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果实采收 1.1成熟度的确定 果面着色情况是确定果实成熟度的主要依据。黄色品种底色褪绿变黄、阳面开始着红色晕时,红色或紫色品种果面着全面红色时,即表明进入成熟期。另外,果实的大小、风味及果实发育期等,都可作为确定成熟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苹果的采收时间应考虑采后的要求,其中包括贮藏期的长短及运输的需要。如苹果需要长距离运输或长期贮藏,其采收期应相对提前。果树生产者经常要对新品种的果实提前采收,以占领市场;或晚采,提高果实的着色程度,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有些果树生产者大量使用氮肥,来增加果实的单果重,从而降低了果实的硬度和货架寿命。 在我国,嘎拉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种,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就不需要进行贮藏。基于这一点,一个品种可以被接受的采收成熟度的范  相似文献   

3.
1.采收时间 苹果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各异,要正确确定果实成熟度,适时采收,确保高产优质。 2.采收顺序 采收苹果按照先树冠下部后上部、先树外后树里的顺序依次采摘,以免碰掉其它果实,出现不应有的次果。  相似文献   

4.
枇杷的采收与贮运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时无伤采收,保证采收质量 枇杷果实在成熟前的15~20天膨大最快,糖分迅速提高,酸度下降并逐步着色,采后基本上没有后熟作用。采收适期应以果面和种子充分着色为准,需贮藏或外销的果实可在八九成成熟时采收。采收过早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着色后晚采则果肉变软,风味下降,落  相似文献   

5.
1 采收至落叶期 1.1 促进果实着色 在果实着色期进行摘叶、转果、去袋(指套袋的)、地下铺膜等,还可喷布金果100,浓度为500倍液.  相似文献   

6.
苹果果实适期采收的标准判定果实的适期采收标准,除必须把握果实的成熟度和熟悉各品种果实特点外,还要根据采后果实的走向来综合考虑,因此,采收的适期并非单指果实的完全成熟期。果实的成熟程度,主要从外观和内质两个方面来制定。外观包括底色和着色,内质包括糖、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县巡镇公社曲峪大队的果农,在采收红元帅时,将过去一次下树全部摘光的方法,改为分期分批采收,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方法是:在果实成熟初期进行第一次采收。摘取树冠外围着色好、个头大的果实,采收量约占全树总果量的30%左右;十  相似文献   

8.
1 采收期的确定 李果采收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果实的成熟度、用途、贮藏方法、运输距离和方式及市场需要、气候条件等方面。李果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熟,其特征是绿色逐渐减退,显出品种的固有性状,大部分品种的果面有果粉,有的有明显的果点,肉质稍变软。红色品种在果实着色50%左右时为硬熟期,80%~90%时为半软期,果实呈淡黄绿时为半软熟期。李果采收必须适时,采收过早风味不佳;  相似文献   

9.
芮松青 《北方园艺》2007,(7):213-214
合理的选择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对延长冬枣贮藏期和降低贮藏期间烂果率有显著影响.白熟果和初红果贮藏4个月脆果率可达到80%左右,带柄采摘的果实贮藏90 d病果率为3.2%,而不带柄果病果率高达50.5%;树上分级采摘的果实比对照(采收后再进行人工分级的果实)贮存病果率平均降低了57.3%,且表面光洁无划痕.  相似文献   

10.
庄虚之 《西南园艺》2001,29(4):16-17
园艺作物产品采收时的生理成熟情况 ,是其采后赖以适应贮藏条件的基础 ,是贮藏综合条件影响采后生理过程的始点 ,关系着保鲜对象能否良好地适应贮藏综合条件的影响 ,也关系着这些条件能否满足保鲜对象的要求。所以 ,保鲜采收成熟度受到了保鲜研究者、应用者的普遍关心。1 果品  在果品方面 ,对柑桔类果实研究得较多 ,也较完善。对用于贮藏的柑桔果实 ,教科书上说 :“采收应比鲜食用果略为提前 ,在接近成熟时采收 ;贮藏用果 ,目前大多在果皮组织已充分发育完成 ,着色已达 80 %左右 ,果肉尚未完全软化时进行。”这里只阐明“目前”常规贮藏…  相似文献   

