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薯3号在湟中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平 《中国马铃薯》2007,21(3):185-186
<正>1品种来源马铃薯新品种陇薯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技术,以具有近缘栽培种“Solanum.Andigena”血缘的创新中间材料35-131为母本,以育成品系73-21-1为父本组培杂交,并经系统定向选育成功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199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湟中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至2006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 500 h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宕薯6号’新品种是以‘陇薯3号’为母本、‘94-3-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利用杂种实生苗,经过系统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0年在甘肃省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388 kg/667 m^2,比对照‘陇薯6号’增产52.5%。鲜薯维生素C含量14.88 mg/100 g,干物质含量23.90%,淀粉含量17.45%,粗蛋白含量2.48%,还原糖含量4.07%;中抗马铃薯晚疫病,对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有较强抗性。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青薯10号马铃薯新品种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于2001年以中德5号为母本。以陇薯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于2009年选育而成,原代号为11-52(01—11-52)。2009年12月10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定名为青薯10号,审定编号:青审薯2009001。  相似文献   

4.
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育成,该品种具有抗病、高产、高淀粉、低还原糖、适应范围广等优点。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甘肃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淀粉加工马铃薯新品种陇薯8号(原代号L0206—6)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育成.该品种具有高淀粉含量、抗晚疫病、薯形美观、低还原糖、适应范围广等优点.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更好地发挥陇薯8号优质、高淀粉特性,甘肃省农科院在渭源县高海拔地区会川镇建成了种薯繁育基地.建立了陇薯8号脱毒及种薯生产体系。健全了良种繁育体系.严格管理.有力地防止了病毒病对种薯的侵染.保证了种薯质量。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陇育6号由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利用西峰27号为母本、89-235-11-2-1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后代选择、产量比较、品质分析、抗性与生态适应性鉴定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3年12月30日通过庆阳市科技成果鉴定,2014年1月19日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4013).  相似文献   

7.
1选育经过马铃薯新品种庆薯1号是甘肃省陇东学院农学系(农科所)于1993年用克新2号/86-6-3组配杂交所得;1994年种植实生苗F1,秋季成熟时汰除不良农艺性状植株;1995年进入无性系选种田,根据产量、抗病性选择单株200株;经1996 ̄1998年田间观察、选择、筛选出93-6-16单株系;1999年升入品系产量鉴定试验,2000 ̄2001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1 ̄2002参加陇东地区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2002年12月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04年1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庆薯1号。2特征特性(1…  相似文献   

8.
正陇育6号由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利用西峰27号为母本、89-235-11-2-1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后代选择、产量比较、品质分析、抗性与生态适应性鉴定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3年12月30日通过庆阳市科技成果鉴定,2014年1月19日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4013)。1特征特性陇育6号属冬性,生育期267~271 d,中熟;分蘗力强,每公顷最高茎数900万~1 335万;成穗数较多,每公顷有效穗数255万~427.5万;有  相似文献   

9.
全粉加工及炸条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引进油炸加工型品种资源菲多利为父本组配杂交,经系统定向选择,历时8年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秦芋 30号 (992 - 30 ,安薯 5 8号 )是陕西省安康市农科究所利用EPOKA (波友 1号 )作母本 ,4 0 81无性系 (米拉×卡塔丁杂交后代 )作父本 ,杂交实生苗株系筛选育成。 1991年获杂交种子 ,1992年培育实生苗 ,并从中选出单株 ,1993年进入选种圃 ,再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繁育而成。该品种于 2 0 0 1年 8月 2 9日经陕西省第 30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 ,命名为“安薯 5 8号” ,编号陕审薯 2 0 0 10 0 1号 ,2 0 0 3年 2月 8日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 ,命名为“秦芋 30号” ,审定编号 :国审薯 2 0 0 3…  相似文献   

11.
同薯20号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同薯2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用Ⅱ-14[8408-22×(晋薯6号×Solanum chacoense)]作母本,新型栽培种NS 7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年6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同薯20号。  相似文献   

