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猪殃殃(Galium aparine)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发展蔓延较快,发生量和危害面积较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据最近两年的调查,除湖南省麦田面积较小,猪殃殃发生量较少外,其他六省市麦田程度不同地遭到猪殃殃危害,发生面积4895万亩,占六省市小麦播种面积13620万亩的35.94%。其中四川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33.33%;湖北省发生面积13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48.15%;安徽省发生面积15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50%;江苏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5%;浙江省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省麦田草害日益突出。1982年全省麦田杂草二级以上发生面积(即密度达到化学防治指标的面积)据推算在900万亩左右,占三麦面积的25%。1985年上升到1600万亩,占三麦面积的40%。在麦子的病虫草三害中,杂草已占首位。我省麦田杂草的种类,在稻茬麦田,主要优势种有禾本科的看麦娘或硬草,阔叶杂草猪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主要茶区分布在文县、武都和康县的18个乡镇、163个村。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8.5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25万亩,茶叶产量807吨,茶叶总产值3080万元。其中春茶515吨,产值2140万元。全省有中小型茶叶加工厂13个,个体茶叶加工户260户,有各类加工机械306台。2000年全省茶园面积1.97万亩,5年后增长3.3倍。2004年发展加快,较2003年净增3.64万亩。计划到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万亩,有机茶园2万亩,4年后茶叶产量将达到3200吨,产值1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一般年份因草害产量损失约10~15%,高的可达20%以上。据全省农田杂草普查表明,草害Ⅱ级以上需要进行防除的面积在1670万亩左右。从1988年以来,我站对乐吉化工厂生产的丁西颗粒剂进行了防除早、晚稻本田杂草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并探讨该药剂安全性、增产效果和推广前景。1988~1991年全省丁西颗粒剂试验、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244万亩次。现将试验研究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刚 《上海茶叶》2005,(4):10-10
湖南是产茶大省,素有“茶叶之乡”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湖南省的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省的茶园面积由解放初期的48万亩发展到1978年的262万亩,增长了5.5倍,排名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由解放初期的0.98万吨增加到1988年的8.1万吨,增长了8.27倍,排名全国第二位,出口量最高年份达到2万吨,创汇高达3000万美元,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和两千万茶农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写下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我市地处沿江高沙土地区,属人多地少,土质较差,农业负荷量大的典型农区,人均耕地0.84亩。70年代后期,为缓解粮、饲、经的矛盾,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耕作制度改革,实行了“两旱一水、两年五熟”的轮作换茬种植制度,即两旱一水、两年五熟、两育配套、稻棉轮作耕作栽培体系。为两年一个周期,(第一年)麦(麦/豆)—玉米—后季稻→(第二年)麦(麦/豆)—棉花,简称“二两一轮”耕作制。实践证明,这种耕作制度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好等优点。1979~1992年12年统计,全市累计种植面积738万亩。1991年全省种植“两旱一水”(麦—玉米—稻)38.33万亩。我市达到34.43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9.82%。为建设吨粮田,改造中低产田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余双 《上海茶叶》2006,(1):16-16
南茶北移的山东,改革开放后茶业大发展。2004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3.4万亩,茶叶产量5000吨,其中优质茶2250吨,占总产量的45%。全省茶叶产值4.92亿元。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害虫。据1986~1990年5年统计,平均每年发生1014万亩,防治45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5%。其中生物防治只26.8万亩,仅占防治面积的5%。为了加快玉米螟生防步伐,认真落实“八五”期间在“东北玉米带,重点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Bt制剂、白僵菌、赤眼蜂)技术”的要求,黑龙江省1991年首次组织了防治玉米螟“生防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区小麦全蚀病七十年代曾有发生,后“自生自灭”,但近年又突然加重。永宁县常年旱田小麦到6月下旬出现大量白穗,对产量影响严重。1986年春小麦13.8万亩,全蚀病发生面积达2.59万亩,病株率在10%以下的占85%左右,其余近4千亩病株率20%以上乃至50%。已成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情况与发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振乾 《植物保护》1986,12(1):12-1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1983年在我市“两晚”稻生长后期爆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发病面积7.28万亩。1984年发病范围和面积进一步扩大,7月上、中旬就出现发病高峰,单季晚稻分蘖盛期,明显发病面积10.55万亩,其中严重的4000亩左右。水稻生长后期统计,全市发生“青枯”面积27.47万亩,其中严重的1113亩,估计因病损失稻谷1109.3万斤。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已是该市目前水稻生产上的一大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招远市主要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27万亩,其中覆膜面积18万余亩,1990年以前,招远市覆膜花生田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是国外生产的72%杜尔和48%拉索,1990年引进国产50%乙草胺进行试验、示范,1991年以亩施50%乙草胺75克在全市推广7.5万亩,占全市总覆膜面积的41.7%,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2007年以来种植面积一直持续增加,其中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的种植面积均超过666.7万hm~2,且占全省作物种植总面积50%左右,而2007年以来玉米田采用机械收获及整地的面积也快速增加。在此期间,作为本省玉米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害虫—玉米螟的虫源基数却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试验研究了玉米机收面积比例的上升及机械整地对玉米螟虫源基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田采用机械收获,在机收面积比例达到某个临界值前,其与玉米螟虫源基数显著正相关,在超过临界值后成显著负相关;机械整地对根茬中虫源基数影响较大,整地前后百茬活虫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干旱,雨量少而不均;耕作制度的改变,机耕面积大幅度下降,撂荒地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土蝗生存繁殖的生态环境。我省土蝗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的逐年加重,局部达到暴发成灾、猖獗危害的地步.土蝗在目前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土蝗发生的危害情况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河北省曾有土蝗发生危害的记载,发生危害地常是我省的内涝飞蝗区。随着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八十年代以来,土蝗危害日趋严重。1985年全省发生663.7万亩,1986年为1083万亩,1987年上升为1437.6万亩,1988年高达1913.52万亩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开展“无公害”蔬菜技术研究以来,推广面积己达12,000亩;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有大白菜、圆白菜、黄瓜、番茄、青椒、茄子、菜豆等7种,共4800万斤。为了开展这项工作,全省组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协作组,由省农科院植保所、省农牧厅植保站、省环保站、山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及有关地市科委、菜办、植保站等参加。1984~  相似文献   