11.
苹果采收十防一防采收过早。采收过早,果实尚未充分发育,果个小,着色差,风味淡,酸度大,果肉硬,品质劣,产量低,不耐贮藏。应根据不同品种、立地条件以及果实的风味色泽、大小及贮藏性,适时采收。二防采收过晚。采果过晚,果肉发绵,不耐贮藏,也影响来年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12.
高丽朴  胡鸿  郑淑芳  李武 《蔬菜》2002,(8):21-21
本规程提出了茄子采收、分级、包装、预冷的操作技术规程,适用于蔬菜产地长距离运输茄子的采后处理。一、采收长距离运输的茄子要求选择耐贮运品种,在果实充分膨大,果面有光泽的嫩果期采收。二、分级1.品质标准(1)标准产品①具有本品种固有形状。②色泽正常、有光泽、成熟度适宜。③果面光滑,果实新鲜、清洁。④无病虫害及其他伤害。(2)最低标准①形状正常,色泽良好,成熟度适宜。②果面光滑,果实新鲜、清洁。③伤疤轻微,无严重病虫害及其他伤害。2.大小规格 长茄可以果实长度作为分级依据,圆茄可以果实的直径作为分级依据,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柑桔品质下降,港澳市场上称为“酸橙”且售价极低,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采收不适时,不少产区为提早上市卖高价钱,而出现恶性早采,因而使柑桔果品品质下降。柑桔的适时采收,是指已具该品种成熟的特点,即含糖量最高,含酸量最低,着色好的时候采收。柑桔的成熟期,因地区、气候条件及品种、树龄等情况不同而异;同一地区的不同年分采收期也不尽相同。又由于对柑桔果实用途不同,采收成熟度要求有差异。如鲜食用果实要求达到该品种固有的色泽、风味和香气、肉质已变软,果实固酸比达到10:1以上即可采收;贮藏用果要求接近完全成熟时采收。四川省主要柑桔品种作鲜食用果的适宜采收期大致为:红桔11月上中旬;地方甜橙12月下旬;锦橙12月中下旬;早熟温州蜜柑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如过迟采收,囊办会变韧不化渣,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14.
苹果采收应做到十防:一防采收过早采收过早,果实尚未充分发育,果个小,着色差,风味淡,酸度大,果肉硬,品质劣,产量低,不耐贮藏。二防采收过晚采果过晚,果肉发绵,不耐贮藏,也影响来年树体生长和结果。三防品种间混采苹果品种不同,果实形态特征和内在品质不同,...  相似文献   

15.
酥梨采收     
酥梨果实如果采收不当,不仅降低产量,而且还影响果实的品质及耐贮性,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对采收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1 采收时期 梨果的采收主要依据种类、品种的特性、果实的成熟度和用途,以及气候情况而定。若采收过早,果实尚未成熟,产量低、品质差,且不耐贮藏;若采收过晚,西洋梨  相似文献   

16.
本规程提出了青椒采收、分级、包装、预冷的操作技术规程,适用于蔬菜产地长距离运输青椒的采后处理。一、采收长距离运输的青椒要求选择晚熟耐贮运品种,采收适期为果实充分膨大,色泽深绿、果肉厚而坚硬,果面有光泽的绿熟期。二、分级1.品质标准(1)标准产品①具有本品种固有形状。②色泽正常、有光泽、成熟度适宜。③果面光滑,果实新鲜、清洁。④无病虫害及其他伤害。(2)最低标准①形状正常,色泽良好,成熟度适宜。②果面光滑,果实新鲜、清洁。③伤疤轻微,无严重病虫害及其他伤害。2.大小规格可以青椒的果实长度作为分级依据,分…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不同的用途 ,水果的采收一般依照三种成熟度来确定 :( 1 )可采成熟度 ,此时采收主要适于贮运和罐藏、蜜饯等加工 ;( 2 )食用成熟度 ,此时采收主要供当地鲜销和作为果汁、果酱、果酒的原料 ,不宜于长途运输或长期贮藏 ;( 3 )生理成熟度 ,这个时期主要作为采种用 ,以种子供食用的板栗、核桃等干果 ,宜在这时采收。水果过早采摘上市有诸多不利。一是产量低 ,据测定 ,成熟前果实 ,每天增长果实本身体积的 1 %~ 1 .5% ,如果早摘 1 0天 ,会减产 1 0 %~1 5% ;二是果实风味、品质不好 ,未成熟的果实 ,其单宁、原果胶含量高 ,糖少 ,果实有涩味 …  相似文献   

18.
鲜食枣的采收目前仍然采用人工手摘的方式,根据鲜食、上市、贮藏、运输等对成熟度的要求,分期采收。采收过程中,人必须戴手套,避免划伤果实。手摘时,要求保留果柄,切忌用手拉枝和果实,轻摘、轻放,并使用四壁较软的盛器,尽量避免对果实的机械损伤。制干枣、加工枣尽量达到适时的成熟期后,一般用杆1次性震落。对果实成熟不整齐的品种,可以按成熟情况,  相似文献   

19.
苹果采前摘叶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采前摘叶技术的探讨牛自勉(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太谷·030800)采前摘叶是在采收前一段时间,把树冠中那些遮挡果面、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摘除,以增加全树通光量,避免果面局部绿斑,促进果实均匀着色。一、摘叶的原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叶片制造的有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冬枣冷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采收成熟度直接影响贮藏效果。根据果面着色比例,可将冬枣成熟度分为白熟(无着色)、初红(着色25%以下)、半红(着色50%左右)和全红(着色95%以上)。一般来说成熟度越低贮藏期越长,白熟果贮藏时间最长、最耐贮,但白熟期采摘含糖量较低、风味淡,而半红果和全红果贮期较短,因此冷藏一般选择初红果,即果实刚开始着色时采摘为最佳,它既能满足营养和风味的要求又能取得长期保鲜的效果。2)低温是延长贮藏的决定性因素。冬枣在常温下存放,果面迅速由绿变黄,并转红。低温不仅抑制果实呼吸对有机质的消耗,而且可延缓叶绿素的分解及花色素苷的合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