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以红麻骨或红麻骨粉为主料栽培的草菇产量、生物学效率与稻草为主料的培养料相当,可替代稻草栽培草菇,是一种新的栽培草菇的优质培养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草菇栽培料含水量对草菇采后保鲜的影响,从栽培料水分的角度,为研究草菇采前保鲜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产草菇常用原材料(废棉90%和棉籽10%),设置培养料高水分(73%)和低水分(63%)2个梯度栽培草菇.将草菇采后置于温度15℃,湿度55%的环境中贮藏,结合表型和质地多面分析法,研究栽培料水分高低对草菇采后贮藏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草菇和双孢蘑菇对营养成分的不同需求,用草菇菌渣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研究了常规培养料与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比例配方和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制备方法对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合的配方(玉米芯45%、杏鲍菇菌渣30%、牛粪20%、石灰5%)栽培草菇,具有稳定性好、养分充足等优点,可在保证草菇产量的情...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稻草、废棉、棉籽壳、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5种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草菇子实体总体风味的贡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香气影响较大的挥发性香味成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general evaluation indexes, GEI)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进行评价,采用感官评定法验证分析草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中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的化合物为26种,主要是芳香族和烯烃类、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异戊醛、己醛、1-辛烯-3-醇、甲硫醇、2-戊基呋喃、二甲基硫醚对草菇子实体香气影响较大。GE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差异显著,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优,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差,感官评定结果与构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棉籽壳或废棉栽培草菇,铺料厚度一般在10~15厘米,生物效率在40%左右。但培养料的中下层基本无变化,未被菌丝吸收利用,主要是后期草菇菌丝自然衰老,生命力变弱。为充分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提高生物效率,我们采用薄料栽培草菇,生物效率达56%。(一)供试材料:菌株为草菇V23,引自华中农大植保系。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83%、麦皮40%、石灰4%、石膏1%、过磷酸钙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45%、敌敌畏0.1%。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是我国草菇的主要产地,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但单产(百公斤草)一直徘徊在5~7公斤,目前单产有达20~30公斤的,但产量不稳定。为此,笔者就草菇的低产与不稳产的原因谈点浅见。(一)营养因子草菇培养料的最适C/N 比(为60左右)虽比蘑菇(为17)高许多(以稻草为例),但仍需添加适量的N 素辅料,否则产量很低。近年来,由于草菇栽培引进了蘑菇栽培工艺中的培养料发酵处理,所以影响草菇培养料C/N 比的因素,除了培养料的配方外,还包括培养料发酵处理。现行的草菇培养料发酵处理其方法有三种;①只进行前发酵;②只进行后发酵;③前后发酵都进行。其中①③两种方法都会使C/N 比下降。因此,福建菇农是采用后发酵法,将配好的培养料,不经预堆,即马上通蒸汽进行巴氏消毒。此法大面积单产可稳定在23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8.
草菇培养料中添加猪、牛粪、尿素等,可提高草菇产量,但处理不当产生的大量氨气会抑制草菇菌丝生长,诱发喜氨的鬼伞菌发生,而导致草菇减产.笔者于1989年6~9月进行了草菇培养料添加消氨物对鬼伞菌的抑制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现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菌种为V_(35),引自湖南省食用菌所.培养料配方为稻草78%、干牛粪粉10%、干猪粪粉10%、石膏2%.消氨物为市售的明矾和甲醛.  相似文献   

9.
为了综合利用棉纺厂的废棉花,1982年我们进行了废棉花栽培草菇的研究,以探索废棉花栽培草菇的高产工艺条件。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V-20菌株,从广东微生物所引进。培养料为襄樊市棉纺厂地脚花,含有少量碎棉籽壳,无霉烂。 (一)培养料处理:采用以下四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草菇是一种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一般栽培草菇是以稻草为培养料,这在棉花产区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我所于1980年,用棉籽壳作原料,栽培草菇获得成功。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简述如下。材料斜面菌种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蔗糖2%、琼脂2%),棉籽饼粉培养基(棉  相似文献   

11.
以“稻草+鹿茸菇菌渣”为主要原料设施化栽培草菇.从草菇的栽培品种、培养料配方、原料选择及预处理、拌料上架、培养料巴氏灭菌、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总结“稻草+菌渣”为主要原料的设施化栽培草菇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稻草栽培草菇最佳培养料配方,进行了不同麸皮添加量对草菇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在稻草培养料中添加适量麸皮可明显提高草菇产量,添加麸皮5%与添加麸皮10%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试验最佳配方为稻草76%,牛粪19%,麸皮5%。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提取黄酮后的淡竹叶渣作环保处理和生物转化利用而进行栽培草菇的试验。结果为,配方50%淡竹叶渣、48%棉籽壳、2%石灰的小区(干培养料重5 kg),平均草菇产量为1.08 kg,平均生物转化率达21.60%,接近全棉籽壳栽培的,可作为优选培养料配方;5个参试草菇品种,以V9715表现较好,每小区(干培养料重5kg)平均产量达1.25 kg,生物转化率达25%。  相似文献   

14.
用种过平菇的废料地沟栽草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树原 《食用菌》1993,15(6):21-22
传统的草菇栽培,是以稻草和麦秸为原料,因产量低,处理方法麻烦,在北方很多菇农都已改用棉子壳为原料.笔者从1989年开始,用种过平菇的废料,经过发酵后在地沟内种草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物效率稳定在30%~35%.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将种过平菇的废棉子壳料从菇房里搬到室外场地上捣碎,摊开曝晒2~3天,直至干燥后备用.(二)栽培季节的选择草菇属高温菇,要求栽培场内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气温太低不易出菇,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氮源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氮源后,草菇的生物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10.6%.18.7%,出菇高峰期也提前了2d;试验还表明:与不覆土相比,草菇覆土栽培方式可使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草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产草菇是可行的,整个栽培周期为12-15d。子实体的生长速度符合曲线y=0.631x3-2.837x2 4.232x-0.643(1≤x≤6)的走势。阳畦栽培草菇的子实体产量明显高于木箱栽培草菇的子实体产量。草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分离物在玉米秸秆制成的母种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生活力强。其中,以菌盖表皮下菌肉组织在玉米秸秆培养料中的生长速度最快,菌丝5d便可以长满培养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扩大草菇培养料的来源,充分利用城市的废料资源栽培草菇,变废为宝,更好地适应外贸市场和国内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在实验室试验基础上,开展了废棉栽培草菇的生产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是想摸索出既适合草菇生长,又能比较有效地抑制某些杂菌孳生的栽培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草菇产量提供参考。一、处理与方法供试的草菇菌种,其菌龄为18天。培养料均为棉籽壳生料栽培。共分pH12、9和6三组。①pH12组,棉籽壳料中加石灰5斤,敌敌畏1两;⑦pH9组,棉籽壳料中加石灰2斤;③pH6组,培养料中未加石灰。以上三组棉籽壳用量均为100斤,培养料的含  相似文献   

19.
以废棉、棉屑为主要栽培原料,介绍草菇出菇房搭建、菌种制备、培养料的选择、栽培料配方、堆制发酵、上料、播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等二次发酵床式栽培草菇(V23)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草菇是一种腐生型真菌,在其栽培过程中,草菇菌丝只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分子量较小的单糖。因此,栽培草菇的培养料废棉或破籽棉必须经过堆料发酵阶段。堆料发酵的结果除了向草菇菌丝提供更便于吸收的营养外,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