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阐明塞拉菌素的毒性,指导临床用药,对其原料药和制剂进行了口服和经皮2个途径给药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中小鼠和大鼠一次性口服不同剂量的塞拉菌素原料药和制剂,测定LD0和LD100,再根据简化寇氏法分组正式试验,测定LD50和95%可信限。结果测得小鼠口服塞拉菌素原料药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4 g/kg、12.6 g/kg、8.72 g/kg和7.73~9.82 g/kg;大鼠口服塞拉菌素原料药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1.6 g/kg、5 g/kg、2.51 g/kg和2.24~2.82 g/kg;小鼠口服塞拉菌素制剂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4.2 g/kg、8.4 g/kg、7.71 g/kg和7.26~8.19 g/kg;大鼠口服塞拉菌素制剂的LD0、LD100、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3.4 g/kg、8.4 g/kg、6.62 g/kg和6.10~7.53 g/kg。由于LD50值均在501~150 00 mg/kg,故塞拉菌素原料及制剂判断为低毒或实际无毒物质。小鼠和大鼠分别透皮给予高剂量塞拉菌素制剂10 g/kg,未见毒副反应,表明临床用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牛至油作为一种新型动物保健药物,具有促进生长、抗菌、杀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然而其毒性大小尚未见报道。采用Bliss法设计,对昆明小鼠单次灌胃牛至油,测定其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限,观察7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对小鼠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牛至油单次灌胃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包括自发活动减少、闭眼、俯卧、震颤、毛发直立、强制性-阵挛性抽搐、角弓反张等,LD_(50)为688.33mg/kg,95%可信限为584.33mg/kg~806.34mg/kg。死亡小鼠均毛发直立、个体消瘦;剖检均可见肝、肾肿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高剂量组肝、肾组织受损明显,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疏松,肝血窦扩张;肾小球严重肿胀,肾小囊腔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肿胀、坏死。综上所述,牛至油对小鼠单次灌胃具有一定毒性,属于低毒物质。 相似文献
3.
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采用这种给药方式的剂型均为透皮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中药透皮给药治疗疾病的传统,传统的中药剂型为洗剂、搽剂、糊剂、油膏剂。但由于中药多为复方药,药味较多,成分复杂,各种成分含量较低,选择性及专一性较差,大部分透皮制剂属于局部用药,并不具有全身用药的药理作用,而且制备中指控要求低,药物吸收较差,与现代透皮给药系统有一定的差距,后经逐步改进剂型硬膏剂、软膏剂、霜剂、巴布剂。而当今在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透皮剂型为浇泼剂、擦剂等新剂型。 相似文献
4.
6.
为初步评价普拉沙星的安全性,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采用递加法进行预试验,测得最小致死剂量(LD100)和最大耐受剂量(LD0),确定正式试验给药剂量范围、组数和组间剂量比。正式试验采用寇氏法,观察小鼠口服普拉沙星后的体征变化,记录死亡时间和每组死亡率,对死亡小鼠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确定普拉沙星对主要脏器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小鼠口服普拉沙星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 606.9 mg/kg, 95%可信限为1 342.8~1 923.1 mg/kg。在给药剂量大于1 562 mg/kg时,普拉沙星对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可造成明显损伤。根据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可将普拉沙星判定为低毒化学物。 相似文献
7.
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方法用200mg/mL吡喹酮透皮剂涂擦小鼠腹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时间点小鼠器官(肝、心脏、脾和肾)的吡喹酮浓度,分析其在各器官药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肝脏分布浓度最高,脾和肾次之,心脏的浓度最低。吡喹酮在小鼠肝脏、脾和肾脏c-t曲线,各出现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4min,Cmax分别为31.78μg/mL和7.87μg/mL,第二个峰值15min,Cmax分别为27μg/mL,11.1μg/mL。小鼠心脏的c-t曲线,有一个峰值3min,Cmax3.91μg/mL。结论吡喹酮透皮给药后,在小鼠肝脏分布浓度高,达到了临床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小鼠和大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口服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为将其研究开发为新药奠定基础,为临床用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昆明种小鼠及SD大鼠,经口灌胃一次给药,统计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的口服LD50为691.83 mg/kg,95%可信区间为642.92 mg/kg~744.47 mg/kg;对SD大鼠的口服LD50为2 054 mg/kg,95%可信区间为1 908 mg/kg~2 210 mg/kg.表明氢溴酸槟榔碱属于低毒性的药物,按1 mg/kg~5 mg/kg临床应用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饲料研究》2016,(7)
试验旨在探讨松萝酸粗提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00只健康的体质量为(19.67±1.38)g昆明小鼠,按Bliss法进行预试验和正式试验,分别找出各样品LD_(100)值(绝对致死量)、LD_0值(最大耐受剂量)、r值、LD_(50)(半数致死量)及LD_(50)的95%可信限。松萝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LD_0和LD_(100)结果分别为50和150 mg/kg,LD_(50)结果为79.32 mg/kg,LD_(50)的95%可信限为72.78~86.46 mg/kg。解剖观察结果为高剂量的松萝酸可使雌雄小鼠心脏表面出现白点、肝发黄和肾发青,且所有上述脏器出现肿大,甚至出现小面积水泡。精神状态表现为低剂量松萝酸组小鼠精神明朗、被毛光滑、呼吸平缓、活泼及食欲正常;高剂量精神极度萎靡、耸毛、呼吸急促、卷缩不动和基本上不吃不喝,临死前出现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而后死亡。从临床试验得知,剂量为50.00 mg/kg时,在试验期内小鼠无死亡现象,1 h后未死亡小鼠症状逐渐减轻,而后基本恢复正常,开始正常进食和饮水。以上试验结果说明,松萝酸为低毒化合物,高剂量的松萝酸对小鼠肝、心脏、肾和肺有一定的损伤,但持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中国畜牧兽医》2019,(12)
本研究旨在评估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口服急性毒性,使用OECD修订的改良上下法(UDP)测定半数致死量(LD_(50)),通过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临床化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在急性暴露下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生物系统和主要器官的不良影响。根据氟苯尼考的LD_(50)5 000 mg/kg,选择上下法的限度试验,使用固定数量(5只)的动物,给药剂量为2 000 mg/kg,连续观察14 d,记录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由AOT425StatPgm程序计算得到LD_(50),另外用3只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5只大鼠均未死亡,LD_(50)2 000 mg/kg;试验期间,给药组未表现出可见的毒性反应迹象;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血液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在临床化学检查中,给药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药物制剂对肝脏存在毒性损伤;剖检观察中无明显的眼观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组对主要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十二指肠均无毒性损伤作用,暂无法确定其毒性靶器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预混剂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更多的毒性信息仍需进行长期毒性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评估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口服急性毒性,使用OECD修订的改良上下法(UDP)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临床化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在急性暴露下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生物系统和主要器官的不良影响。根据氟苯尼考的LD50>5 000 mg/kg,选择上下法的限度试验,使用固定数量(5只)的动物,给药剂量为2 000 mg/kg,连续观察14 d,记录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由AOT425StatPgm程序计算得到LD50,另外用3只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5只大鼠均未死亡,LD50>2 000 mg/kg;试验期间,给药组未表现出可见的毒性反应迹象;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血液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在临床化学检查中,给药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药物制剂对肝脏存在毒性损伤;剖检观察中无明显的眼观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组对主要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十二指肠均无毒性损伤作用,暂无法确定其毒性靶器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预混剂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更多的毒性信息仍需进行长期毒性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