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合肥某高校460名大一新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并采用SCL-90量表来探讨军训对95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测试其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SCL-90检测后发现其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因子总均分较军训前有极显著变化;精神病性、恐怖性、偏执都有显著变化;而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中,军训对女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吉林省白城市某高校学生氟斑牙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情况。方法 :对507名学生中的63名患者和64名正常对照用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对照组9个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氟斑牙组9个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斑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给予必要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乌鲁木齐市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现状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乌鲁木齐市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的合理化干预对策。方法:统一采用SCL-90症状量表的对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134名听力残疾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中学生明显差,总体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接近44.03%,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强迫、躯体化、敌对、精神病症状是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家庭关系不好的听力残疾中学生比家庭关系好的听力残疾中学生,在抑郁、强迫症状、敌对心理问题上较严重。结论: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护生护生,从SCL-90阳性率较高的前项症状项目来看,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表现最为突出,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结论:实习护生心理有其独特性,应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更不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在高校篮球选项课进行合作学习实验教学法,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及恐怖症状等方面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一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得分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同性恋倾向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结果:干预2月后干预对象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健康的担心(GWB1)、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GWB3)、忧郁或愉快的心境(GWB4)、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GWB5)、松弛与紧张等因子显著改善(P0.01),6月后敌对、恐惧、精力(GWB2)也显著改善(P0.01)。同性恋倾向干预效果为痊愈占13.04%、显效占21.74%、进步占34.78%、无效占30.44%,总有效率为69.56%;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同性恋倾向者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对同性恋倾向的矫正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性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对40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高于理论中间值,男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各因子得分适度,不走极端,男大学生在能力归因和内归因上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运气归因和情境归因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训练,培养其积极的人际归因风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专升本与普通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82名专升本同学和85名临床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专升本学生SCL—9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6,2.24,3.36,3.11,2.51,6,12.95,P<0.001)。普通本科学生强迫、精神病性方面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39,P<0.01)。专升本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分与本科五年制学生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专升本心理问题发生率为57.4%,普通本科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7.1%。结论临床专升本学生与临床本科学生相比较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应进行重视及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对川渝地区984名中学生用少儿述情障碍量表进行间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述情障碍在性别变量上差异不显著,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值为负0.42(P>0.05),而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方差分析得出F=11.44(P<0.01);中学生述情障碍同乐观倾向的相关系数为负0.41(P<0.01);中学生述情障碍高中低分组在乐观倾向上差异显著,F=60.94(P<0.01)。中学生述情障碍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加中学生的述情障碍有下降趋势;中学生述情障碍同乐观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述情障碍高中低分组在乐观倾向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忽视状况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减少湘西地区中学生的忽视状况及其健康危险行为。方法:以年级分层,从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调查,共抽取24个班,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构成样本。结果: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6个忽视层面和各健康危险行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不同性别在同一忽视状况比较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苗族男生和女生在各健康危险行为的同一行为比较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挥政府参与管理的积极作用,创建精细的家校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法对无牙颌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无牙颌老人,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心理干预组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义齿适应时间方面,p<0.01,有显著性差异;在复诊次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医生信任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使老年人消除紧张、焦虑,提高患者自信心,从而顺利完成全口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探讨人格和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主观幸福感差异均不显著;人格五个因素中,开放性与幸福感总分相关性较高。与主观幸福感六个因素相关性较高的是开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及适应性;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其中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待人接物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比较突出的几个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人际交谈、人际交友的分数均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况。结论:不同人格特质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人际环境,不同人格特质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关心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对川渝地区1 015名中学生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两变量上差异均不显著,其t值分别为3.94(P〉0.05)、1.91(P〉0.05),而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3.91(P〈0.01);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情绪智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P〈0.01)、0.548(P〈0.01);回归分析发现:二维自尊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力(P〈0.01)。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及情绪智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测量问卷》,对上海8所高校年龄在17~25岁之间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喜好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发现有喜欢体育锻炼项目的学生在负向情感、情感平衡、婚姻与恋爱、健康生活方式、抑郁、经济生活状况、社交障碍、社会责任感和利他行为9个因子上都要优于没有的学生,不同的体育项目喜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不同的因子有着不同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解决新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加健康的成长,笔者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山西农业大学中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三个专业共计366名2016级新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良好,但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略差于女生,动物科学和动物检疫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贫困生。因此,提出要注重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以及重视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防控中学生运动伤害的干预效果,为寻找干预新途径提供参考。方法:经过6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中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及知信行等方面变化。结果: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中学生对运动伤害知识及态度认知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在运动伤害发生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同伴教育对防控中学生运动伤害在4所学校取得了一定干预效果,可作为中学生防控运动伤害的干预新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访谈及问卷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研究,来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意义、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建立良好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对策。分析得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际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大学生在人际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大学生在人际情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309名师范类本科生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信任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师范类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同伴信任的现状及其关系。调查表明:师范类大学生自我灵活性显著偏低,刻板性显著偏高;一年级师范类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师范类大学生;师范类女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刻板性显著高于男生;正在恋爱的师范类大学生对同伴的信赖程度显著低于非正在恋爱的师范类大学生;师范类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与同伴信任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同伴信任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