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番鸭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肉鸳鸯”就是番鸭。经驯化的番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羽毛颜色有纯黑...  相似文献   

2.
番鸭与家鸭均属于鸟纲中的雁形目、鸭科、鸭亚科,但不属于同一个属,家鸭属于河鸭属,而番鸭属于栖鸭属。由于家鸭与番鸭在品种分类、生物学特性及行为特点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养殖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本文着重介绍产蛋期种番鸭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番鸭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的“肉鸳鸯”就是番鸭。经驯化番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头部的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木鸭)大多是纯黑羽,法国进口巴巴里番鸭大多是纯白羽。番鸭两性差异大,体型和体重大小差异显著,番鸭性成熟期一般公鸭30~32周龄,母鸭28~30周龄,年产蛋80~  相似文献   

4.
法国番鸭     
番鸭的祖先是南半球的中南美洲生息的野生番鸭,属鸭科栖鸭属,染色体2n=80,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而家鸭的祖先是北半球栖息的野鸭,属鸭科鸭属,染色体2n=78,因此番鸭和家鸭同科不同属,其杂交后代是无繁殖能力的骡鸭。家鸭饲养已有2000年历史,而番鸭饲...  相似文献   

5.
骡鸭是由栖鸭属的公番鸭和河间属的母家鸭进行的杂交而生产出来的,不具有繁殖能力。属间杂交可分为正交(公番鸭♂×母家鸭♀)和反交(母番鸭♀×公家鸭♂),而在实际生产中多应用正交。骡鸭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皮脂少、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抗应激及免疫力强,因此骡鸭的生产具有很大市场潜力。但由于公番鸭和母家鸭的体型差异悬殊,且种公番鸭行动笨拙,自然交配的受精率不高,需借助人工授精技术来提高其受精率。  相似文献   

6.
番鸭属乌纲、雁形目、栖鸭属,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所谓的“肉鸳鸯”就是番鸭。经驯化番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暖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木鸭)大多是纯黑羽,法国进口巴巴里番鸭大多是纯白羽。番鸭两性差异大,体型和体重大小差异显著,番鸭性成熟期一般公鸭30~32周龄,母鸭28~30周龄,年产蛋80~120枚,蛋重70~80克,孵化期35天。成年公番鸭体重约3~5千克,母番鸭1…  相似文献   

7.
番鸭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肉鸳鸯”就是番鸭。经驯化番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头部的咏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木鸭)大多是纯黑羽,法国进口巴巴里番鸭大多是纯白羽。番鸭两性差异大,体型和体重大小差异显著,番鸭性成熟期一般公鸭月一32周龄,母鸭兀一对周龄,年产蛋80-120枚,蛋重70-80g,孵化期35天。成年公番鸭体重约3-5kg,母番鸭1.…  相似文献   

8.
番鸭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肉鸳鸯”就是番鸭。经驯化,番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头部的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木鸭)大多是纯黑羽,法国进口巴巴里番鸭大多是纯白羽。番鸭两性差异大,体型和体重大小差异显著,番鸭性成熟期一般为公鸭30—32周龄,母鸭28—30周龄,年产蛋80—120枚,蛋重70—80g,孵化期35d。成年公番…  相似文献   

9.
法国番鸭     
番鸭的祖先是南半球的中南美洲生息的野生番鸭,属鸭科栖鸭属,染色体2n=80,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而家鸭的祖先是北半球栖息的野鸭,属鸭科鸭属,染色体2n=78,因此番鸭和家鸭同科不同属,其杂交后代是无繁殖能力的骡鸭.  相似文献   

10.
<正> 骡鸭是由番鸭(瘤头鸭)与家鸭杂交后所产生的无繁殖能力的杂交一代,因其好像马、驴杂交产生骡子一样,因而得名。这些杂交一代,结合了它们双亲的一些特点,在生产性能上,甚至超过了其父母的某些方面。对于骡鸭的生产,在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可以用它取代家鹅进行廉价的肥肝生产。特别是在法国,他们认为不论是番鸭、家鸭或骡鸭均有较强的抗病力,而家鹅不仅易患病,死亡率高,而且产蛋少,孵化率低,所以法国就千方百计以骡鸭取代家鹅进  相似文献   

11.
骡鸭是由栖鸭属的公番鸭和河间属的母家鸭进行的杂交而生产出来的,其不具有繁殖能力。属间杂交可分为正交(公番鸭♂×母家鸭♀)和反交(母番鸭♀×公家鸭♂),而在实际生产中多应用正交。骡鸭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皮脂少、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抗应激及免疫力强,因此骡鸭的生产具有很大市场潜力。但由于公番鸭和母家鸭的体型差异悬殊,且种公番鸭行动笨拙,自然交配的受精率不高,需借助人工授精技术来提高其受精率。根据现有的研究和生产中的鸭人工授精技术,结合本人的人工授精试验实践,现针对鸭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属间杂交中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3讨论羽色受环境影响小,应属于质量性状,有显隐性的特点。笔者早期设想从家鸭品种中分离、选育出一种隐性白羽蛋鸭,纯繁,作为生产白羽半番鸭的亲本,结果用白羽公番鸭的精液,给隐性白羽蛋鸭输精,杂交后代仍然以黑褐羽毛为主,少数有黑白相间的个体,这种现象说明产生白羽半番鸭的亲本,不仅仅是表现型为白色羽毛就可以产生白羽半番鸭。据报道纯种鸭的羽色受主要基因控制,但半番鸭为属间杂交的后代,其亲本的家鸭和番鸭,染色体上基因配对不似纯种鸭那么单纯,隐性白羽蛋鸭与白羽公番鸭杂交,其F;黑褐色居多,这主要是控制黑色羽毛…  相似文献   

