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试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建国4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品种的增产潜力以每年8 kg/hm2增长的同时, 纤维强度约提高了2.35 CN/dtex, 产量与  相似文献   

2.
我国为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198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12160万担,比1949年增加12.7倍,已自给有余,还可大量出口。纤维长度由解放初期的22毫米上升到27~29毫米。品级亦有提高。含杂、含水均有降低。但与进口美、苏棉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强度低、断裂长度短及成熟度欠佳。这与现代棉纺工业对原棉品质的要求极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及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棉花纤维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均有大量的基因表达,参与纤维细胞发育的调控。转录因子和植物激素在棉纤维细胞分化起始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纤维细胞壁结构、细胞骨架和糖类、脂类代谢相关的基因以及激素信号分子与纤维细胞的伸长密切相关。棉纤维次生壁合成时期主要是纤维素的合成及沉积过程,蔗糖合成酶和纤维素合成酶等基因在这一时期起关键的调节作用。在棉纤维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棉花纤维品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得克萨斯高原历史上生长的陆地棉因其狭窄的种质基础限制了棉花纤维品质的改良。化学诱变和随后的选择有助于选育适宜该区域的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系。本研究旨在测定纤维品质改良的遗传。从一个用3%EMS处理2小时的Paymaster HS200群体中选择出麦克隆、  相似文献   

6.
20年来我国自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从“六五”到“九五”期间 ,我国自育陆地棉品种的纤维主体长度或 2 .5 %跨距长度主要集中在2 7~ 30 mm,断裂比强度集中在 1 7~ 2 3c N· tex- 1,麦克隆值集中在 3.7~ 4.9。总体来讲 ,品种品质在纤维长度的阈值、比强度平均值和上限值几个指标上在不断进步 ,麦克隆的阈值呈加宽趋势。与美国棉花品种相比 ,我国品种的纤维长度占有优势 ,比强度略有逊色 ,麦克隆值分布较宽。我们的最大缺陷在于缺少长度在 31 mm以上 ,比强度在2 5 c N· tex- 1以上的陆地棉品种。为满足纺织工业的多种需求 ,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必须及时地调整我们的品种与种植结构 ,尤其要重点培育和推广一批 2 .5 %跨长在 31 mm以上 ,比强度在 2 5 c N· tex- 1以上 ,麦克隆值在 3.7~ 4.2之间的特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7.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土壤养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在浙江省棉区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县)。研究了棉纤维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纤维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两组变量间的典型相关系数(λ=0.9683)达显著水平,因此棉花纤维品质的优劣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高低有关。(2)在土壤诸养分中,以土壤有机质、氮、硼和铜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特别当这些养分的含量较高时,纤维的麦克隆值和2.5%跨距长度有显著地提高。(3)黄岩、金华、衢县和平湖试点的土壤由于采用稻棉轮制而土壤肥力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2001~2002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8个纤维品质指标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共解释了总变异的85.9%),并根据试点的前4个标准化主成分得分,用类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将20个试点划分为4个纤维品质相似亚区,即A、B、C、D亚区。A亚区纤维品质相对较差,B、C、D亚区纤维品质平均表现差异不大,但在具体指标上又各有特色,分别在绒长、麦克隆值和比强度上表现较好。同时对以亚区为单位进行优质棉区域化种植和育种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乾浩 《棉花学报》2000,12(3):159-163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棉纤维特异性表达基因和棉花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棉纤维伸长有关的基因主要有GhCAP和pGhEXl,与棉纤维次生壁加厚有关的基因主要有H6、Fb-E6和FSl8A等,但这些基因的精确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棉花celA是从第一个高等植物中克隆出的编码纤维素合成酶催化亚基的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抗除草剂基因和这些与纤维发育有关的基因导入棉花,不但可改良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强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及品质区划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湖北省“九五”以来育成的16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纤维长度较好,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湖北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居全国中上等水平,纤维色特征相比较差。在分析湖北省三大棉区的纤维品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将鄂东、鄂北、江汉平原棉区分别建成中长绒、中短绒和中绒三种类型原棉生产基地。对如何提高湖北省原棉质量,从改良棉花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实施品质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Cotton produ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which has over 10% output value of cotton industry worldwide,with only 3% of total crop plant area.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确立,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等原则,以适合中国种子现代化特点,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议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程序。并逐步建立以“株系循环法”技术为基础的保种圃和“低温低湿库”双重保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及分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检测中心抽样数据,分析棉花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等纤维品质指标。