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羊脑多头蚴病是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该文结合具体发病病例,介绍了羊脑多头蚴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等技术要点,以期对更好地控制该种寄生虫病发生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时修伟 《农村科技》2011,(11):57-58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多头蚴寄生在中间宿主的脑部,可引起动物多种神经症状。主要侵袭1~2岁绵羊及山羊,山区发病率较高,尤其在羊只剪毛后或春乏时多发,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羊脑多头蚴病是一种四季常见高发的寄生虫病,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水源等方式传播,寄生虫通过寄生在脑补中枢神经系统繁殖,可导致牲畜死亡,严重危害羔羊的生命安全。及时发现病发现象并进行诊断确认后,尽早治疗可减少损失,本文就羊脑多头蚴病的病发现象与防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绵羊脑多头蚴(俗称脑疾病之一,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的趋势。为了保证养羊业的稳文对羊脑多头蚴病例的诊断、包虫)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绵羊,羊癌多头鳓昀发病率衣增加定性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本防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7.
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马和骆驼等有蹄动物的脑、脊髓内所引起的疾病。本病是严重危害羔羊及犊牛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时导致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阻断寄生虫的传播,减少养殖场(户)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羊脑多头蚴病在呼盟牧区普遍发生流行,调查牧民户饲养羊23642只,病羊感染率为1.65%高达10%以上.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控制或减少羊脑多头蚴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净化呼盟草场和水流.①控制或减少羊脑多头蚴病的发生,关键是对牧民户的牧羊犬及城镇居民的饲养狗全部定期驱虫.驱虫时将狗拴起来或放在圈内,防止乱跑,驱虫后排虫的粪便及绦虫节片,深埋处理.防止污染草场和水流.  相似文献   

9.
呼盟牧区羊脑多头蚴病普遍发生和流行,近年来疫区不断扩大.我们于1998年4月赴呼盟牧区对羊脑多头蚴病调查,经调查1997年结果表明:调查8个苏木34个牧民户,共养羊23642只,脑多头蚴病发病率为1.8%~10%,平均在1.65%.呼盟牧区牧业四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阵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共养羊2681612只,发病羊可达44246只左右,每只羊平均按180元计算,可造成经济损失可达796.428万元.  相似文献   

10.
羊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脑部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多发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和山羊,尤其在羊只剪毛后或春乏时多发。近年以来,笔者手术治疗绵羊多头蚴病60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牛、羊脑(偶尔也寄生于延脑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侵害2岁以内的绵羊和犊牛。多头蚴是一个豌豆大到鸡蛋大的囊泡,囊膜半透明,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长出如同菜花状的很多白色头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对多头蚴病发病调查结果及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正>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牛、羊等动物的脑及脊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牛、羊、骆驼等,特别是对绵羊、犊牛危害严重,2岁以下的绵羊病死率非常高,人也能感染。多头绦虫寄生在犬、狼、狐等肉食兽的小肠中,当犬等肉食兽吞食含有多头蚴的牛羊脑和脊髓时,多头蚴的囊壁在消化液作用下溶解,囊内多头蚴的头节吸附在小肠壁生长发育,约经40~70d发育成成熟的绦虫,绦虫产出的孕卵节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种药物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感染多头蚴病的高原型牦牛60头,将其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2头。其中A组以吡喹酮片剂35 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B组以吡喹酮片剂70 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C组以阿苯达唑干混悬剂25 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D组以阿苯达唑干混悬剂50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E组则为阳性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A组治愈率为75%、B组治愈率为91.7%、C组治愈率为83.3%、D组治愈率为83.3%。E组均死亡。且B组病牛的症状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好转。结论:以吡喹酮片剂70 mg/kg的剂量治疗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羊、牛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转圈风、偏头风。从前,我们对本症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常误诊为脑炎,治疗无效。自1969年以来,我们结合门诊病例,及剖检、下乡调查等弄清了原因,确诊为羊、牛的多头蚴病,并采用手术取蚴法,疗效很好。在诊疗中,我们先后发现四例罕见的山羊皮下、肌肉多头蚴病和一例羔羊先天性脑多头蚴病例,积累了部份羊、牛多头蚴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兴喜 《农村科技》2009,(4):105-105
由脑包虫引起的疾病称多头蚴病,是牧区和农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易感1-2岁绵羊和山羊,绵羊比山羊更易感。  相似文献   

16.
陆兴平 《农家致富》2004,(13):45-45
多头蚴常寄生于牛羊脑和脊髓,引起疾病。脑多头蚴又称脑共尾蚴或脑包虫,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尤以两岁以下的绵羊易感。偶见于骆驼、猪、马以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极少见于人。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李刚 《农村科技》2004,(3):13-13
多头蚴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引起的家畜寄生虫病,本地牧民称之为癫痫病,意即有神经症状表现。由于它寄生于脑内,致死率极高,危害严重,是我们工作中经常遇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乳山羊皮下斯氏多头蚴病,国内极少报导。查有关资料所得:《动物学杂志》1979年第一期,邬捷同志报导了四川省山羊肌肉内寄生斯氏多头蚴病一例;《农业文摘.兽医》1966年第3期45页中也有绵羊斯氏多头蚴病的记载。兹将我们收集的病例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吡喹酮增量法、阿苯达唑增量法、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法等三种不同用药方法,进行对藏羊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吡喹酮增量法试验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8.25d;有效率为80.9%,治愈率为72.7%;阿苯达唑增量法试验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0.6d,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9%;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法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2.43d,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60%。结果表明,吡喹酮增量法疗效较其它组快;阿苯达唑增量法效果缓慢,但疗效较高;联合用药法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2例慢性患病羊的治疗,对该病的临床症状、特殊诊断及实验室诊断、剖检诊断、寄生部位的判断、预防、治疗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采取手术及中西药治疗,其中手术摘除2例,药物治疗1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