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莫干山麓、古运河畔的浙江省德清县,县城武康镇,1996年下半年以来开办的绿森林、竹乡苑、休闲茶坊、茗心国、得闲茶坊、西施茶坊、陆羽茶楼、桂花茶楼、小别墅茶楼和水(船)上茶座等,连同城关镇和新市镇上的侨友茶楼、步云茶楼、星期八、第六生产队、同林乌、梦巴黎、同福茶楼、田野、银都、百乐、大运河等林林总总的茶艺馆全县已达50余家;加上七十年代后期前后恢复的200余家田野风情的乡(镇)、村茶馆,如今德清全县已有近三百家茶馆,每天有3万多人(次)在不同层次的茶馆或茶艺馆喝茶品茶。德清的茶馆,源远流长。有…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事情 ,不少是极有意思的 ,比如卡拉OK、夜总会太泛滥 ,工商部门就采取节制性措施 :停办或少办营业执照。于是就会有人动“茶文化”的脑筋 ,夜总会、卡拉OK厅你不让审办营业执照 ,办茶艺馆你不能也不可能不让办理营业执照吧。正因了茶文化是精神文明的载体 ,这些人就更加“迫切”举起“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又于是乎卡拉OK厅摇身一变成就了“茶艺馆”、“茶楼”等等。曾经有人观察过 ,有些所谓“茶艺馆”、“茶楼”之类 ,却没有半点茶文化氛围 ,更谈不上茶艺、茶道、茶德、茶风 ,饮茶品种单一 ,拿着低劣花茶摆谱 ,实质上是在…  相似文献   

3.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其源于台湾七十年代中期人们思乡、怀旧之风,也有人谓之受“日本茶道”的影响。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茶馆,唐时称“茗铺”。《封氏闻见记》记载“城市多开茗铺,煮茶卖之……。”《太平广记》卷,有“ 于茶肆”(《河东记》)。《梦粱录》载“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宋人《清明上河图》名画卷中也出现茶肆,唐宋时还有称“茶坊”、“茶楼”、“茶邸”、“茶居”等等,茶馆之名始称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清代也惯称茶馆。老…  相似文献   

4.
塞北的茶艺馆 ,就像晶莹剔透的北国红豆 (枸杞 )一样 ,在新世纪的春天里生机勃发 ,光辉闪烁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宁夏银川的茗秀园茶艺馆 ,则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塞北的茶文化活动起步较晚 ,直到 1 996年才有一位学建筑设计的女大学生开办了一家茶艺馆 ,这就是茗秀园茶艺馆 ,在她的带动下 ,如今银川市已有 1 0 0多家茶艺馆 ,真是一花引来百花香 ,茗秀园成为塞北茶艺界的第一朵报春花。茗秀园的风格是熔饮食文化和茶文化于一炉。她虽然也供应餐饮 ,但她与一般的酒楼菜馆有区别。区别之处就在于她突出了茶艺的地位。一般的…  相似文献   

5.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饮茶史至今足有几千年了。 喝茶、品茗,在我国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事了。尤其是进入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逢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内容,文化的增长和需求及生活节奏都跟着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歌舞厅、游乐场、咖啡馆等等,都开始冷清起来。虽之而来的一种既传统又古老的茶楼、茶艺馆在全国各地兴办起来。应该说茶楼的兴办在盛京沈阳还是从 1997年开始。那时的和静园茶楼、广和园茶楼已成为沈阳人享受品茗和休闲的好去处。到笔者落稿时,时至今日盛京城茶楼兴办尤如雨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今年夏季茶饮时尚在萍乡市渐成气候 ,精明的商家纷纷开办起了以品茶为主的茶馆、茶楼 ,或休闲吧。漫步夏日的萍城 ,你会发现 ,萍城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时冒出了许多以品茶为主的茶馆、茶楼或休闲吧来 ,为朋友聚会、情侣相约、商家洽谈提供了一个雅致、清静的休闲场所 ,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八一中路的金海岸茶艺馆是萍城第一家传授茶艺茶道的茶馆 ,得到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陈文华先生的高度评价 ,被陈先生赞誉为“融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茶艺馆。”走进金海岸茶艺馆 ,器皿陈列架上 ,自制的古陶器皿与现…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本刊主编陈文华教授应澳门理工大学艺术高等学校邀请于2000年11月下旬访问了澳门,并在该校举办的“认识中国文化活动——茶文化讲座”系列活动中作了专场学术报告,阐述了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性质、特点。前来听取报告的除艺术高等学校的师生和澳门茶文化界人士外,还有来自珠海、香港的茶艺专家。在澳门期间,陈文华教授在澳门茶艺界前辈林志宏先生陪同下专程拜访了春雨坊茶艺馆,并出席了“茗蕊轩”茶坊的开业仪式,对近年来澳门茶文化活动所取得突出成绩留下深刻的印象。右图为陈文…  相似文献   

