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外市域绿地系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市域陆地系统规划是我国未来运用的必然选择,要从战略的高度、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宜春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并运用到宜春市绿地系统的分类模式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构建了该市市域大环境的景观生态本底,建立了"廊、圈、网"交织的景观生态廊道,点缀了绿珠镶嵌的景观生态斑块,营建了"一圈、两横、两纵"的景观生态格局,镶嵌组合成强大的绿地系统,使规划后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优势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及其实施途径的落实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方面的一项内容。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市域层面的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实施途径,然而其具体规划对象乃至功能类型仍然没有形成统一认知。通过研究市域绿地的核心概念与相关问题,提出市域绿地不同于单类用地,复合了多功能的市域绿地类型应以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4.
根据鄞州区滨海山水特点及城区绿地建设现状,提出城区和市域绿地规划布局模式,旨在构建与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为鄞州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带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武汉市城市边缘带绿地的调查,对建设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将武汉市市域绿地系统、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区域规划思想的基础上,在城市边缘带建立起形态合理的绿色网络,并注重与中心城区的渗透连通.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功能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即市域大环境、规划区和规划建成区;阐述了影响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四大要素,即观念要素、城市布局模式、自然生态要素、绿地系统布局模式要素;明确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应考虑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主要功能属性,即适合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强化绿地生态空间格局、塑造城市绿地空间特色、通过宏观整体结构布局,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城市边缘地带的生态属性。  相似文献   

7.
旧城区因受城市原有规划的限制,各个功能版块相对密集,而且居住人口集中、社会活动聚集,造成人们的生活空间缩小、居住环境日渐恶化.针对这一现状,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者——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旧城区园林绿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绿地系统规划,且执行不力同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及时地编制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已成为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掣肘。即使能及时编制完成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但在执行方面,没有赋予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等的法律地位,从而使绿地系统规划陷入实施难的窘境。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绿地系统对于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巩义市竹林镇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的介绍,以建设生态园林城镇为目标,探讨了竹林镇镇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结构及各类绿地的规划布局,以便最终形成生态环境优良的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市域林带规划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广州市市域林带分为市域主干道绿化带、市域生态廊道、市域组团绿化隔离带、市域滨水林带;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提出生态优先、一体化、分期规划原则,规划过程中重点突出了7条主干道绿化带的"一路一景"特色,7条新建生态廊道的城市生态安全对策以及丰富城市形象的组团绿化隔离带和规划建设有岭南风情的滨水生态风光带,并就规划的顺利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绿地系统指标评价体系、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过程与方法、绿地系统规划理念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性化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杨俭 《广东园林》2006,28(1):55-57
文章以顺德新城区中心片区绿轴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强调城市商务中心区公园须充分绿化,为城市公共开敞空间提供绿色走廊,形成城市中的森林  相似文献   

12.
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创森理念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未来城市发展需求,提出城市森林是继承与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绿化的高级阶段的思想;预测未来城市形态,提出以生态绿化空间为主体的未来城市空间"网状结构"以及从绿肺扩展为绿脉的观念和构建生态绿地网络的技术;从城市现阶段发展启动出发,根据实践案例,提出城市"生态-文化区"(ECD)概念以及点、带结合的ECD网络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州海珠区现有绿地的组成、分布现状调查分析,指出现状问题,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提出海珠区绿地系统的建设规划对策,阐述了编制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根据廊坊城市的人口密度、经济条件和绿化现状对廊坊城市绿地从公园体系、绿地廊道、和楔形绿地3个方面进行了绿地生态规划,使廊坊城市形成“三楔三环十带十园”的绿地布局形态,为廊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受损严重,为了应对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营建新挑战,"公园城市"理念兴起.以公园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古今中外营城造园的发展历程及理念共识,思辨其优劣之处,聚焦当今城市的发展问题与趋势,进而提出了公园城市的营建价值观念,并从宏观的城市、中观的城市绿地系统层面以及微观的园林绿地层面来探...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Urban greening and urban forestry are the often-usedterms today concerning planning trees and vegetationin a city to benefit the city environment and the citylife. Urban greening is defined as the planning andmanagement of all urban vegetation to create or addvalues to the local community in an urban area(Konijnendijk, et al, 2002). Urban forestry is definedas the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anaging treesand forest resources in and around urban communityecosystems for th…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城市是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而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可以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作者介绍了城乡绿地含义,从城乡绿地功能角度分析了城乡绿地的布局方式,提出城乡绿地可以采用"片状式、网状式、近小远大式、点线面结合式"布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俊 《林业研究》2009,20(1):79-82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着总体与专项两个规划层面的问题。在总体规划方面,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对城市自然系统特征的忽视和城市规划体制的局限性。一方面,建成区绿地受到重视而外围大环境绿地被忽视,另一方面,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而使得绿地系统失去了自然空间的整体合理性。城市发展规划时序与受到破坏的城市环境的生态恢复周期并不匹配。在专项规划层面,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存在着重视数量指标、轻视布局合理性的问题。同时,在平衡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绿地空间结构与绿地布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迁就现状、见缝插绿、注重图面形式等问题。论文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此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共同促进了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型。通过对1860—193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进行梳理,探讨广州城市格局与形态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并从城市组团、道路系统、中心轴线、公共绿地4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最终得出这一时期广州市城市形态发展变迁规律:在保留了原有城市核心及山水结构的基础上,广州城在拆城墙后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了兼具统领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奠定了此后的城市形态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