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修订的《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标准将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年以上的人参定义为野山参;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为林下山参。桓仁县政府将本地产的林下山参称之为桓仁山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65号公告对桓仁山参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桓仁县地理环境优越,具有适合林下山参生长所需要的森林生态系统。桓仁山参历史悠久,五形好、有效成分丰富、含量高,质量上乘,桓仁县于2012年12月被中国经济林学会授予"中国山参之乡"称  相似文献   

2.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8,20(1):16-17
林下山参是2005年药典中的新药名,它的生长特点:1、始终生长在森林中;2、毫无移动;3、年限短。掌握了生长特点才能在一系列的类似药材中准确无误地甄别林下山参。它和质优的野山参、芋变区别在年幼,性状色白、质嫩、体胖,很容易鉴别,因野山参、芋变数量稀少,这项鉴定实际意义不大。它和质劣的半野生人参区别在毫无移动,性状主根上部肩膀无纹或有浅纹,主根中部绝无跑纹。药典中相关描述有误。因半野生人参的数量十倍于林下山参,千方百计冒名林下山参上市出售,这项鉴定社会意义重大。中药教材编写应重视相类似药材的鉴别,才能形成鉴定技术。突出生长特点的教学,才能掌握关键的性状特征,才能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3.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6,18(3):24-24
林下山参,东北参农俗称“籽货”,是人工把栽培参种子,撒播到天然林中,任其自然生长,野生抚育短则十年,长则二十年,即成商品,2005年新版药典,名之为“林下参”,2006年,修改为“林下山参”。林下山参的经验鉴别,主要集中在芦头、主根、须条及纹点上,20年的林下山参与野山参相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人类生活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人们不仅要服用人参、西洋参滋补身体,而且渴求品尝人参、西洋参的天然风味。这就要求广大参农种植出更多更好的,无公害、高品质的人参,西洋参。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传统的伐林栽参方式不断地得到改进。集安人参研究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成功的研究出非林地栽参新技术,并且得到广大参农的认可,现以推广2万余亩。现将非林地种植人参、西洋参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园参与林下山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的小鼠随机分成7组,即:对照组,园参原粉小、中、大剂量(0.17、0.34、0.51g生药/kg)组,10年以上林下山参原粉小、中、大剂量(0.17、0.34、0.51g生药/kg)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园参原粉和林下山参原粉高剂量组显著增加正常成年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园参原粉和林下山参原粉大、中剂量显示出提高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结论人参对于免疫器官重量及指数、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并且林下山参活性强于园参。  相似文献   

6.
研究林下山参不同季节人参皂苷的动态累积及规律。用高效液相的方法对不同季节林下参的人参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人参根的各个部位的长度,重量进行测定。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林下参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林下参9月份的总皂苷的含量较高,并且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高于其它采收时间。林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具有特征是:9月份含量达到峰值,10月份含量稳定或是略有减少。辽东地区林下山参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  相似文献   

7.
1998年南北两地的大洪水为我国生态保护再次敲响了警钟,也将使毁林栽参受到限制。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这里毁林栽参已成为代代相传的成熟经验。但有识之士早在60年代就已呼吁停止破坏性的毁林栽参,发展平地和坡耕地栽参,并有许多文献报道了试验成功的经验[1-4]。但在山区一直没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推广实施。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集国内30年的经验,引进国外现行的栽培方式,推广平地和坡耕地栽参,也是当务之急。 韩国、朝鲜、日本平地栽参,旱田与人参轮作,水田与人参轮作已成为栽培的固定模式,已有几十年的成功经验。 根据1995年赴韩国参观考察期间的  相似文献   

8.
人参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 ,有农田栽参、山地栽参、林下种参等。最近一个时期在社会上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人参种植方式 ,就是在大缸里种植人参 ,即缸参。  目前对种植缸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文对缸参的栽培管理、费用等问题 ,作了具体的调查 ,为广大群众种植缸参提供初步的技术资料。我们于 2 0 0 0年 7月 2 6日~ 7月 2 9日对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通化县和辽宁省新宾县、宽甸县、桓仁县等地的缸参种植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现就对种植缸参的调查和观察结果做一初步报道。1 缸参分布地区 ,数量及生长情况据调查 ,缸参主要分布以下几个地…  相似文献   

9.
《人参研究》2006,18(3):I0001-I0001
国家药典委员会广思集益,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六月份网上公示,已将药典中入参项目下的“林下参”修改为“林下山参”,提高了林下籽货的商品属性,野山人参资源可望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11.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12.
人参栽培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参不能连作而导致很难找到适宜人参生长的栽培地,以前在老参地种植人参需要30年才可种植,专卖公社也需15年以上。从韩国人参烟草研究所成立以来,对根腐病原菌进行的深入研究,目前在老参地7年后就可种植人参。种植人参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连作的原因是人参短期内进行连作会出现根腐病及生育不良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建设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建设模式的多方面优势进行了分析,强调了非林地种植人参模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宜参地资源枯竭;深化农业产业化调整,确保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参产业的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推广GAP规范化管理,保证原药材质量,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填补我国参业生产技术空白的多方面积极作用,强调了非林地种植人参的基地建设模式是提升人参种植的整体水平,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新型生产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具有最好的土壤和植被的地块几乎都被用做伐林栽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15.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探究园参茎叶总皂苷和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差异,为不同生境人参茎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游泳力竭联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构建气虚血瘀模型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10、20、40 mg/kg)园参茎叶总皂苷和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干预后,经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Na^(+)-K^(+)-ATP酶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或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园参茎叶总皂苷和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给药对降低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清CK CK-MB.ET-1.TXB2水平及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水平.提高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清NO.Na_(+)-K^(+)-ATP酶水平均具有--定的作用,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而园参茎叶总皂苷与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园参茎叶总皂苷和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均能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内皮功能、保证能量代谢等有关;且同等剂量园参茎叶总皂苷与林下山参茎叶总皂苷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农田栽参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直沿用毁林开地来种植人参 ,每年约有 6万亩林地被伐 ,用来栽培人参。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增加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变干 ,气候干燥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日本、韩国等国早已认识到这一点 ,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采取农田栽参。由于农田栽参便于实行园田化、机械化、水利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管理 ,因此增强了战胜自然的能力。为人参生长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是获得高产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禁止毁林栽参政策的实行 ,农田栽参将是我国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施肥改土农田栽参应当选择土质比较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质地疏松 ,湿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林下山参的鉴别要点,同时论述了林下山参的商品属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药食两用植物,素有百草之王和灵丹妙药之美誉。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使森林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思想的提出与落实,现有的人参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整、创新人参种植方式已势在必行。非林地种参是未来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土壤改良、土壤消毒杀菌和灭虫、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整等措施,使土壤具有适宜理化指标,达到能够栽培人参并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是非林地种参的基本技术路径。按照非林地种参的技术路线,我们开展了白浆土农田地不同玉米秸秆施用量栽参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旨在为非林地种参技术的推广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0.
《人参研究》2006,18(1):34-34
为满足人参栽培种植场和人参栽培专业户种植人参、西洋参以及广大农民朋友的需要,吉林人参研究院经过多年实验研究,现介绍以下人参生产等方面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