8.
由南昌茶厂创办的“春蕾茶艺馆”已于去年10月开业。春蕾茶艺馆座落在南昌市火车站附近的天佑路,环境布置古朴幽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茶艺小姐身穿白地青花的中式服装,在悠扬悦耳的民族音乐声中为客人们表演江西的茶艺。馆中供应南昌茶厂生产的精制绿茶和茉莉花茶及各地名茶。茶艺馆还不定期举办名人茶会,邀请本省一些著名演员、画家、作家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又一家茶艺馆——“伊甸园茶艺馆”最近开业。该茶艺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185号万寿宫商城一楼,是由南昌伊甸园茶庄总经理徐冠军先生所创办,是目前江西装修最为豪华的高档茶艺馆。馆内分为中国茶室和日本茶室两部分。中国茶室以盖碗茶和功夫茶为主。日本茶室以日本的茶道流派之一的煎茶道为主,聘请两位由日本归来的经中国茶文化专家指导的茶艺小姐,为客人表演日本茶道。小姐身穿和服,跪坐在榻榻米上为客人沏茶、端茶,并以日语迎送,别具异国情趣,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开业以来即宾客满座,应接不  相似文献   

10.
漫活茗秀园的香茶宁夏茶文化协会许乐江在古城银川市,茗秀园初展其绰约风姿是在一九九六年春,是为塞上春风第一枝。茶艺馆为何叫茗秀园?茗者,茶也;秀者,吐华结实也;园者,则取自然和谐之意也。茗秀园名不虚传。它给银川市民,上至社会名流,富商大贾,下至黎民百姓...  相似文献   

11.
虽然广州的茶楼作为岭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景享有盛名,但对于中国数千年茶文化的精粹——茶艺,市民却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广州茶艺馆业普遍不景气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最近却有一家茶艺馆逆风而上开张迎客,并一掷70万元对面积不大的营业场地进行装修。在逆市中这个新生儿如何面对生存的压力?在商业利润的诱惑下能否维持茶艺的本来面目?新生力量的注入能为广州茶艺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带着一连串问题,记者走进了这家名曰“陆羽轩”的茶艺馆,采访的董事兼经理张军先生。风物长宜放眼量张军首先解释了“陆羽轩”边市而上的原因。他说道…  相似文献   

12.
为弘扬民族文化 ,纪念茶圣陆羽而取名的“陆羽茶楼”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 ,营业面积 50 0多平方米。茶内有省内外著名书法家、美术家、雕塑家的作品 ,典型作品有陆羽《茶经》、《陆书传》、《陆文学自传》和大型雕塑陆羽座像 ,并有作家易之龙先生作《陆羽茶楼记》置于大厅内。“陆羽茶楼”叶嘉、艺正、居雅 ,是一座传统民族建筑和园林风格结合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的精品茶楼 ,堪称世外桃源 ,北方的绿洲。开业以来 ,受到国内外广大客人的好评 ,生意兴隆并有极好的社会效益 ,带动了一方文明 ,被众多知名人士称为“圣地”。有朋友自远方来 ,不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古代表“茶馆”义的词语中,出现于唐代的主要有“茶坊”、“茶肆”,出现于宋代的主要有“茗肆”、“茶楼”,出现于元代的主要有“茶房”、“茶铺”,出现于明代的主要有“茶社”、“茶馆”,出现于清代的主要有“茶寮”.除“茗肆”、“茶房”外,其余到清代仍见使用,尤其“茶馆”一词虽然出现较晚,但却使用频繁.建国前后的现代汉语中,“茶馆”曾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这些词语在口语中基本不多使用,而新兴的“茶吧”却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5.
刘清荣 《农业考古》2006,(5):142-148
中国的茶馆从历时态看,大体都经历了一个共同的发展历程。从两晋南北朝时茶馆的雏形——老姥卖茶水,到唐宋时的茶肆、茶坊、茶楼,到明清时的茶馆再到现代的茶艺馆;从早期的一把壶、两只碗、三两条凳的简陋茶铺,发展到后来的讲究装饰、布置、茶具、礼仪及文化品味的茶馆和茶艺馆  相似文献   

