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交替防治及不同比例混合防治桑椹菌核病,试验表明,70%甲基托布津和50%腐霉利交替和混合使用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95.00%以上,且各药剂处理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70%甲基托布津和50%腐霉利按1:3比例混合使用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7.85%。  相似文献   

2.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我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WP)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进行了防治试验,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结果表明: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和50%腐霉利WP的防效达90%以上,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WP和50%多菌灵WP、使用50%多菌灵WP的防治效果次之,且所用药剂对桑叶和桑椹均未产生药害症状.  相似文献   

3.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选择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单一施用或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方法,在前2年发病较严重的桑园于桑树开花期间进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防治的小区试验,单一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以及二者交替施用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48%~99.03%。在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大面积田间防治试验中,采用上述2种药剂交替防治以及药剂防治+地膜覆盖防治的方法,防治效果在80.07%~82.48%,显著优于只用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法,其中采用药剂防治+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案,可减少1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施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可有效防治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增加薄膜覆盖可减少总施药量,有利于保证桑果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桑椹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桑椹菌核病是桑果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为筛选安全高效的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提高桑椹品质,采用生物制剂10.4%~ 11.8%脂肪酸乳油、6.5%茶黄素悬浮剂、木霉发酵液、6.5%茶黄素悬浮剂+木霉发酵液混合制剂及化学抗真菌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80%代森...  相似文献   

5.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了确保果桑生产的安全、高产、优质,在田间条件下以树龄15年的果桑品种大10供试,将生防真菌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防治桑椹菌核病,调查防治效果及桑椹中的农药残留.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可达到99.49%,比单独使用木霉菌的防效提高24.56%;桑椹始熟期抽样检...  相似文献   

6.
桑椹菌核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从越冬菌核上开始长出子囊盘,并产生子囊孢子。此时正值桑树开花期,子囊孢子通过风力传播,侵入桑树雌花花器,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危害果实——桑椹。  相似文献   

7.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的药剂,用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进行了防治试验,在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95.74%;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次之,校正防效为54.4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较差,校正防效只有16.01%;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差,校正防效仅为11.19%。  相似文献   

8.
正桑椹又名桑果、桑枣、椹子等,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资源。桑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含有水分、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糖、酸等基本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花青素、白藜芦醇、硒等活性营养成分。桑椹入药,始载于唐朝的《唐本草》。中医认为,桑椹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失眠等。近年来,桑椹生产已经成为蚕桑产业多元化的重要部分,并有进一步扩大发展的趋势。桑椹菌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桑椹生产的病害。近几年,桑椹菌核病频发,发病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轻者造成桑椹品质低劣,重者使桑椹腐败,由紫红色变白而破碎脱落,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发生桑椹菌核病将会影响桑树种子的收获和桑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详细介绍,并以此提出了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桑椹菌核病是由病原真菌孢子在桑椹开花期间侵入雌花引起,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为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近年来广泛用于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据调查,不同农药防治效果差异明显,而且农残含量高低不一,影响了桑果产量和质量,为了找到既有较好防治效果,又能确保产品安全,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主要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防治药物。经过多年使用,有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生产上急需效果可靠的替代新型农药。为了筛选有效的新防治药物,对扑海因、凯润、世高三种新药进行了大田筛选试验,结果证实世高和凯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桑椹菌核病属真菌类病害,在我国果桑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果桑产业的发展。为了给果桑生产上综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提供技术参考,本文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综述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其中,农业防治包括实施清除病椹、深耕土壤、覆盖地膜、通风透光和控制栽植密度、避免在桑园周边栽植易感病作物、栽植抵抗力强的果桑品种等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包括合理选择适合桑树喷施灭菌和土壤灭菌的药剂以及适时用药等关键技术与方法;生物防治包括研发及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  相似文献   

13.
选择桑椹菌核病严重的桑园,利用套袋法进行病菌入侵期与药物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病菌入侵期主要是桑椹盛花期,在此时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调查数据还显示进入3月后,喷洒药物对此病的防控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桑枝枯菌核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枝枯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 Scleratinia sclerotiorum(Libert)de Bary侵染引起的桑树枝干病害,主要为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枝梢,当病斑扩展环绕枝条一周后,病芽上方的枝条即干枯死亡。据2000-2001年在江苏泰兴调查,严重田块株发病率达88.24-91.18%,条发病率51.04-72.79%,芽发病率为 7.99-14.58%,严重影响春季的蚕茧生产。为筛选有效的防治农药和确定防治适期,我们在室内农药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结…  相似文献   

15.
选择常用的6种农药杀菌剂对桑椹菌核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要好,70%甲基托布津与80%代森锰锌按1∶2混合并稀释1000倍,从始花期开始喷药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令鲜特水果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桑椹以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逐渐被人们青睐.1997年无锡市引进果叶两用桑"大十"栽种,开发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果桑是一项新兴产业,不但丰富了果品、饮料、食品内容,也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全面市场化发展,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在指导发展果桑生产时,相应的技术措施必须跟上。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对此项事业有一定的威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防治工作,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果桑园区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出发,以优质高产为中心,组建了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以桑椹菌核病害为防治目标,通过选栽抗病品种调控措施,充分发挥抗性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控制作用;通过农业防治措施冬耕、清园、摘除病果等降低病原基数;通过物理防治地膜覆盖、红外线照射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或杀灭子囊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优先考虑使用生物制剂,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组建和实施,增强了桑椹菌核病防治措施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蚕桑产业的升级,果桑的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果桑极易感染致命性真菌病一茵核病,从而导致大量减产。为防治茵核病的发生,本文从分布、病症、病原、侵染过程、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椹菌核病一般在春季发生,受核盘菌产生的孢子侵染所致。发病原因与品种、密度、气候、环境、耕耘和施肥有关。防治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和深翻土壤,辅以药剂防治,即可控制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