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碳源中,以对蔗糖、乳糖和葡萄糖利用为佳,其中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病菌产孢;在氮源中,以对蛋白胨、磷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钾利用为佳,其中硝酸钾最适合病菌产孢,而硫酸铵不利病菌生长,尿素可抑制病菌生长.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100 mg*L-1浓度的50%施保功WP、50%多菌灵WP、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50%多菌灵*施保功WP均能有效抑制该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50%多菌灵*施保功WP 1.00 kg*hm-2防治枇杷叶斑病效果最好,防效为93.27%;68%多菌灵*代森锰锌WP 2.50 kg*hm-2次之,防效为80.34%.  相似文献   

2.
枇杷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由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2~30℃,最适温度26℃;在7种培养基中,PSA和含维生素的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扩展和菌丝干重增加的最适pH是7,适合孢子萌发的pH是4;全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最高,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44.59%;菌丝块致死温度为56℃、15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5min。  相似文献   

3.
4.
对新月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为最适pH值;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方式,得出了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萌发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可萌发。分生孢子在适合条件下,经2h即可萌发,4h即可达到最高萌发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2℃,最适pH范围为5-6,最适碳源为6碳糖,氮源以NH^+4形态为好。碳氮源逍度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银杏内生链格孢菌GI009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银杏内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var.GI009)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光照对其生长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链格孢菌最适宜的温度为25℃,4℃和37℃几乎不能生长。最适宜pH值为5.0-9.0。产孢量以25℃连续黑暗培养最多。10种供试碳源均能明显促进链格孢菌的生长,但对不同碳源利用上有一定差异。在10种供试氮源中,除L-谷氨酸外,9种氮源均能明显促进链格孢菌生长。硝酸钠组菌落生长直径最大,醋酸钠组菌落生长较差,对不同碳源利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玉米细交链孢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5℃,pH值为3~11,最适温度是20~25℃,最适pH值为8。孢子产生的温度是20~40℃,最适温度是20~25℃。PDA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光照对产孢有促进作用,扑海因和达克宁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稻瘟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产孢条件,可以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依据。为此,比较了从不同生态区分离得到的4个稻瘟菌株(T1、T4、8400J2、YL5)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对其产孢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稻瘟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结构、孢子特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影响稻瘟菌产孢的条件中,光照时间是最主要的因素,以12h光暗交替处理时其产孢量最高;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稻瘟菌的产孢量也存在显著影响;4个稻瘟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其中8400J2产孢量最高。确定稻瘟菌的最佳产孢条件为:选用米糠培养基、在28℃左右培养、以12h光暗交替诱导48h,此条件下8400J2菌株的产孢量可达9.25×104个/mL。  相似文献   

10.
香荚兰尖孢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azysporum Schlf.sp.vanillae Grdon]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实验从温度、pH值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找出孢子致死温度,及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5~37℃间均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温度范围5~36℃,最适温度为2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6.5,孢子萌发最适pH为4;该实验还表明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的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1.
麦芽富硒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麦芽为富硒载体,研究不同供硒水平对麦芽生长的影响及大麦对硒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①麦芽对硒有很强的富集能力,麦芽体内的含硒量可达10μg·g-1,比对照增加60多倍,其中90%以上以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化合物存在;②硒对麦芽的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可促进麦芽中蛋白质、核酸合成;③低浓度硒可提高麦芽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福州地区的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在牛体表终年均有寄生,以7、8、9、3个月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需要63—88天,第二代42—56天,第三代44—62天,第四代90—152天。以第四代未吸血幼蜱或第三代未吸血幼蜱越冬。未吸血幼蜱最长能存活227天。雌蜱一生共产卵1589~4138粒(平均2986.3粒),产完卵后约0~14天死亡。饱血雄蜱一般存活不超过1个月。饱血雌蜱的体重与产卵量和产卵期呈相关[Y(产卵量)=00.945,P<0.01;r(产卵期)=0.490,p<0.05]。  相似文献   