12.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分析方法,以其独到之处被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为筛选出适宜甘肃中部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区、高寒阴湿区、河西绿洲灌区4个不同生态区栽培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系),以甘肃省主栽的13个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根据灰色关联度理论,对4个不同生态区薯块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5个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在2016、2017和2018年的平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薯8号’‘陇薯9号’‘L1039-6’‘天薯11号’和‘L1036-34’在中部半干旱定西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陇薯8号’‘L1039-6’‘LY08104-12’‘天薯11号’和‘陇薯7号’在高寒阴湿渭源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陇薯8号’‘L1039-6’‘天薯11号’‘L1036-34’和‘陇薯9号’在陇东半干旱庆阳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L1039-6’‘陇薯8号’‘天薯11号’‘陇薯7号’和‘L1036-34’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能科学合理地评价马铃薯的品质,可为甘肃省各区域马铃薯品种科学合理布局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陇鉴9343(原系谱号93-4-14-2-1-1)是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以贵农22为母本、普通小麦兰天1号为父本经常规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该品种参加甘肃省天水市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5013)。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研究以‘陇薯6号’为对照,对12个国内育成马铃薯品种在通渭县(温带半干旱区)和岷县(温带半湿润区)2个试验点的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价。在抗晚疫病水平上,‘定薯3号’、‘陇薯7号’和‘青薯9号’为抗病,‘冀张薯8号’和‘冀张薯12号’为感病,‘定薯1号’、‘定薯4号’、‘陇薯6号’、‘陇薯10号’、‘天薯11号’、‘天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为中抗。在通渭县,‘青薯9号’、‘天薯12号’、‘定薯4号’、‘定薯3号’、‘天薯11号’、‘陇薯10号’和‘陇薯7号’较‘陇薯6号’(CK)增产2.56%~28.55%,其他品种则减产0.37%~5.76%;在岷县,除‘冀张薯12号’其他品种较‘陇薯6号’(CK)增产1.48%~37.98%,‘冀张薯12号’减产0.85%。因此,建议在温带半干旱区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温带半湿润区需在马铃薯生育期根据气候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壤肥力差或无灌溉条件的山区可适量种植‘定薯1号’和‘青薯9号’。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新品种‘定薯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7,(1):63-64
‘定薯4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定薯1号’为母本,‘陇薯5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晚熟鲜薯食用及淀粉加工型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薯块扁圆形,薯皮黄色略粗,薯肉黄色,芽眼少而浅呈浅红色。薯块干物质含量28.40%,淀粉含量20.22%,维生素C含量16.60 mg/100g,粗蛋白含量2.22%,还原糖含量0.18%。中抗晚疫病。干旱地产量在1 650 kg/667m2以上,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二阴区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陇紫麦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针对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生产对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要求较高的特点,于2001年以漯珍1号为母本、陇鉴127为父本配制组合,用陇鉴127为父本连续回交两代后,通过系谱法和异地抗病性鉴定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麦2014012)。1特征特性该品种强冬性,中熟,生育期275 d,比亲本陇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产业是甘肃省定西市的特色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于2021~2022年在定西市以‘陇薯6号’为对照,对参试的12个马铃薯品种的物候期、田间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进行了2年的测定和评价。参试品种的熟性为中熟、中晚熟、晚熟和极晚熟。各品种出苗率均在84.7%~100%。‘14W-3’‘天薯17号’‘百泉1号’2年综合表现为抗病性强。2021年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是‘14W-3’和‘百泉1号’,分别为56 936和56 236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分别增产42.10%和40.35%;‘F1-1-42’‘京张薯1号‘’天薯18号’产量分别为46 469,46 336和42 869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分别增产15.98%、15.64%、6.99%。2022年产量最高的是‘百泉1号’,为71 087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72.26%;其次为‘陇薯20号’,产量为57 253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38.73%;‘...  相似文献   

18.
陇中5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本单位选育圃F2代杂交组合200616[F2代200510(苏引10号×9715-2-2-1)]×[9767-1-1-2-1(88113-28-4×陇原935)]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偃麦草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经过多年“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原代号200707-4-2。2018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80007。  相似文献   

19.
陇春28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系统选育法,自1999年通过有性杂交、南繁北育、异地穿梭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以自育品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应用双亲优势互补的杂交育种原理,以西峰20号为母本、庆农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系代号9446—6—2—1—1—3。2002年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03—2005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2006—2008年小面积推广示范,2009年、2010年2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麦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