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择未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O型口蹄疫和猪瘟疫苗的30~40日龄仔猪273头,随机分成5组,按5种免疫程序进行猪瘟、O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并进行免疫副反应和免疫效果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按照C组免疫程序节省时间,免疫效果好,免疫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猪瘟(CSF)、猪口蹄疫(FMD)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疫苗联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本研究采用这3种疫苗的不同组合进行免疫,将40~50日龄健康仔猪133头分为7组,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经ELISA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来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得出:3种疫苗同时分点免疫,免疫副反应率比较低,特别是进行二免、三免后抗体效价更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区以建设高效生态畜牧业为目标,着力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大力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生猪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增长,猪的传染病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种类,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病严重威胁着生猪的生产安全,虽经过几年来的防控,但至今仍没有得到彻底净化.为探索科学免疫接种方法,确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2012年我站申报实施了"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标准化技术应用与推广"三新工程项目,利用项目建设时间,笔者在本区辖内选择了1个万头规模猪场的120头仔猪开展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方式的免疫对比试验,并评价不同组合方式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副反应情况,以便遴选出免疫效果好、副反应小的三种疫苗最佳的免疫组合方式,制定和优化免疫程序,并在全区规模化养猪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口蹄疫(FMD)、猪瘟(CSF)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3种疫苗以不同组合方式对猪免疫的效果,选择广西玉林市非疫区2个小型本地品种猪场,40日龄左右仔猪各75头,随机分成5组,对3种疫苗的5种免疫组合方式分别进行了免疫试验,检测免疫后各时间点FMD、CSF和HP-PRRS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副反应情况,对不同免疫组合方式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先免疫FMD和CSF疫苗,7 d后再免疫HP-PRRS疫苗的免疫组,免疫后3种疫病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副反应情况均优于其他组,说明该免疫组合方式适合在玉林市农村散养猪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动物疫病不断增多,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由于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会对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国家已将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列为强制免疫病种.为确保免疫措施到位,减轻多次重复免疫的工作量,黔南州动物防疫工作拟推行“三针同打、整村推进”免疫方式,以提高免疫工作效率.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我们进行了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3种疫苗同时免疫的试验,观察和探讨同时免疫的副反应及免疫抗体产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科学免疫接种方法,确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以减少生猪的疫苗接种次数及应激反应,我们设计了相关试验,以验证多重免疫同时进行的可行性。试验利用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瘟三种疫苗同时分点免疫及两两组合同时分点免疫,经过对各组免疫后副反应观察和不同时期抗体水平测定,得到以下结论:1、三种疫苗任意组合注射均不会增加免疫副反应。2、各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及群体合格率在一定时期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各组间相较免疫效力及免疫持续期均存有差异;3、通过分析比较采用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时分点注苗组与三种疫苗间隔免疫组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国家强制免疫的生猪病种,衢州市衢江区是生猪养殖大区,尤以散养户较多,分布较广。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免疫程序为首免注射猪蓝耳病疫苗,7~10 d后注射猪瘟、猪口蹄疫疫苗,2个月后进行二免,这种程序较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同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疫苗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得到不断改善,对这两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对2011年上半年和2009年我市防控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过程中使用不同疫苗后的效果对比,认为现用的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分点免疫的效果。将生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生猪60头。每组试验对象采用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然后观察副反应发生率和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C组试验结果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符合国家标准,且没有明显副反应。先接种口蹄疫疫苗,在第7天同时进行分点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该免疫程序具有免疫效率高、效果好、副反应低的特点,是免疫工作中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为确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来减少生猪的疫苗接种次数和应激反应,我们设计了相关试验,以验证多重免疫同时进行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这3种疫苗的不同组合进行免疫,观察各组免疫后的副反应以及测定不同时期抗体水平。根据各组的综合分析,在免疫效果和免疫副反应的情况看,可选用D组免疫程序作为实际工作中的首选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2.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纳人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管理后,生猪的强制免疫病种由以前的猪瘟、猪口蹄疫两种增加至三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南阳市畜牧兽医局于2009年4~6月在原免疫程序(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给仔猪、母猪注射猪口蹄疫、猪瘟疫苗)的基础上,在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注射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猪口蹄疫疫苗。试验按4种不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后观察其副反应和3种疫苗的免疫抗体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6组不同免疫程序下对猪瘟(H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RRS)和口蹄疫(FMD)免疫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每一组免疫程序下各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发现H C的免疫抗体水平受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影响较小;HPRRS的提前单独免疫可能促进猪瘟抗体的产生,HPRRS的免疫抗体水平受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影响较小;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抗体水平在H PRRS提前单独免疫后,下降明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还需要进一步试验佐证。  相似文献   

15.
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已被列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我区作为重庆市的生猪调出大县之一,养殖模式以千家万户散养与规模养殖相结合,为有效防控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我区执行的是仔猪30日龄左右阉割时进行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三针"同时分点注射,一个月后再进行"三针"强化免疫的程序,这对基层阉割防疫人员来说工作量是相当艰巨的。由于商品猪从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或灭活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同时分点注射。对40—50日龄健康仔猪进行联合免疫,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经正向间接血凝和ELISA试验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发现:三种疫苗联合免疫,临床上未发现严重的免疫反应,对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的免疫效果无明显的干扰或抑制作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免疫效果有显著的干扰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三种疫苗联合免疫具有较高安全性,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可进行联合免疫,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应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向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科学合理的首免组合,将3种疫苗采取5种不同免疫组合免疫断奶仔猪。于免疫后21d、28d、35d、63d、112d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检测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阉割时免疫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第7天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在生产实际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政府采购的猪瘟脾淋活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和猪口蹄疫灭活苗等3种常用疫苗开展了疫苗安全性试验,通过免疫后临床观察,只有小部分猪只注射疫苗后有轻度应激反应,未经治疗均自行恢复正常。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这3种疫苗的安全性较好,不同组合的疫苗免疫方式相互间未出现免疫干扰现象,3种疫苗组合同时分点免疫注射,并没有使生猪的免疫副反应率和死亡率增加,而且省时、省力、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适合猪群3种强制性免疫疫病的最佳免疫方案,根据不同免疫时间、不同疫苗组合等分为17个组研究猪瘟、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产生的抗体是否有影响。结果:同时接种2种疫苗时,猪瘟或口蹄疫疫苗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产生抗体有促进作用;而注射蓝耳病疫苗以后,再注射猪瘟或口蹄疫疫苗对其没有影响;同时接种3种疫苗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明显比其他组产生时间晚,抗体峰值以及维持时间也明显低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20.
近年,国家对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均实施了强制免疫措施,对于有效防控这些疫病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实施这3种疫苗的强制免疫后,也增加了乡村防疫工作量和强度,尤其在春秋集中免疫阶段,工作量则更大,甚至影响到免疫工作的进展。本试验旨在探索新的科学免疫接种方法,以减少生猪的疫苗接种次数,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减少对生猪的应激,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