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江省连作晚稻产量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7年,在浙江省省衢州市衢江区、余姚市等6个市县乡选取225个取样点调查当地连作晚稻主栽品种的产量。按不同产量水平选取代表样点,调查和测定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分析和明确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产量构成因子差异,为生产上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6-2010年在四川丘区多个油菜制种基地连续开展定点试验和调查,研究了油菜制种产量随蜜蜂放置点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对不同油菜制种田块与蜜蜂放置的直线距离和制种产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油菜制种田块的制种产量与蜜蜂放置的直线距离存在显著差异。四川丘区油菜制种生产主要依赖蜜蜂辅助授粉,近几年,油菜花期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对蜜蜂授粉影响很大,油菜制种产量普遍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如何在油菜制种区合理摆放蜜蜂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蜜蜂的使用率,降低灾害性气候对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为创新和优化油菜制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29个区域试验的水稻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差异、不同地点的产量差异和品种与地点间的产量互作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辽星1号、港育10号和东研7号具有较好的产量、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宜在丹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香草兰的钙素营养与钙肥施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几个不同生产水平的香草兰种植园进行调查,以及对香草兰进行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的香草兰种植园片钙含量存在显的差异,施用石灰能促进香草兰的生长,增加叶片数,蔓粗,蔓长,提高香草兰豆荚的产量,提供钙素营养,增加植株含钙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采用3点3神密度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两个品种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均适宜当前的生产,但在不同地区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先玉335更适宜本溪和北京点生产,郑单958更适宜北京和郑州点生产。  相似文献   

6.
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层次群体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使其形成超高产(≥9000 kg·hm~(-2))、高产(7500~9000 kg·hm~(-2))、农户(6 000~7 500 kg·hm~(-2))三个产量水平群体,比较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间小麦群体的特征、产量及其结构差异。结果表明,超高产、高产和农户小麦间穗数差异不显著;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穗粒数增加,不同产量水平间均差异显著;超高产、高产小麦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农户小麦。随产量水平的提升,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的LAI及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光合势、LAI增长率和生长率均逐渐增加,群体净同化率在不同产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小麦超高产、高产栽培的关键为在获得适宜收获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增加。提高穗粒数是实现超高产、缩小产量差的关键。超高产、高产小麦应在孕穗期适宜光合面积的基础上,花后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提高生物重和籽粒重。  相似文献   

7.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方法]选用3个常用砧木材料,采用生产中常用嫁接成活率较高的劈接法和套管法进行嫁接,调查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效率、成活率、嫁接苗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套管法嫁接比劈接法嫁接效率高30%,田间抗病性更好,产量高12%,不同砧木嫁接苗抗病性、产量差异显著,JZM鄄1...  相似文献   

9.
胡椒园间作槟榔对胡椒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椒园间作槟榔是海南胡椒间作体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模式,为探明其间作优势来源,以海南胡椒优势种植区4个试验点的胡椒单作与胡椒/槟榔模式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009~2011年各点胡椒产量与养分投入状况,测定2011年土壤养分与胡椒植株叶片养分含量,从而对比了间作模式与胡椒单作模式下胡椒产量、土壤养分状况、肥料产量贡献率和胡椒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试验点不同产量水平下,同一地点间作模式的胡椒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模式土壤氮、磷、钾全量含量略低于单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单作,且速效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养分投入相同的条件下,间作模式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模式下胡椒叶片磷、钾养分含量周年大于单作。上述结果表明胡椒/槟榔间作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了胡椒对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了其肥料利用效率,并最终提高胡椒产量。胡椒/槟榔的间作优势可能与二者地下部互作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选取8个有代表性的高原粳稻品种为材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品种收获指数、产量和其他主要性状的差异,分析了收获指数与产量及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收获指数在0.499~0.545之间,品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收获指数与产量、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最高茎蘖数、穗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以此为据,开展了高原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