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的中国粮食流通改革(上)国内贸易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丁声俊本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粮食史,是一部改革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起步早、举措多、成效大。然而,客观而言,中国粮食流通体制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还急需深化改革。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条件下,深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即粮食稳,市场稳;粮食定,天下定.这一说法充分说明粮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自建国以来,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由重大的社会变革而引起的,同时,某一种模式的最终确立也体现为某一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襄樊市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年均粮食总产40亿kg,位居全国地市级名次第十位,由粮食生产和流通环节提供的财政收入和政策补贴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8%,粮食经济在整个经济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民收入下滑、农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如何保持粮食稳定、促进品种优化、实现粮食增值销售,确保农民增收和流通企业增效,不仅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又是现实粮食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焦点。 1 以“订单农业”为契机,实现农民小生产方式与商品大市场运作对接。 “订单农业”是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通过合同的形式与农民签定的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的买卖契约。实行订单农业,不仅使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就地得到粮源,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但粮食流通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没有完全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部分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食省长负责制没有完全落实,有些产区的粮食风险基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国家储备粮规模、结构和管理方式还不完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变化,以及加入WTO后将给粮食产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吉林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粮食企业亏损现状、原因、对策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认为对粮食价格的单项改革是行不通的,必须以系统的观点作为粮食改革的出发点,将粮食系统各个环节的改革协调配套,同时又要与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发展相适应,并且要强化系统管理,方可实现深化粮改全面扭亏增盈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06,(5):23-23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提出,“十一五”时期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调控监管,发展现代流通,引导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深化一项改革.健全四大体系,建设六大工程。  相似文献   

7.
粮食流通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初步引入了市场机制,但行政干预依然很强。如何深化粮食流通制度的改革,进行新一轮的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提出了粮食流通体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粮食仓储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粮食"存得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国际宏观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粮食需求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加之受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有粮食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储粮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破解粮食仓容不足问题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仓储设施存在仓容总量不足,地区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最后,对解决粮食仓容缺口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近期增加仓容建设力度,把过剩的产量暂时"储存"起来;加大粮食主产区产地加工的支持,促进粮食产地加工转化;打通"北粮南运"物流通道。从长远来看,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畅通粮食产销衔接渠道,依靠市场自主调节的力量,扭转价格倒挂困局。  相似文献   

9.
建构WTO规则下的中国粮食宏观调控新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必须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多边协议包括《中美农业协议》确定的进程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在粮食市场上要采用国际通行的市场机制。然而,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前进最慢的就是粮食流通体制。多次改革实践表明,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模式未能确定,以致政策变动频繁,导致粮食利益分配体系不稳定,流通与生产、消费两个环节难以形成合理稳定的经济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和加大了粮食供求的波动。因此,适应入世的要求,确立市场主导下的政府宏观调控新机制,并保持其稳定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WT…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96-1697
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从价值取向、改革目标与改革手段3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作为粮食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通过几条口岸可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但在粮食增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如何让垦区农民在提升产量的同时拓展销售途径。因此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就成为必经之路。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针对黑龙江省现今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一年多来,对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粮改的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中许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成为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一年多来的粮改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能否切实贯彻国务院粮改政策,是深化粮改的关键,也是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粮食生产和流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对于改革的方向,目前已形成共识.即推进粮食流通的市场化。由市场来决定粮食的生产、购销与价格.政府退出对粮食流通的直接介入.转为对市场运行的间接调控.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由市场调节的粮食流通新体制。  相似文献   

14.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于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困境 ,笔者就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2004,(6):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草案)》。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 ,阿根廷粮食和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 ,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翻番 ,成为粮食出口国。在这一阶段 ,阿根廷采取自由购销的粮食流通体制。30年代初叶开始 ,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大萧条 ,各国经济陷入困难。阿根廷政府变原来的自由购销政策为实行国家粮食垄断政策 ,即国家垄断粮食管理。加之二战后计划经济潮流高涨 ,适应这一潮流 ,到50年代 ,阿根廷政府进一步强化国家粮食垄断的体制和粮食流通政策。在庇隆执政时期 ,阿根廷政府成立国家粮食局。这时期 ,农民只能把粮食卖给国家。在国家垄断粮食流通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拟在沿海粮食主销区试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浙江省已于2001年率先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取消粮食订购任务,放手让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二是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三是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我省粮食生产和流通情况与浙江相似,而且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础,已基本具备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同时,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将加快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我省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历史回顾及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19.
吴宾  党晓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78-3780
粮食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粮食流通的作用。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即萌发形成我国古代农业领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自宋元以后,粮食的市场流通有日趋加重之势。古代的粮食流通既遵循市场供求原则,又遵循指令性计划的原则。总体看,古代粮食流通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古代粮食流通的局限性与其社会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粮改目标与新粮食流通体制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宏观调控为辅,既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要求,又适应我国国情的新粮食流通体制,后者是指改革后的粮食流通体制,应当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和降低国家财政负担。粮改目标是新粮食流通体制的近期目标,是实现粮食流通体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