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南牛以“身长体高骨架大,枣红颜色,顺风角、胸阔背宽腰平直、四肢端正鼻嘴大”等特点而驰名中外.万荣县作为晋南牛的中心产地,近年来被国家定为商品牛基地县后,特别是1992年在县委、县政府制定发展大黄牛“115工程”和《关于鼓励开发大黄牛的十条决定》后,万荣大黄牛得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为了改变群众“养牛为种田”的旧观念,树立起“养牛为挣钱”的新商品经济观念,鼓励群众多养牛、养好牛的光荣感,进一步增强万荣大黄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1992年11月12日,山西省万荣县人民政府借县城古历10月18日东岳庙会在县城举办了一次规模大、声势高、质量好的赛牛盛会。这次赛牛大会,不仅赛质赛量,更赛规模养牛.经过乡、村逐级选拔,共有10个养牛规模户和50头优质黄牛上县参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10年,河南黄牛发展的10年。到1988年底农牧部门统计黄牛存栏772万头(应为789.9万头——编者),居全国首位,是1978年存栏309万头的1.55倍,年递增9.6%。适龄母牛达379.3万头,占黄牛存栏总数的49%,年成活犊牛189.1万头(应为166万头——编者),出售和自宰肉牛132.8万头,年产肉牛1.52万吨,牛皮91.6万张。在养牛头数逐年增加的大好形势下,黄牛由资源优势,开始转变成商品优势。由于价格和经济优势的作用,我省黄牛出现了改良热、选种选育热。目前农户养牛以种优、体大、膘好、口轻、母多为其主要特点,促进了母牛、幼牛、青年牛比重增加,牛群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万荣县是“晋南大黄牛”的中心产地。党的十一庙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万荣县委和县政府从万荣的实际出发,改变传统观念,实行科学养畜,狠抓商品牛生产,使全县大黄牛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86年底,全县存栏黄牛75,011头,户均1头多,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从1981年到1986年,6年间全县共出售商品牛73,125头,年平均出栏率为25.5%。据统计全县出售商品牛共收入5,487万元,户均731元,群众高兴地说:“过去养牛为种田,现在养牛为挣钱”。一部分群众靠养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万荣县在发展商品牛生产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养牛,怎样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近到一些养牛专业户调查,总结他们的经验,用“八改”保“一最”是个好办法: 一、改一用为多用牛。养本地牛(如水牛、黄牛)主要为役用,肉质差,出栏慢,效益低。如果用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黑白花牛为父本,改良黄牛,向肉、乳、役“三兼用”发展,不仅可以役用,而且产公牛可发展为肉牛,产母牛可成为奶牛。农民从改良中得到实惠,他们说:“黄牛变肉牛,  相似文献   

5.
养牛,怎样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最近到一些专业户去调查,总结他们的经验,用“八改”保“一最”是个好办法: 一、改一用牛为多用牛。黄牛肉质差,出栏慢,效益低,养黄牛主要为役用。如果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黑白花牛为父本,改良黄牛,向肉、乳、役三兼用发  相似文献   

6.
丰宁黄牛改良的回顾与展望王秀兰,徐跃宣(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畜牧局,068350)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黄牛改良工作始于1974年,1984年在全县展开,到1993年全县养牛业翻了一翻.黄牛改良改善了牛的质量,提高了牛的商品率、促进了全县养牛生产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7.
一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黄淮平原,是江苏省的黄牛生产区。1987年底,全市黄牛存栏12.6万头,占全省黄牛总数的44.5%,居全省第一位。徐州农村养牛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出土的古代汉画石象中“牛耕图”,可见,西汉末期,牛耕已相当普遍了。农民在养牛过程中重视繁育和选择,徐州大黄牛中的“高脚牛”和“抓地虎”就是经过长期选育的结果。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养牛业的发展。50年代起,曾引进  相似文献   

8.
万荣县是全国六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晋南牛的中心产区,当地广大农民长期以来有着传统的养牛习惯。但是在三中全会之前,这里黄牛发展速度真象老牛的步伐,建国三十年来一直徘徊在三、四万头上下。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县委和县政府帮助广大农民改变自古养牛为种田的传统观念,实行科学养牛,不断提高黄牛商品率,  相似文献   

9.
枣阳市地处鄂西北北部,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市)。1994年、1995年分别被列为“湖北省首批和全国第三批秸秆养牛示范县(市)”。199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种草固土养畜项目得以通过。1997年又被列为“全省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市”。全市常年粮食总产90万吨,作物秸秆近百万吨。枣阳的枣北黄牛以其形体大、肉质好的优势,被列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良种黄牛之一。近年来,枣阳市充分利用丰富的饲草秸秆资源和枣北黄牛的品种优势,紧紧抓住“秸秆养牛及世行贷款种草固土养畜”项目  相似文献   

