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茶叶生产,一九八一年产量达到一万七千四百二十一担,比历史最高产量四千六百三十四担(即1936年)增长二点八八倍。一九八二年春茶一季,全县生产干茶10768担,其中收购量9268.71担,平均每担价154.70元,投放金额141万元(不包括减税加价14.8  相似文献   

2.
我县地处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是驰名中外的“屯绿”的主要产区,也是著名全国的“黄山毛峰”和“老竹大方”的原产地,另外还有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及被港澳同胞及国外侨胞视为珍品的各种花茶。近几年来,茶叶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产量大幅度上升,今年在去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又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干茶量高达194000担,品质也比往年明显提高,在全国九百多个产茶县中,遥居首位。现将茶叶生产概况及主要措施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从1950年列1960年茶叶平均每年递增7.6%;1960年至1970年平均每年递增5.6%(由于1958年茶园受到破坏,影响了这一期间茶叶增长的速度);1970年至1980年平均每年递增6.2%;近三年平均每年递增11.1%。1982年产茶794万担,是1950年的6.1倍。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茶园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年产干茶500万担,按照平均4斤鲜叶制干茶1斤计算,全国年采鲜叶量约21.5亿斤,茶区一般妇女劳力手采平均每人每天以30斤鲜叶计,全国即有近21万人全年投入手工采茶劳动,这样不仅影响其它生产的发展,也限制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国营茶场,采茶劳力矛盾更突出,采茶用工量约占茶  相似文献   

5.
宜都工业区(原宜昌專区)是宜紅茶的主要产区,解放十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58年全区茶叶总产量达到34,659担,比解放前历史上最高产量的1936年的31,400担,增加了10.38%。同时,在制茶工具推广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到58年止,全区已經推广了揉茶机1,182台,其中水力揉茶机达到197台,全区95%以上的紅茶使用了机器揉捻。  相似文献   

