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跳舞草(Codanbcalyx motorius(Houtt.)Ohashi)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其叶片能无风自动,状如跳舞,故又称跳舞草、风流草、多情草、无风自动草等。跳舞草是一种喜欢温暖环境,极具观赏性和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豆科小灌木,在自然生长时株高2m左右,盆栽株高可达90cm,它的每一叶柄上长有3片叶子,正中是大叶,两侧为小叶,并对称着生。小叶会以叶柄为轴心绕大叶转动,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感。  相似文献   

2.
<正>蝴蝶槐,豆科槐属中等乔木,又名五叶槐、畸叶槐,为国槐的变种,其小叶聚生,状如蝴蝶,姿态奇特,是我国园林中的珍贵树种。1植物学与生物学特性蝴蝶槐小枝绿色,皮孔明显。复叶,小叶3 ̄5片簇生,复叶顶端的单叶,顶生叶常3裂,变异成一个鸭掌形的大叶,大叶下面是两个小的鸭掌形叶或几片小单叶簇生,形似蝴蝶落于枝头故而得名。叶背有毛。圆锥花序顶生,  相似文献   

3.
跳舞草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其叶片能无风自动,状如跳舞,故又称风流草、多情草、无风自动草等。跳舞草是一种喜欢温暖环境,极具观赏性和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豆科小灌木,在自然生长时株高2m左右,盆栽株高可达90cm,它的每一叶柄上长有3片叶子,正中是大叶,两侧为小叶,并对称着生。小叶会以叶柄为轴心绕大叶转动,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感。  相似文献   

4.
紫叶山酢浆草又名三角酢浆草,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约15—30cm,根肉质,半透明,具地下鳞茎叶簇生于鳞茎上;叶基生,有长柄,叶柄为三出掌状复叶,小叶倒三角形,叶片初生时为玫瑰红色,成熟时紫红色。伞形花序,小花白色至浅粉色。常见同属观赏种有金网酢浆草,具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心脏形,叶面深绿色,密生黄色网状脉纹。巴西酢浆草,掌状三出叶,小叶倒心脏形,绿色。四叶酢浆草掌状四出复叶,小叶大,截状扇形,叶面绿色有淡紫褐色条斑。  相似文献   

5.
2种叶型元胡叶片的显微特征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2种叶型的元胡(Corydalis yanhusuo W.T.W ang)(大叶元胡与小叶元胡)叶片在显微结构上的区别,为元胡的分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临时装片法分别制作元胡的叶片横切片和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对其显微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叶元胡的叶片和叶肉组织厚度显著高于小叶元胡;其维管组织在数量上和大小上均优于小叶元胡;大叶元胡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为深波状,气孔器呈椭圆形,小叶元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为平直状,气孔器呈近圆形;大叶元胡的主成分值显著高于小叶元胡。[结论]大、小叶元胡叶片的显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小叶白腊属木樨科、白腊属,是新疆特有的树种,其植株高大,树形优美,材 质好,木材硬而有弹性。1形态特征小叶白腊为落叶乔木,树冠圆形,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棕红色,芽灰绿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卵状披针形,叶缘有锯齿。雌雄异株,杂性花,无花被,先花后叶,花为总状花序,着生于无叶的侧芽,果实为翅果,扭曲,长约3 cm,倒卵形。  相似文献   

7.
野大豆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野大豆分布较广,全国各地均有零散分布。常生于海拔高度为150米~2650米的山地、田边、沟边、沼泽地,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6厘米,先端锐  相似文献   

8.
异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 var.heterophyllus Y.J.Fei)是枫杨属一雄性不育新变种,2000年发现,产于荆州市。其叶异形,单叶或不规则的奇数(偶数)羽状复叶,复叶有小叶2-5片。花期3月29日至4月15日,果期4月10日至5月5日;雄蕊退化,呈苞片状,导致雄性不育;坚果不能发育成熟,于5月初落果。  相似文献   

9.
重要濒危保护植物桃儿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形态特征 桃儿七rpodophyllum emodiwalf.rar.chinense sprague)又名桃耳七、小叶莲,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30cm。根状茎粗壮,横生,节状。茎直立,中空,叶有长柄,叶片心形,直径约25cm,3-5深裂,边缘有锯齿。花粉红色,单生于叶腋,先叶开放。花瓣6片,张开倒卵形,雄蕊6枚,花丝直立,雌蕊1枚。浆果卵圆形,成熟时红色,种子多数,黑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生真菌Y118对促进两面针生长和品质提升的影响,为提高两面针药材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施加内生真菌Y118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两面针植株盆栽试验,分别于两面针不同生长阶段测定其植株的生长指标(鲜重、株高、茎基宽、茎中宽及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以色谱法测定两面针根部的氯化两面针碱和白屈菜红碱含量。【结果】真菌Y118处理组培养3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株高、茎基宽和茎中宽分别为34.76 g、34.47 cm、6.54 mm和4.25 m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同),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增加;培养6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和株高分别为68.33 g和47.85 c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增加;培养9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株高和茎基宽分别为73.80 g、49.22 cm和9.79 m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增加;培养12个月时,两面针植株的鲜重为78.71 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根、茎、叶的鲜重和干重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共培养9和1...  相似文献   

11.
“宏大2009”是从野生菌株叶l选育出来的优良新菌株(种),产量高,抗逆性强,抗污染能力强,商品性能优。形态特征单片基部聚生,连接处小,小根:耳片典型耳状、碗状,耳片厚度1.0~1.5毫米,正面黑色有光泽.背面暗灰黑色有灰色毛.背面有脉纹似“筋”,正反面清析:耳片半径6~8厘米,最大可达25厘米,  相似文献   