10.
运城地区是全国六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晋南牛的主要产区。人们有着养牛的悠久历史,又有养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何尽快发喂养牛业,措施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人们的思想必须从旧观念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以个人之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破除“自古养牛为耕田”的传统观念“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相似文献   

11.
1发展概况 2003年,新野县畜牧公司成立黄牛协会,整合资源,组建肉牛“联合舰队”。吸收养牛小区、养牛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加入协会。为会员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饲料供应、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服务,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统一产品质量。打造绿色肉牛安全品牌,扩大销售市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养牛协会组成主要有11个养牛小区,150个规模养殖场。200多个牛经纪等加入协会。黄牛协会以此为依托.  相似文献   

12.
“赶着黄牛奔小康”─—来自我国“养牛之冠”阜阳的报告《人民日报》记者张振国编者按:广大农村几千年祖传牛耕田,奉牛为宝,极为爱护。近几十年不少地方拖拉机逐步把牛从田里挤出去,农民也很少有养商品牛的新认识.阜阳这里的农民在平原在区大养商品牛取得成功,确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随着中小型农机的迅猛发展,黄牛,作为主要畜力使用的情况明显减少。每年除夏收秋播之外,黄牛基本上是在“吃闲饭”。“养牛一年,用牛几天”,贴进去的和收回来的相抵,没有多少赚头。牛,这农民的“宝贝”,曾几何时,成了农民的负担:不养不得了,养了受不了。传统的养牛业给农民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4.
人口百万的蒙城县1990年未黄牛存栏量已达31.77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15万头,各类杂交牛25万头。年内出栏约9.27万头,跃居全国养牛平原县之冠。1991年5月8日蒙城县在城郊新落成的“优质黄牛市场”隆重举办了首届优质牛大奖赛。县委书记于佩忠、县长刘玉书等负责同志为县“优质黄牛市场”的正式开业剪了彩。来自全县13个区(镇场)经过村、乡、区层层筛选出来的参赛共351头,其中以秦  相似文献   

15.
盱眙县黄牛体内寄生虫调查及防治杨风劲(盱眙县种畜场211700)韩文俊王佩良韩先桂顾勇(盱眙县畜牧兽医站我县从1983年开始重视发展养牛,种草养牛,氨化草喂牛。1995~1996年全县购买黄牛11200头,各乡镇涌现出一批养牛专业村、专业户,全县养牛...  相似文献   

16.
《北方牧业》2008,(8):14
<正>1散养萎缩是养牛下滑的主因随着劳动力转移、养牛效益下滑,占养牛主要成分的散养户的消失是此轮养牛业滑坡的主要原因。牛是单胎性哺乳动物,受孕率为80%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头母牛每年只能产一胎,生产犊牛一头。同时一头牛价值3000元左右,投入成本较大,消耗饲草量也较大。一头黄牛从受孕到出栏一般需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见效慢,农民不愿养牛。安徽省亳州市黄牛主要靠农户散养,85%以上的农户养牛。2000年末,黄牛存栏量121万头。但近3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务工来钱比养牛容易得多,农户不再养牛。而留守老人来养牛,缺乏技术和服  相似文献   

17.
4法系夏洛来牛对我国黄牛的改良作用4.1培育我国专门肉用牛品种十分珍贵的种源目前,我国有近1亿头黄牛,是世界养牛大国,也是第三大牛肉生产国;我国有47个黄牛品种和类型,其中五大地方良种黄牛-秦川牛、晋南牛、鲁西牛、南阳牛、延边牛闻名国内外,但按肉用指数BP I衡量,目前仍处  相似文献   

18.
发展种草养牛,进行黄牛的人工改良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从2000年推广开展牛冷冻精液人工输配改良工作到今年全面开展种草养牛、建设肉牛基地大县,黄牛改良工作在我县已连续走过7个年头.  相似文献   

19.
我县饲草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养牛习惯,养牛很多。近年来养牛数持续稳定地发展。1991年全县存栏牛139455头,出栏牛近万头。出栏牛虽多,但要养一两年才能出卖,经济价值也不高,1990年县食品屠宰商品黄牛186头,平均每头产肉仅34.5公斤,(按每公斤4.6元,计币158.75元,加上牛皮、内脏,每头黄牛价值不超过300元)。屠宰水牛471头(越南进来的占150头),平均每头产肉  相似文献   

20.
牛的鉴定是养牛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合理的鉴定方法和标准,对牛的育种工作和市场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所1965年根据1963年和1957年全州延边黄牛调查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拟定《延边黄牛鉴定标准》(草案)。在试行过程中,根据1972年和1975年全州种牛普查资料和历年来延边种牛场资料以及《延边黄牛培育及育肥试验》、《延边黄牛体重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