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鹤山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野外观测试验于 1997年在广东省鹤山市四季园农场的赤红壤坡地上进行。试验设计了幼龄果园间作番薯 ( A) ;幼龄果园间作花生 ( B) ;幼龄龙眼树间野生牧草 ( C) ;梯田地表裸露( CK)为对照 4个处理 ,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了各处理 4场降雨的径流深度、径流系数、水土流失量和侵蚀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CK的平均径流深度为 3.4 5mm/ 10 mm,降水流失率为 34 .5% ,平均每 10 mm降雨的土壤侵蚀量为 2 94 .0 3kg/ hm2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0 .78t/ ( hm2 ·年 ) ;A、B、C 3个间作不同作物处理的平均地表径流量分别比裸地对照降低4 3.82 %、36.4 5%和 4 7.4 7% ,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94 .4 1%、64.32 %和 73.4 6% ;幼龄果园间作番薯 ( A)处理的保土效果最佳 ,幼龄龙眼树间野生牧草 ( C)处理的保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广东缓丘坡地牧草果树间作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于1997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农科园赤红壤坡地童期果园进行,试验设在果园间作花生(A)、木薯(B)、花生+木薯(C)、苏丹草(D)、柱花草(E)和果树间裸地(CK)6个处理,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各处理三场降雨的径流深度、径流系数、水土流失量和侵蚀量。结果表明,CK的平均径流深度为8.33mm/10mm,降水流失率为83.33%,平均每10mm降雨的土壤侵蚀量为0.293t/hm^2,年  相似文献   

3.
赤红壤坡地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适应性及其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果园间作6种不同物草对比试验,筛选出4种适宜于赤红壤坡地种植的牧草。同时开展了利用刈割后的牧草覆盖野生蔬菜地和覆盖、填埋果树周围(树冠滴水线以外)土壤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刈割牧草覆盖填埋处理来改良土壤,可明显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促进果树生长。这种方式是解决牧草持续利用的一种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1997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农科园赤红壤坡地童期果园进行,试验设在果园间作花生(A)、木薯(B)、花生+木薯(C)、苏丹草(D)、柱花草(E)和果树间裸地(CK)6个处理,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各处理三场降雨的径流深度、径流系数、水土流失量和侵蚀量.结果表明,CK的平均径流深度为8.33mm/10mm,降水流失率为83.33%,平均每10mm降雨的土壤侵蚀量为0.293t/hm2,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2.41t/hm2;5个间作处理的地表径流量比对照降低32.36%~65.62%,平均土壤侵蚀量减少47.81%~82.51%;果园间作柱花草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侵蚀果园长期植草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地果园不合理开发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问题,将适生牧草套种于幼龄侵蚀果园,开展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及果树生长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1~12年,年地面径流系数0~0.0136,均值为0.007左右,仅为清耕处理的1/10,基本无土壤侵蚀发生;套种11年,套种区0~30 cm土层的土壤pH值比清耕分别提高0.25~0.30个单位,0~1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质量分数比清耕提高7.595~6.728 g·kg-1,26.84~31.89 mg·kg-1,3.57~4.62 mg·kg-1;轻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30 cm土层呈套种平托花生>套种圆叶决明>清耕的变化趋势,重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5cm土层亦呈相同变化趋势。套种处理有助改善果肉糖酸比和商品果率,牧草综合利用可明显提升果园建园初期的经济效益,尽管套种处理给果树带来一定的减产。  相似文献   

6.
长期植草对山地果园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起在福建中亚热带红壤区开展山地果园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cv.Amarillo、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v.Fuyin NO.1试验,用于治理水土流失。为了科学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在治理11年后,分析土壤腐殖质及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清耕)相比,套种平托花生、圆叶决明区土壤表层(0~15 cm)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可提高2.56和1.90 g/kg,亚表层(15~30 cm)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弱于表层。试验区土壤表层的原土复合度达83.09%~96.75%,高于亚表层(77.73%~92.14%)。不同垦植方式比较,土壤表层、亚表层的原土复合度均呈清耕套种平托花生套种圆叶决明的变化趋势。不同套种牧草品种比较,在土壤表层、亚表层的原土有机碳、腐殖质有机碳、原土复合度方面,平托花生均有优于圆叶决明的表现,套种平托花生对表层土壤增值复合度为83.42%,比后者提高12.9%。  相似文献   