13.
大豆褐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褐纹力在PDA培养在上生长速度最快,在SPYJ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在温度5-30℃,PH3.0-9.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6.9,在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天冬酰按的培养基上颊菌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温度10-35℃,PH2.3-8.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大于95%,在水滴中及供氧充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接种试验和再分离培养证明,极细枝孢是落叶松芽枯病的致病菌。在25℃下,病菌在PDA、麦芽糖、麦芽汁、基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菌落初期白色,渐变淡绿色和暗绿色,7日后分生孢子梗伸长,与菌丝相似,直或弯曲,具分隔,长达800μm。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0℃,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低相对湿度为50%。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最适pH值为pH4—6,葡萄糖和木糖为最佳碳源,天门冬素为最佳氮源,维生素H和维生素B_1对孢子产生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结果认为金针菇(Collybia vellutipes)最佳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或木屑75%,麸子20%,豆饼粉3%,糖1%,过磷酸钙1%;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3~15℃;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湿度为培养料含水量60%~65%,子实体发育时期空气最适相对湿度为85~90%。  相似文献   

16.
香樟兰矩瘤蛎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兰矩瘤蛎蚧(Eucornuaspis machili Maskell)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新害虫,在绿带内对香樟生长造成较大威胁.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产卵雌成虫和若虫越冬.第1代若虫3月下旬始见,孵化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经试验,在第1代若虫孵化高峰时用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2000倍液、花保EW 100倍液喷防、树虫一针净(30%敌畏·氧乐)EC原液滴注,防效达88.14%~96.75%;若虫固定后可用95% 蚧螨灵(Petroleum oil)100倍液喷防,29d后校正防效可达93.57%.  相似文献   

17.
樟木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樟木虱(Trioza camphorae Sasaki)1998年在上海市环城绿带浦东三林区域的部分地段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上首次发现,2001年已扩展至整个绿带约50hm^2范围香樟,株发生率90%以上,单叶寄生最多虫口可达500头。据2001~2002年定点和采样观察,该虫在上海地区以1年发生3代为主,少部分1年发生2代,极少数1年发生1代,均以2龄若虫在樟树叶背越冬。越冬若虫2月中、下旬开始发育,3月上旬少量羽化,4月底成虫全部羽化。4月上旬始见卵和若虫,4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孵化率可达90%,5月上旬卵全部孵化,此时为防治适期。在第1代若虫1~2龄时选择农药进行防效试验,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 3000倍、25%阿克泰(Thiamethoxam)WC20000倍校正防效分别达97.89%和97.61%。  相似文献   

18.
云杉小黑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以后,火烧迹地,贮木场云杉小黑天牛大量发生。在塔河林业局绣峰林业公司贮木场抽样调查中,原木被害率为54.07%,降等率为42.23%,每立方米损失约34.29元。云杉小黑天牛在该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5月下旬化蛹,高峰期为6月上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7月初;孵化高峰期为7月上旬。卵期平均9d,蛹期平均19d,成虫期15—30d,幼虫期长达250—300d。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加速氩离子对水稻(Oryza sativa)风干种子的辐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30-180GY 加速氩离子辐照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成苗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降低,且180GY 处理的成苗率降为零.可得到成苗率、穗实粒数和育性的半致死剂量(D_(50))分别为83.7GY、58.9GY 和73.3GY.M_1穗数、育性都可倚苗高、苗基部宽和最大叶长得到显著复回归方程,但任两性状间的偏回归都不显著;而育性倚出苗率和成苗率的线性复回归方程,不仅复回归系数显著,而且育性与成苗率呈显著正偏相关.说明它们均循剂量增加而降低.成苗率可作为衡量 M_1育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樟子松针枯病进行了木材损失及相应的损失模型和防治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31.203,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为31 ,叶面积损失每株达2.404438m^2,影响较大,应进行防治;病情指数小于31时,对树木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