12.
1、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产地及分布郁金香(Tulipa L.),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植株地下部分为扁圆锥形的鳞茎(又称为球根),外被淡黄色至棕褐色皮膜。叶3-5枚。花单生茎顶(少数品种茎上部分枝,有2-3朵花),直立杯状,有红、橙、黄、紫、黑等多种颜色,有单瓣和重瓣,  相似文献   

13.
 对8个烤烟亲本及其配制的28个杂交组合的叶片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组合叶数性状的平均值与其双亲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双亲均值估计F1群体叶数性状值。(2)烤烟叶数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腰叶长、腰叶宽和叶面积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3)亲本P2(K326),P3(云烟87)和P1(G80)的叶数加性效应值较高,P8(红花大金元)的腰叶长、腰叶宽和叶面积状表现出较高的加性效应,因而可作为亲本来改良这些性状。P6(净叶黄)在叶数、腰叶宽和叶面积3个性状中,均表现出较高的负向加性效应,表明该品种不宜作为这些性状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14.
烤烟叶片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烤烟亲本及其配制的28个杂交组合的叶片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组合叶数性状的平均值与其双亲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双亲均值估计F1群体叶数性状值。(2)烤烟叶数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腰叶长、腰叶宽和叶面积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3)亲本P2(K326),P3(云烟87)和P1(G80)的叶数加性效应值较高,P8(红花大金元)的腰叶长、腰叶宽和叶面积状表现出较高的加性效应,因而可作为亲本来改良这些性状。P6(净叶黄)在叶数、腰叶宽和叶面积3个性状中,均表现出较高的负向加性效应,表明该品种不宜作为这些性状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15.
一、大豆苗期病害、药害的发生特点 1、病苗症状: (1)大豆根部有不同形状褐色斑,严重者根部坏死,基本是根腐病或立枯病症状。 (2)子叶出土后表现叶边缘有深绿色和褐色烫伤状发亮的病斑,属于种衣剂药害。 (3)真叶和复叶打卷,向上卷曲,形成勺状,叶片边缘干枯,严重的生长点坏死,停止生长,两子叶节腋芽开始生长,形成二个分枝,属于除草剂药害。 (4)真叶先是水浸状后干枯,是冻害。由于霜冻和大雾导致大豆病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三叶草坪的观察,发现了白三叶草叶片对称虫食状的现象,经过对西安部分高校校内白三叶草对称虫食状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白三叶草展叶期叶片形态发育的研究,定义白三叶草叶片对称虫食状是一种在白三叶草某一复叶上出现的,形状一样、面积相差5%以内,以小叶片主脉为轴对称或以复叶小叶柄基部为原点中心对称的虫食状。白三叶草对称虫食状具有对称性、复合性、随机性、聚集性等特点。对称虫食状在冬季和春季出现频率分别为8.66%和0.52%。最后探究出白三叶草对称虫食状是由害虫在白三叶草展叶期同时取食了未展开的、细胞已停止分化的小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红叶椿的园林价值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叶椿是苦木科臭椿属臭椿的芽变品种,落叶乔木,高可达30m,胸径1m。树干皮为灰色,粗糙而不裂。树冠紧凑,成年后树干呈扁圆形。小枝粗壮,有疏生点状皮孔,无顶芽,叶痕大,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枚,卵状披针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辣椒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主要有疮痂病、病毒病、灰霉病、炭疽病、青枯病、疫病等病害。 一、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幼苗期发病,先在子叶上生银白色小斑点,进而呈水浸状,最后发展为暗色凹陷斑。严重时叶片脱落,植株死亡;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生水浸状黄绿色小斑。果实上的病斑为暗褐色隆起的小点,或为带水浸状边缘的泡疹,逐渐扩大为1—3毫米的黑色疮痂。  相似文献   

19.
1、细菌性疫病 (1)症状及发病条件。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菜豆的常见病害,除为害菜豆外,也可侵染豇豆等。菜豆地上部分叶、茎蔓和豆荚均可发病,而以叶部为主。被害叶片、叶尖和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像开水烫状,后扩大呈不规则灰褐色的斑块、薄纸状,半透明。干燥时易脆破,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连似火烧状,全叶枯死,但不脱落。潮湿时腐烂变黑,病斑上分泌出黄色菌脓,嫩叶扭曲畸形。茎上病斑呈条状红褐色溃疡,中央略凹陷,绕茎1周后,上部茎叶萎蔫枯死。豆荚上病斑多不规则,红褐色,严重时豆荚萎缩。  相似文献   

20.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植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黄芪属的两种药用价值较高,分类学上又颇为相近的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就其种子和幼苗形态,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染色体核型等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基本相同,但在种子和幼苗形态,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1)膜荚黄芪的幼苗较蒙古黄芪高大、粗大、密被长柔毛,电镜下表皮毛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第1至4真叶为三出羽状复叶,第5真叶开始出现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并逐渐增多,成熟时小叶可达13枚-27枚;小叶较大,长7mm-30mm,宽3mm-10mm;而蒙古黄芪疏被短柔毛,毛表面较光滑,第2真叶即为具5小叶的羽叶复叶,成熟叶小叶多达25枚-37枚,小叶长5mm-10mm,宽3mm-5mm。(2)膜荚黄芪的荚果表面伏生黑色短柔毛,种皮表面纹刨为复网状;蒙古黄芪的荚果无毛,种皮纹饰为皱折状。(3)膜荚黄芪的花粉粒近圆球形,萌发沟短而宽;蒙古黄芪的花粉粒长球形,萌发沟细。(4)膜荚黄芪的核型公式为2n=2x=16=10m 6sm,属1B型。蒙古黄芪为2n=2x=16=8m 8sm,属1C型,上述特征可用于2者的识别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