6.
我省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早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已种植茶叶。解放以前,茶区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一九四九年全省只有茶园三十万亩,产茶十三万二千担。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巩固提高老茶园,同时大力发展新茶园,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产茶县由解放初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78年考察了日本的茶业,对茶叶生产机械化、科研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学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技术。据日本农林省统计,日本全国有茶园约60,000公顷(折合90万亩),占耕地面积550万公顷的1%左右。1978年茶叶产量达220万担。全国有40多个县产茶,以静冈县产量最多,1978年产茶1,023,000担,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8.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茶园面积达54万亩,采摘面积34万亩,茶叶产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四十多;全区十一个县普遍产茶,有九个万担县。茶叶是我区的“拳头”商品,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几年来在各级党政加强领导下,茶叶生产有着很大发展,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更加快了茶叶发展的步伐,茶园面积从七六年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54万亩,茶叶收购量从七六年14.7万担,增加到21万担,平均年增长7.1%,并且七九年至八一年三年时间内全区发展高标准茶园达十五万亩。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6,(3):140-144
民国时期新疆茶叶贸易衰落,茶叶类别、茶叶来源在清代基础上有所变化。所售种类有:泾阳砖茶、老青茶砖、米砖等。20世纪40年代处新疆年可销茶10万担。后因运输困难,运费昂贵,茶源减少,茶价高涨,销量减少,年仅销茶6万多担。茶叶来源中:俄国人经营茶叶,多从事批发,很少从事零售业务;晋商多采运散茶及湖茶之帽盒、花卷等茶运往新疆;陕甘及天津茶商,采运甘引湖茶、沱茶等;零售茶商则以当地维吾尔族新疆人为多。抗日战争时期,茶源减少造成的"茶荒"所致。茶源断绝,新疆假茶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发展茶叶生产,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项有益事业。唯制茶所需燃料较多,就我县一九八三年各茶叶初制厂生产情况调查来看,加工一担毛茶,要消耗5~6担木柴,燃料消耗占制茶能源百分之六十九。占整个制茶成本百分之三十二。随着茶叶生产和其它多种经营的发展对薪炭林的需要,已使我县的燃料日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红碎茶生产历史不到20年,自1963年开始试制以来,进展甚微。至1979年以后逐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对美国出口有了成倍的增长,对英国也有了较大的增长。目前世界红碎茶贸易量1500万担只有75万担,今后数量上要大发展,质量上要大提高。茶叶品质主要是由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决定的,为此,要抓紧鲜叶及加工这两个环节,明确品质上的主要赶超目标,实行科学制茶,这里先就萎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产量持续增长,1981年全区生产干茶37万担,农村社队产量占97%。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社队初制茶叶机械化水平,十分重要。当前,社队初制茶厂在机械上存在着茶机型号繁杂,性能落后,产量与机械加工能力不相配套,能源消耗大;在制茶方法上存在着制茶工艺不一,操作规程混乱,因而造成制茶质量下降,松、扁、碎现象严重,香低味淡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旧设备适当选用新机具为基础,并以提高社队茶厂的经济效果为目标,研制了《炒青绿茶初制生产线》,以下简称《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徽州是我省的重点茶区,年产量占全省将近一半。区内名茶种类繁多,驰名中外。境内七县一市均产茶叶,除旌德、绩溪两县外,年产量均在万担以上,一九八三年,歙县年产干茶18.4万担,是全国产叶最多的县,休宁县7.1万担,祁门是5.6万担,石台县2.9万余担。茶叶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六分之一,占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占外贸出口总值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广大茶区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茶区生产力,扭转了茶叶生产多年停滞不前的局面,平均每年增产5.7万担,1982年全省产茶85万担,收购78.1万担,积压10万担,今年省间茶叶调拔计划16.4万担,商业部召开的郑州茶叶计划订货会,仅落实了6万多担,占省间年调拔计划的38%,其中炒青绿茶只占15.3%,有的茶类、品种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5.
发扬优势迅速改变安徽茶叶生产俳徊不前的现状、从13万担到148万担、茶叶生产也应扬长避短、青茶做青技术与理论、茶叶化学非生物化学无所谓呼吸作用、制茶萎雕的理论与实质、黄烷醇类的组成与茶黄素关系、制茶化学是生物化学吗?信阳茶史略考、“发酵”叶象与茶汤 PH 值的初步探讨、茶叶中铝的测定、远红外线自动调温茶叶烘干机、锅炒杀青过程中的转速改革、绿茶中化合物 A 的分离和鉴定、安溪茶厂包装茶工试制成功订箱机、建立茶树母穗园的问题、社队茶场建立生产责任制调查、大队茶场实行专业生产责任制的调查、中国名茶微量元素分析,茅麓茶、岭脚大队制茶厂实行六定一奖责任制、碧螺青一些参数、脱苑茶、遮阴茶树生理生态初步研究等论文二十多篇。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八屆八中全会决議的偉大号召下,經过茶区各級党組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夜奋战,今年本省的秋茶生产,在去年增产二点六三倍的基础上又取得了特大跃进。到九月底,全省共已生产秋茶27万担,此去年全部秋茶20.7万担,还增产了30%。其中三茶增产一成三,四茶增产二点一倍,已接近完成全年70万担的計划。这是总路綫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茶叶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叶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产量逐年增加:1978年达五百三十六万担,1979年达五百五十四万担;1980年产量达六百零七万五千担;1981年将加倍努力以争取达到历史最高的生产指标。我国茶叶出口量也大幅度增长,1970年总出口量只有八十多万担,1979年就已达到二百一十二担,1980年又增加到二百一十五万二千担,今年将出口更多的茶叶,预计我国茶叶出口将以较快的年增长率增加,出口前景令人乐观。  相似文献   

18.
嵊县北山人民公社是四面环山、山峦起伏、溪泉纵横的深山区,以珠茶闻名全国。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光辉照耀下,茶叶生产也和其他各项生产一样,获得了飞跃的发展,1959年全社共产干茶25,300担,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17%,比解放前增长了三倍。茶叶生产的发展,给山区人民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幸福,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随着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和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由于茶叶生产季节性强,技术性高,采、制茶季节往往又是农忙期,因此有劳力过于集中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1959年4月间,公社党委算了一笔  相似文献   

19.
安徽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三位。1975年全国茶叶会议以后,我省茶叶生产发展很快,据1982年统计,全省有57个县市产茶,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为1949年的3.9倍。茶叶产量达到85.7万担,为1949年的6倍。全省拥有茶叶初制厂6437个,精茶厂15个,精制加工能力超过80万担,茶叶初制精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中国和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早在中唐时期,随着茶叶需求的增加,生产得到发展,茶叶贸易也繁荣起来,大批茶叶运到北方与塞外、西域进行茶马交易,唐朝制定了茶叶管制的法令,建立了茶税制和贡茶制。此后历朝逐步实行了官营专卖,即所谓榷茶制度。清朝、随着门户开放和西方对华贸易发展,茶叶生产激增,1886年,全国产茶达22.75万吨,出口量达13.4万吨,西方列强对华茶叶贸易的逆差成了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在茶政上,清政府仿效明制,实行引法、征收茶税。由朝庭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