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花生新品种     
花11 来源:系花生研究所于1969年用白沙1016作母本,中选6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鉴定结果:1975—1976年多点试验,一般比伏花生增产10%以上,比白沙1016增产5—10%。亩产一般为300—400斤,最高达714.4斤。1976年在山东省已推广5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品种     
杂选2号 是我所1959年用文登大粒墩作母本,姜格庄半蔓和伏花生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 该品种经1966—1971年在我区及兄弟地区94处次鉴定,与晚熟大花生对比38处次,其中增产的25处次,平均增产26.5%,与早熟伏花生对比56处次,其中增产的37处次,平均增产17.5%。一般亩产300—400斤,高产地块  相似文献   

3.
“莒南一号”花生属普通密枝中熟大花生,1964年以“小麻叶”作母本,“伏花生”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据1978—1981年,在涝坡、洙边、相沟等公社的六处试验表明:在不同肥水条件下,平均亩产荚果489.2斤,比“68-4”增产9.6%。另据莒南县花生原种场去年的试验表现,在春秋发生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该品种比“花39”抗旱,并增产8.49%。在莒南县推广面积达3000亩左右。  相似文献   

4.
晋花1号花生新品种,系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7年从“花29”品种中系选而成。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8年通过审定,并命名为“晋花1号”。 产量表现 该品种1985—1987年山西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三年28点次平均亩产284.9公斤,比“花37”平均亩产259.2公斤增产9.9%;1936—1987年全省花生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5.
鲁花5号是山东省潍坊市农科所于1971年以花27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杂交后经11年反复选择鉴定,于1982年育成。参加了1983—1985年省春播花生早熟组区试及1984—1985年生产试验,1986年经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并确定在全省推广。 产量表现 1983—1985年省三年区试共30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77.9公斤,居参试的七个品种首位,比对照花28增产10.2%;1984—1985年省生产试验,两年5点10次,平均亩产荚果243公斤,居首位,比花28增  相似文献   

6.
晋花1号花生     
这个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81年从引进的品种及其资源中选出单株,是“花29”的变异单株。1985—1987三年在28个点上参加全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4.9公斤,平均比对照“花37”亩产259.2公斤增产9.9%,居三年25个品种之首位。1986—1987两年在6处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69.4公斤,比对照增产19.6%。这个新品种粗蛋白含量25.06%,  相似文献   

7.
花生新品种湛油62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湛油62是湛江市农科所以(湛油30×CS41)F4作母本,梧油6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锈病和耐涝等优点。在2000~2001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905.25kg/hm2,比第一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0.3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第二对照种粤油256增产26.6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于2003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适宜于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冀花13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花13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作母本,开选0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3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达4149.4kg/hm2和3904.5kg/hm2,较对照花育20号分别增产13.6%和12.1%,油酸含量79.6%,油酸/亚油酸比值19.4。国家长江流域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3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达4806.0kg/hm2和4215.5kg/hm2,较对照中花15分别增产5.86%和10.32%,油酸含量77.8%,油酸/亚油酸比值18.9。2014年2月、2015年1月冀花13号先后通过国家鉴定和国家扩区鉴定。  相似文献   

10.
六优C堡(六千辛A/C堡),母本不育系为江苏省农科院以( 691×千重浪)×辛尼斯的后代与BT型细胞质回交转育而成的六千辛A,父本恢复系从C57/城堡 1号后代株系中测交所得。该组合于1983年育成。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联合鉴定,合肥点(单晚)折合亩产1001.3斤,比对照“105”增产9.2%,居30个组合的第8位。1984年继续参加南方稻区联合鉴定(单晚组),各点平均亩产1099。5斤,比对照“105”增产6%,居33个组合的第11位。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粳稻单、双晚组区试,平均亩产837.8斤、707.1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1.8%、0.5%。同年在安徽省试种3765亩(其中有双晚27…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一年我对花生的无性杂交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应用嫁接的方法来选育新品种。几年来共嫁接了41个组合,758棵花生。从72、74、75年的27个组合327棵花生的变异和分离中,选出了4个有苗头的新品系,3个表现良好的新株系。其中72—1、75—1两个品系经在全县几个点的产量鉴定,分别比自沙1016和68—4增产显著。我采用的无性杂交的方法是:1.生芽:首先把选配好作接穗和砧木的花生,分别进行生芽,出芽后将芽插入内盛10公分厚湿沙的花盆内,然后置于20—25度的温度下,待花生长至2厘米左右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12.
为改变夏花生不整地不施底肥的粗作和有的认为耕地种植不一定增产甚至减产的疑虑,1981、1982两年进行了夏花生浅耕与贴茬种植(小麦收后,不耕地,直接开沟播种)对比试验,其结果耕地种植增产效果明显。 一 、试验处理及过程 两年均采用以品种代重复方法。1981年用新成早、花27、花113品种,小区面积2厘,1982年用5—5、花28、花113品种,小区面积3.4厘。各品种内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地面复盖塑料薄膜种植花生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我区自1980年在三个县进行小面积试验后,81年又在10个县85个单位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 一、花生复盖地膜增产效果 81年全区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复盖地膜种植花生,增产显著。据8个县40处对比试验结果: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857.9斤,比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696斤,每亩增产荚果161.9斤,增  相似文献   