15.
麦田恶性杂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麦子播种面积7500万亩以上。据查,全省麦田杂草种类有25科12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猪殃殃、宝盖草、婆婆纳、野油菜、刺儿菜、麦家翁、野燕麦、看麦娘、硬草等10余种。猪殃殃、播娘蒿分布遍及全省,危害严重的面积分别为2000万亩和4000万亩以上。婆婆纳、宝盖草、看麦娘分别分布在豫西南、豫中和豫南地区,趁生危害面积在300~500万亩;野油菜随着油菜生产的发展,在麦早轮作地区的驻马店,许昌等地由油菜品种间杂交遗留下来的后代,逐步由南向北扩大危害,发生面积已达600万  相似文献   

16.
烟草是延边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栽培面积10.3万亩,其中烤烟9.8万亩,占全省烤烟面积的80%。在春季烟苗移栽时,常遭受切根虫的危害,致死株率一般在15~30%,最严重时造成毁种。 一、种类 经1979~1981年调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一心鉴定,初步查明了有以下种类: 在烟草地造成危害的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黄地老虎[A.segetum(Schiff.)]、  相似文献   

17.
稻田草害农业防除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草竞争,以大苗栽培优势灭草我县推广的杂交稻“大、中、小”三苗配套栽培,而大苗栽培法面积较大。(表1) 1982年全省推广杂交稻大苗栽培413万亩,占单季稻30%,1979—1982年全省推广杂交稻大苗栽培1300多万亩。因大苗移栽,苗高40cm左右,6—8个分蘖,8—10张叶片,移栽后田间群体旺盛,秧苗田间底部光照条件差,透光率只有10%以下,不宜杂草萌发和生长,大苗移栽时面积指数达1.08至1.8,二十二天后达4.29;而小苗直栽田,移栽时一叶一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以前,小麦叶枯病只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偶尔发生。1979—1985年我省引种春播小麦,根腐叶枯在春小麦上普遍发生,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减产一般在30%以上。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650万亩,仅尉氏县西部沙丘陵发生11万亩,产量损失平均30—40%。1991年全省发生此病1000多万亩,其中周口、商丘、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发生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小麦叶枯病成为严  相似文献   

19.
皖东丘陵地区,位于江淮之间,常年种植小麦320万亩左右,总产8亿公斤。近年来,麦田杂草危害日趋加重。据统计,1980年麦田草害面积98万亩,1986年达到150.5万亩,草害面积增加53.6%,平均每年增加8.7%。杂草发生密度每平方尺30~200株,多的达300株以上。因草害减产,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以上。如不进行有效防除,全区年损失小麦可达4500万公斤左右。可见,麦田草害已成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1月初,中国农科院生防室与湖北、江苏的生物农药厂在成都市联合召开了“1987年农抗120全国示范推广总结会议”。经过与会代表的充分交流和讨论,进一步确认:农抗120是目前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的最有效药剂之一(相当于或优于常用化学农药的水平)。1987年在陕西、浙江等地的瓜、菜田,有30%的面积应用农抗120防治病害,效果稳定在60~85%,增产20~25%;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72~98%,经济效益显著。1987年陕西省应用农抗120防治西瓜病害9.6万亩,生产“无公害”西瓜8亿多斤,增产1.44亿斤,增值1296万元,比化学农药节省防治投资17.28万元(亩按1.8元计),合计净增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