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鉴定一起虹鳟突发疾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自然发病虹鳟的内脏分离到一株致病菌WX153415,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人工感染试验和病理学观察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WX15341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并且其16SrDNA基因、gyr B基因、毒力基因act、毒力基因aer和毒力基因aha序列与Gen Bank中A.veronii的同源性均可达98%以上,在系统进化树中与A.veronii聚为一族;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LD_(50)为1.5×10~6 cfu/m L;病理学观察显示该分离株主要损伤虹鳟的鳃、肝和肾等重要器官组织,综合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氟苯尼考和头孢呋辛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
广西猪源益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粪便与微生态发酵饲料中益生菌的存在情况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猪源益生菌,本试验共采集了15份猪粪便样品和5份益生菌发酵饲料并对其进行益生菌的分离,研究益生菌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分子序列,进行生长曲线、耐胆盐试验、温度敏感试验、模拟胃肠道耐受试验、耐药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小鼠安全性试验、体内/外抑菌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6种、29株益生菌,分别为1株屎肠球菌(C2)、2株乳酸肠球菌(C1、C3)、3株植物乳杆菌(R20、R30、R37)、4株干酪乳杆菌(R41~R44)、7株枯草芽孢杆菌(K1~K7)和12株蜡样芽孢杆菌(Y1~Y12)。从中筛选出6株具有生长性能好、耐胆盐、耐高温、对胃肠道耐受、体外抑菌能力强的益生菌:乳酸肠球菌C1、屎肠球菌C2、植物乳杆菌R20、干酪乳杆菌R41、枯草芽孢杆菌K1和蜡样芽孢杆菌Y3。将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9 CFU/mL浓度下灌胃6株益生菌对小鼠是安全无毒害的。与此同时,C2、R20、R41、Y3能极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1),K1能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5)。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C2、R20、K1能降低沙门氏菌G21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体内抑菌作用。各项试验结果表明,R20和K1可作为猪源益生菌的选择菌株。  相似文献   

3.
产道作为母猪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组织,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试验无菌采集江西省某养殖场窝产14头母猪产道中段阴道分泌物进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初步筛选出4株细菌,挑选其中一株通过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同时进行抗生素抵抗能力试验和牛津杯法体外抑制试验。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可降解果糖、乳糖、半乳糖等,该菌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酸盐无反应,葡萄糖产气试验说明该菌产酸不产气。分离菌株通过NCBI同源性比对为粪肠球菌(登录号EU794735.1)。分离菌对青霉素、头孢哌酮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体外抑制试验中分离菌对大肠杆菌k88和变形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以作为候选益生菌株进行深入研究。这为今后益生菌代替抗生素及产道菌群移植防治母猪产道炎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分离健康奶牛阴道乳酸菌并鉴定其益生特性,本研究采集健康奶牛阴道临床样品并分离筛选到4株乳酸菌,对其抑菌活性、产酸性能、产H_2O_2能力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检测,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乳酸菌分离株。结果显示,4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和产酸性能,在体外均能够产生H_2O_2,并对万古霉素具有抗性;经鉴定4株乳酸菌分别为唾液乳杆菌1株、黏膜乳杆菌2株、坚强肠球菌1株。本研究分离鉴定的4株乳酸菌均可以作为候选益生菌株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乌苏里貉肠道内益生菌的分布种类,试验采集健康乌苏里貉的粪便样品,对其中的益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再经形态学、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及16S rDNA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1株枯草芽孢杆菌、2株粪肠球菌、1株嗜酸乳杆菌,这4株分离菌均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碱和耐药能力,可作为乌苏里貉专用的益生菌添加剂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从健康7日龄仔猪盲肠中筛选出的一株益生菌菌株的体外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毒机制,试验采用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扩增,并结合MTT法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益生菌属于植物乳杆菌(暂命名为LP-1),不同接入顺序的培养上清液对TGEV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培养上清液预处理组效果优于后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与TGEV同时作用组效果最差。说明培养上清液对TGEV在体外培养猪睾丸(ST)细胞模型上的增殖能产生抑制作用,并与其不同接入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中共分离得到34株乳酸菌株,经低温及生理生化筛选获得13株耐低温乳酸菌株,包括11株同型发酵乳酸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酸菌,其耐酸性和耐盐性均较强;经产酸和生长能力对比,GN02菌株生长最快(OD=2.63),GN10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酸能力(pH=3.59),XN25菌株兼具较强的生长和产酸能力;16S rRNA测序鉴定出9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1株棒状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coryniformis)、1株短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brevis)及1株无法鉴定。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菊芋青贮发酵的耐低温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各1株。  相似文献   

8.
鸡肠道内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鸡肠道内抑菌效果好、适应性强的乳酸菌,从健康鸡小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杆菌,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成功从鸡小肠中分离出6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发现这6株细菌分别是微小乳酸菌(L.minor)、约氏乳杆菌(L.johnsonii)、弯曲乳杆菌(L.curvatus)、肠乳杆菌(L.intestinalis)、嗜酸乳杆菌(L.acidlophilus)、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对分离到的6株乳酸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肠乳杆菌(L.intestinalis)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该研究为后期开发益生菌制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粪便与微生态发酵饲料中益生菌的存在情况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猪源益生菌,本试验共采集了15份猪粪便样品和5份益生菌发酵饲料并对其进行益生菌的分离,研究益生菌的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分子序列,进行生长曲线、耐胆盐试验、温度敏感试验、模拟胃肠道耐受试验、耐药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小鼠安全性试验、体内/外抑菌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6种、29株益生菌,分别为1株屎肠球菌(C2)、2株乳酸肠球菌(C1、C3)、3株植物乳杆菌(R20、R30、R37)、4株干酪乳杆菌(R41~R44)、7株枯草芽孢杆菌(K1~K7)和12株蜡样芽孢杆菌(Y1~Y12)。从中筛选出6株具有生长性能好、耐胆盐、耐高温、对胃肠道耐受、体外抑菌能力强的益生菌:乳酸肠球菌C1、屎肠球菌C2、植物乳杆菌R20、干酪乳杆菌R41、枯草芽孢杆菌K1和蜡样芽孢杆菌Y3。将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9 CFU/mL浓度下灌胃6株益生菌对小鼠是安全无毒害的。与此同时,C2、R20、R41、Y3能极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1),K1能显著提高小鼠日增重(P<0.05)。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C2、R20、K1能降低沙门氏菌G21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体内抑菌作用。各项试验结果表明,R20和K1可作为猪源益生菌的选择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本研究采集了20份健康犊牛新鲜粪便,采用厌氧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初步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阳性杆菌(A1、A2和A3)和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B1、B2、B3和B4),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A1和A2均为罗伊乳杆菌,A3为黏膜乳杆菌;B1为坚强肠球菌,B2为海氏肠球菌,B3和B4均为屎肠球菌。本研究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了更多的候选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