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通过对大青杨优良无性系7号杨在退耕还林地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7号杨根苗树高、地径、胸径分别超对照中黑防67.2%、53.4%和81.3%;7号杨扦插苗树高、地径、胸径超过对照A5杨104.4%、104.5%和119.3%;无性系7号杨根苗造林效果好于扦插苗;根苗造林可提高成活率25~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3.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未截干造林提高30.15%;明显促进地径生长,地径年生长量29%以上;大幅度提高抽梢生长量,第一年增幅222.78%,第二年增幅94.49%,檫木截干造林在东南沿海地区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4-2015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对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闽楠(Phoebe bournei)、木荷(Schima superba)3种树种进行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上、中、下3种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并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地径及树高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后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坡位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树种之间,木荷在各坡位造林的成活率均高于赤皮青冈、闽楠,闽楠则在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上优势最明显。试验表明容器苗造林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下坡造林有利于幼苗更好生长。  相似文献   

5.
杨树在沙土地区插干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与带根苗造林差异不显著。插干造林可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大苗的使用率,特别是用2干苗造林,有利于培育通直无节的大径材,缩短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6.
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后沟作业区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幼树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而且,不同坡位间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北票半干旱地区开展了油松、樟子松和桧柏3种针叶树雨季容器苗造林试验,分别以春季裸根苗造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北票干旱和瘠薄立地条件下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造林成活率超过95%,春季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为65.4%~74.6%。3个针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比对照能够明显提高苗高生长量、主根长、侧根多,与对照相比,油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40.78%,侧根长提高40.76%;樟子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长提高20.90%;桧柏苗高生长量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0%,侧根长提高35.71%。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杨树插干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在沙土地区插干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与带根苗造林差异不显著.插干造林可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大苗的使用率,特别是用2千苗造林,有利于培育通直无节的大径材,缩短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南平开展杉木高世代良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苗与裸根苗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当年年底容器苗的平均成活率为94.11%,比裸根苗高1.68%,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造林后6年,容器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是8.71cm、5.43m和93.11%,比裸根苗高17.57%、13.46%和2.0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杉木高世代良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苗造林,不仅造林当年成活率高,造林后6年的保存率和幼林生长量也有较大优势,宜在杉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2012年采用2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连续3 a观测其保存率和生长指标,研究裸根苗与容器苗造林成效。结果表明,两种苗的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1年后裸根苗的苗高生长量与容器苗相比无显著差异,2年后地径的增长量无显著差异,而造林成本低于容器苗;裸根苗造林有3个月的缓苗期,在缓苗期加强水分管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发现云南红豆杉的年生长周期可以划分为慢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基本停滞期3个时期,依据生长周期的划分,在有灌溉的条件下,每年的3-4月为裸根苗最适宜造林期。  相似文献   

13.
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苗龄、栽植季节、保水剂处理、根系处理等方面对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的栽植技术和成活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海岸容器苗造林以1.5年生苗龄适宜,同苗龄容器苗造林春、夏、秋三季差异不显著;裸根苗造林前经浸水、带土坨处理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用保水剂处理裸根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明显,保水剂的最佳使用量为200~250 g.穴-1。  相似文献   

14.
红椎裸根苗截干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景兵  廖桂声 《广西林业科学》1998,27(2):99-100,106
通过对红椎裸根苗截干造林与红椎裸根苗常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截干造林成活率高,不同截干高度与造林成活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截干造林14年生材积生长量大,胸径,材积与常规造林的差异程度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树高则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生权 《防护林科技》2011,(6):38-39,55
通过对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定植后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生产管理和投资费用对比分析,提出了定植容器苗大大优于裸根苗,定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6.3%和99%。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造林每667 m2可节约投资764元。特别是在风沙、干旱、瘠薄的榆林沙区,由于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低劣,更应提倡并推广使用容器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山区杨树造林的最佳方式,提高造林成效,2002年3月在建始县高坪镇采用带根苗造林、截干苗造林、插干苗造林3种不同的栽植方式对MD19等10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根苗造林的效果最好,造林后能迅速成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生长最好;无性系中以MD19、MD110生长最快,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朵椒不同引种栽培方法的研究发现:朵椒育苗前以沙藏处理种子较牛粪处理种子的效果好,苗木生长量大;朵椒苗期高生长节律分为四个阶段,7~8月为苗木的快速生长期;在野生朵椒苗和实生苗的造林方法中,野生苗用5%的磷肥沾浆、实生苗进行截干造林效果较好,造林成活率均可达到95%以上;对平茬苗和实生苗造林后进行的生长量调查分析对比中可以看出,平茬苗较实生苗生长快,在18龄时,平茬苗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实生苗大1 m和2.5 cm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裸根苗、轻基质容器苗和黑塑料杯容器苗的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对比研究得出,轻基质容器育苗能够显著提高落叶松的苗高、地径及一级侧根数量,苗木质量较高;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采用轻基质容器苗造林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苗的新梢生长量,是适宜在冀北山区推广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黄连木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生长速度,对黄连木容器苗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塑料营养袋苗和塑料营养钵苗的苗高分别为43.6 cm和26.8 cm,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6%和97%;适当深栽 覆草的造林成活率达100%;容器苗苗龄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只影响当年生长量,以百日以上苗龄生长量最高,可达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