16.
孟秋品茶记     
庚辰年孟秋 ,彭城夏庆林呼朋唤友 ,将书法家胡介文、书坛新秀马洪春、张春风诸人邀至茗秀园茶艺馆品茗消闲。茶艺馆大厅里 ,壁悬名人字画 ,几供绿竹素兰 ,以黄木根琢成盘 ,序列厅前而品功夫茶 ,咸有雅致。包厢环厅而设 ,并以名茶命名 ,小窗透着微光 ,望之洞虚缥渺。人们在一名曰“雪水云绿”的包厢落座后 ,茶艺小姐即呈上当年雨前产的名茶表和果品单 ,茶有贵妃玉环、西湖龙井、碧螺春、雪水云绿、黄山毛尖等。果品则有开心果、大杏仁、提子、话梅、松子、鱼片等 ,可谓五杏七桃 ,灵瓜仙枣 ,无不气馥上天 ,薰流下界。茶艺小姐将“雪水云绿”茶…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茶文化的兴盛发展,作为茶文化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之一的茶艺馆亦得以兴盛发展。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等大都市所拥有的各类茶馆、茶楼、茶园、茶社都是以数百家为计。笔者所在的南昌市这样一座中等城市,近一、二年也新开有禧龙茶馆、苏圃茶馆、红太阳茶艺馆、有空来坐坐、艺品楼、桃源茶艺轩等不下几十家大小不等的茶馆。茶馆之多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馆万馆皆茶馆之势。茶艺馆的大量涌现,为茶文化的弘扬发展涂抹了绚丽的色彩、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尚有不少茶艺馆经营者却远没有迎来…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北京市的“五福茶艺馆”创办于 1994年 ,是首都第一家茶艺馆 ,现已经发展到 12家连锁店 ,对北京茶艺馆事业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五福”历来重视普及茶文化知识 ,经常举办茶艺、茶道讲座 ,积极参与举办国际茶叶博览会 ,进行国际茶艺交流 ,协助组织华侨茶叶发展研究基金会茶人之家 ,支持茶文化书籍的出版和发行 ,充分发挥了茶艺馆在茶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 ,“五福”茶艺馆又开展了“‘五福’让您把中国茶文化带回家”的活动 ,凡是“五福”的会员或是在茶艺馆消费满 2 0 0员的顾客 ,就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19.
出席第十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感赋上海国际茶文化节 ,从 1994年始办 ,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 ,持之以恒 ,成就斐然。本届茶节开幕式于四月十二日晚在上海不夜城绿地举行。实堪纪念 ,遂咏一绝。十年茶节耀光辉 ,茶茗为媒( 1) 显作为。带动各方求发展 ,迎来经济尽腾飞。注 :(1)茶茗为媒 :上海茶人的理念是 :以茶会友 ,以茶为媒。喜观“松阳银猴杯”茶道交流偶成4月 13日晚 ,第十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松阳银猴杯茶道交流”在宋园茶艺馆举行。喜观之余 ,偶成一绝。茶道交流茶茗香 ,竞为茶节增辉光。不同表演相融汇 ,百态千姿各见长。喜观沪上少儿茶…  相似文献   

20.
许乐江 《农业考古》2003,(2):136-137
初冬的一天下午 ,与铁松老先生相偕 ,去了一趟“天一阁”茶艺馆。这是一座仿古式三层楼的建筑 ,面积达一千余平方米 ,二楼有以品茶为主的大、小包间十余个 ,三楼有以餐饮为主的包间六、七个。第一次来这里 ,其气象即给我留下了殊深印象。茶馆座落在银川市清河街南端的商业广场 ,是四会五达之地。我们在茶楼前下了车 ,即见楼阁式户扉之上悬一匾额 :“天一阁茶艺馆” ,是书法家刘正谦先生的手笔。非凡的气象使人联想起一首古诗 :“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我忽然对铁松先生说 :“这茶楼似曾相识啊。”他笑笑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