13.
番鸭与家鸭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番鸭的祖先是南半球的中南美洲生息的野生番鸭,属于鸭科栖鸭属,染色体2n=80,家鸭起源于北半球栖息的野鸭,属鸭科鸭属,染色体2n=78。生活习性及其种质特性,两者有相当的区别。因而饲养管理技术不尽相同。一、番鸭一般适宜...  相似文献   

14.
家鸭与番鸭     
家鸭和番鸭都同为鸭科,但不同属.家鸭(Duck; Anas platyrhynchos L.)起源北半球欧亚大陆野鸭中的绿头鸭(Anasboschs).番鸭(Muscovy; Cairina moschata L.)则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家养的番鸭在我国又称瘤头鸭,法国则称蛮鸭(Canard de Barbarie),苏联还称麝鸭(??).家鸭与番鸭的一些主要差异如下表.  相似文献   

15.
骡鸭繁殖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骡鸭是栖鸭属的番鸭与河鸭属的家鸭的杂交后代,俗称半番鸭或土番鸭。由于该鸭亲本间为属间杂交,亲缘关系远,一般不具有繁殖力。关于鸭类属间杂交不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许多研究者从组织解剖形态学、生殖生理学、组织化学和染色体学说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发现,由于反交骡鸭(家鸭♂×番鸭♀)与正交骡鸭(番鸭♂×家鸭♀)存在亲本差异性,所以其繁殖特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文围绕产蛋性能、组织解剖形态学、生殖生理学、组织化学和染色体学说对正反交骡鸭的繁殖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骡鸭(Muleduck)又称半番鸭、泥鸭、杂交鸭、土鸭。是栖鸭属公番鸭与河鸭属母家鸭杂交的后代,是属间杂交的产物,后代表现出非常强的杂种优势。因  相似文献   

17.
江宵兵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13):11-11,20
番鸭又叫瘤头鸭、洋鸭、疣鼻栖鸭、麝香鸭。欧洲也称火鸡鸭。是与家鸭不同属的优良瘦肉型肉用家禽品种。番鸭起源于南美洲及中美洲的热带地区。据史料记载,福建省是我国最早引入并饲养番鸭的地区,饲养番鸭的历史可追溯到270年前。那时甚至已经有了关于利用番鸭进行半番鸭生产的记载。番鸭在福建等地经过多年的风土驯化,已经成为优良的肉用鸭地方品种。羽毛有全白、全黑和黑白花之分。以福建省为主产区,广东、台湾、江西、广西、浙江、江苏、四川、湖北、安徽、海南、上海、山东等省市均有饲养。  相似文献   

18.
提高半番鸭种蛋受精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番鸭又称骡鸭,是用栖鸭属的公番鸭与河鸭属的母家鸭杂交生产的后代,属于属间杂交。随着白羽半番鸭生产的发展,半番鸭生产呈现一定的优势。半番鸭生产过程中种鸭受精率高低对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笔者一直着力于本项研究,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由开始不足70%的受精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交用14只白羽公鸭混合精液,给四种不同基因型母家鸭输精,在父本遗传性相同条件下,测定其F1的白色羽毛频率;反交以不同基因型公家鸭与相同母番鸭杂交,在母本遗传基础相同条件下,测定其F1的白色羽毛频率;轮交,以相同的母家鸭与不同白羽公番鸭轮流交配,测定母家鸭个体间的F1的白色羽毛频率。结果正交不同基因型母家鸭的半番鸭白色羽毛出现频率明显差异,符合1—3级羽色标准的,蛋用型母鸭的F1为2.88%和38.89%;兼用型母家鸭为65.55%,肉用型为73.63%;反交的半番鸭符合1—3级羽色,蛋用型的F1为48.48%,肉用型为69.71%;轮交的母本个体间的F1出现白色羽毛频率显著差异,发现产生白色羽毛频率高的个体,交换公番鸭后,其F1的白色羽毛频率仍然是高的。从正交、反交和轮交的结果,揭示产生半番鸭白羽起主导作用是家鸭;不同基因型家鸭产生白羽半番频率是不同的,含有肉鸭血统家鸭所产生的半番鸭的白羽率高于蛋用型品种,肉鸭血统愈高其F1的白色羽率也愈高:同一品种母家鸭个体间产生白羽半番鸭,亦不同,生产白羽率高的个体.交换公番鸭交配后,其F1仍然是高的,可以选用这种个体纯繁,建立生产白羽半番鸭的专门化品系。  相似文献   

20.
一、番鸭的饲养价值番鸭也叫西洋鸭、瘤头鸭或麝香鸭。法国人叫它巴巴里鸭。公番鸭配母家鸭所得的杂种叫骡鸭、木鸭或假西洋鸭。番鸭原产于南美洲及中美地区,与一般家鸭同科不同属。我国饲养的番鸭,由南洋群岛首先引入台湾省,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驯养,已经成为我国优良的肉用鸭。是南方各省主要的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