将河南省的植棉区分为豫东、豫东南、豫西南、豫北4个分区。这些分区间的纤维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国家区试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中心抽样数据结果基本一致。区试数据结果: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3项指标豫东最优,豫东南优于豫北。豫东的纤维长度为30.30mm,较豫北的28.96mm长1.34mm;麦克隆值较豫北小1.23,较豫东南小0.51。河南省抽样数结果为豫东较优,豫北区欠佳,豫西南的纤维偏粗。总体上看河南省的棉花纤维品质集中在中档棉这一档次,要提高棉花纤维品质,需要在比强度和纤维长度上加强。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棉花质量现状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通过国内外棉花抽样测试和广泛调研认为,我国目前原棉内在品质处于国际同一水平,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的要求,不必大量进口。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不同生态区原棉的特点后指出,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黄萎病、棉铃虫、棉蚜、低温寡照、旱、涝、盐碱等不利生态条件。因此,今后要把抗逆性育种作为棉花科技的重要内容,保证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基础上,改善棉花品质,满足纺织工业对不同纤维品质的要求,注意发放纤维长度31mm、比强度25cN·tex-1(ICC校准)以上,麦克隆值3.7~4.2的特优质的棉花品种。文章在分析了流通领域等级混杂、异性纤维污染等状况后,提出修订棉花国家标准,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棉业集团等建议,以求全面提高我国棉花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于2006―2007年度在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农业研究试验场进行,试验目的是为了比较三个不同品种陆地棉在不同的行距下的性状质量。试验处理包含三种行间距(60cm、75cm和90cm)和三种不同陆地棉品种(NIAB-111,CIM-496与FH-901)。所有的实验数据均进行变异系数的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行距显著影响GOT值,但是对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纤维整齐度和纤维细度没有影响。三种陆地棉品种之间在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纤维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纤维整齐度和GOT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急剧滑坡,起因是自然灾害,但缺乏突破性品种,或者说品种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是内在的根本原因。我国棉花生产用种以自育品种为主的世代不会逆转。今后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科技要点是:加强原始材料的收集和育种新亲本的创造;促进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常规育种技术亟待创新,重点是加强理论指导,方案要贴近生产实际;恢复诸如诱变及其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优质纤维将是遗传改良的重点性状。此外,品种立法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Increasing irrigation costs and declining water availability compel producers to adapt irrigation strategies for maximum crop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drip irrigation ratios (IR-0, IR-25, IR-50, IR-75 and IR-100)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the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IWUE), lint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fibre quality at two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during 2004 and 2005. WUE was found to increase from 0.62 to 0.71 kg m−3 as the irrigation water applied was reduced from 100 % to 75 % of soil water depletion. Deficit irrigation of cotton with drip irrigation at 75 % treatment level (IR-75) did not decrease seed cott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during 2 year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number of bolls in 2005. Among fibre quality parameter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bre length, fineness, uniformity index and elongation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100 % and 75 % irrigation levels in 2005.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rrigation of cotton with a drip irrigation method at 75 % level had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terms of saved irrigation water without reducing yield, and high WUE indicated a definitive advantage of employing deficit irrigation under limited water suppl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个抗枯耐黄棉花品种(系),在病圃研究了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的棉花黄萎病株使单株子棉产量降低4.82%~85.66%,单株结铃数减少3.38%~84.01%,单铃重减轻2.67%~16.74%,在分损失0.82%~7.57%。在产量各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受病级影响最大,其次是铃重,再次是衣分。同时建立了各品种病级与单株子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直线回归方程。黄萎病主要是对纤维的细度、强力、主体长度及成熟度有明显影响。病株与健株比较,病株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主体长度明显变短。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棉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铃期日均温19.5℃和夜均温17.0℃以上时α角随铃龄增大不断宽化(变大),低于该范围时α角随纤维发育不断变小(优化).角和ψ角随纤维发育不断优化(变小),不同处理相同铃龄随温度降低ψ角与ψ角值有变大趋势.α、ψ及ψ角值与铃龄呈曲线关系,且相关显著.随纤维发育横向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晶粒尺寸值降低,横向晶粒尺寸值与铃龄及全铃期日均温呈曲线关系,且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