14.
蓬莱县广大革命干部群众,在全国棉、油、糖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狠抓路线教育,大搞科学种田,夺取了粮、油双丰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新贡献。七一年在花生生产过程中,他们发扬了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在花生上使用“五四○六”菌肥作基肥,获得可喜效果。据全县六处试验,平均每亩基施一百至三百斤菌肥,比施同量饼土的增产荚果七十点三斤。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花生良种的繁育推广,一九七七、七八两年我们连续进行了插枝繁育良种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一九七七年我们作了尝试,于八月六日插花生枝条一百棵,成活率百分之九十,有四十五棵结了果,结果的占百分之五十,每株结果数多的三个。因此七八年我们正式设置了试验,选用良种花37,分两个处理:一是插主茎,共两个小区,面积共二厘四,插条二百四十棵,成活二百二十九棵,成活率百分之九十五点四,实收二百二十三棵;二是插侧枝,共两个小区,面积共一厘八,插枝一百八十棵,成活一百七十三棵,成活率百分之九十六点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17.
高产抗锈病花生新品种桂花21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花生是广西的主要油料作物,年播种面积达200khm^2左右,由于地处亚热带,常年高温多雨,花生生长后期锈病严重,致使产量减收10%左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育出抗锈病花生新品种桂花21。桂花21(原编号967春-6)具有高熟、高产、高抗锈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1997-1999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18个点次平均单产荚果3282kg/hm^2,比对照种汕同27增产29%,2000年增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平均单产荚果4750kg/hm^2,比对照桂花17增产26%,适合广西水田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栽培在六十年代广东省已应用于早春旱地水稻育秧。应用于花生,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试验和大面积生产,一般能增产20—50%,花生品质亦有所提高。广东省1983—1985连续三年进行春植试验和小面积示范,三年试验全期盖膜共63个点,平均亩产485.85斤,比露地增产61.0斤,增产14.4%;出苗揭膜共51个点,平均亩产456.5斤,比露地增产38.8斤,增产9.3%。为了探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1981年在莱西县水集镇谭彪庄村基点试用塑料地膜覆盖地面种植花生三分地,试验结果覆膜亩产806斤,比不覆膜露地栽培亩产660斤,增产206斤,增产31.2%。1982年地膜覆盖花生扩大到17.7亩,其中15.7亩平均亩产达到1262.9斤,创山东省15亩以上产量最高记录。这一年覆膜比不覆膜增产154.4斤,增产13.9%。1983年全村205亩花生,全部覆膜种植,经省、市、县、社以及广东、广西参观同志验收,平均亩产1277.7斤,比不覆膜亩产1144斤,增产133.7斤,增产11.7%,又创全省面积最大、亩产量最高的新纪录。三年平均覆膜亩产1155.5斤,比不覆膜亩产970.8斤,增产144.7斤,增产14.9%。  相似文献   

20.
燕谷18(代号朝637)是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112.3 kg/hm^2,较对照公谷60(CK1)增产5.05%,较对照公谷68(CK2)增产9.41%,在区域试验中16点次试验中13点次增产,生产试验4点,比对照公谷60(CK1)3点增产、公谷68(CK2)4点增产,增产幅度7.15%-14.12%。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2011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