7.
坡地草带间距与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云南数百万亩坡耕地的科学利用措施,在云南宣威15°坡耕地上设置试验小区,连续两年系统研究了9m、13m、17m三水平草带间距与水土保持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坡耕地上种植草带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草带间距越小越有利于水土保持,但从控制水土流失和有利种粮耕作两方面综合考虑,草带间距以13m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云南数百万亩坡耕地的科学利用措施,在云南宣威15°坡耕地上设置试验小区,连续两年系统研究了9m、13m、17m三水平草带间距与水土保持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坡耕地上种植草带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草带间距越小越有利于水土保持,但从控制水土流失和有利种粮耕作两方面综合考虑,草带间距以13m为宜。  相似文献   

9.
赤红壤坡地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适应性及其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果园间作6种不同牧草对比试验,筛选出4种适宜于赤红壤坡地种植的牧草。同时开展了利用刈割后的牧草覆盖野生蔬菜地和覆盖、填埋果树周围(树冠滴水线以外)土壤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刈割牧草覆盖填埋处理来改良土壤,可明显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促进果树生长。这种方式是解决牧草持续利用的一种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探讨了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安全间的关系,然后再分析了水土保持对水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南部旱区5°坡地上,于2007年5月-2008年10月连续2年研究6个不同粮草间作(谷子(Setariaitalica(L.) Beauv.)或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间作苜蓿(Medicago sativa L.))模式与粮食单作(对照处理)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土流失特征,以探讨最佳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同粮食单作相比,02:04、04:08、06:06A、04:02、08:04、06:06B等6个粮(谷子或糜子)草(苜蓿)间作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粮食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1-2.15kg/m3,产量增加2.13%-23.88%,地表径流减少18.58%-74.90%,泥沙径流减少30.14%-100%。不同粮草间作种植模式比较,坡顶以苜蓿条带开头的02:04间作条带种植模式的综合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岩溶坡地种植牧草和农作物水土流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坡度约为22 ̄25°的坡地上分别种植玉米、马铃薯、荞麦和混合牧草。3个月后,测定了3次降雨过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随降雨量的升高而增大,3次降雨累计达73.4 mm,混播草地累计地表径流4 857 L/hm2,显著低于其他3种农作物(P<0.05),径流量分别比玉米地、马铃薯地和荞麦地减少了358%、85%和95%;混播草地的累计土壤侵蚀量100kg/hm2,显著低于其他3种农作物(P<0.05),分别比玉米地、马铃薯地和荞麦地减少了493%、280%、220%。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侵蚀区生物结皮的人工培育及其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生物结皮的人工培育技术,并对其发育初期的水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撒播粉碎后的自然生物结皮,培育1个雨季即可形成盖度高达30%-60%的人工生物结皮,其主成分不变;人工生物结皮具有较好的水保效应,其中室内培育的生物结皮在坡度5°、雨强46.8mm°h-1、历时1h的模拟降雨条件下可减少49%-64%的径流,消除土壤侵蚀;同条件下野外培育的生物结皮在无植被时对径流影响不明显,但全年可减少26%的土壤侵蚀,有柠条植被时全年可减少11%的径流和39%的土壤侵蚀;在黄土高原侵蚀区以人工生物结皮进行大规模的水保治理成本较低,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人工草地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减水减沙效益与有效盖度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焦菊英  王万忠 《草地学报》2001,9(3):176-182
根据黄土高原缓德,延安,离石,安塞等地的草地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草地的送还不减沙交益和水土保持有效盖度,结表明,当降雨指标小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时,草地并不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减少减沙效益为零,当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标准时,其减水减沙效益随着降雨指标的增大而送还上,在土壤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使土壤侵蚀模数小于某一定值,降雨,地形和植被覆盖因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即草地的盖度随着降雨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降雨与坡度对其的制约影响减弱,建立草地的减水减沙效益指标体系,及草地水土保持临界有效盖度与降雨坡度的关系式,并结合降雨频率的分析,得出草地抵抗不同年暴雨的临界有效盖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施氮量对长期定植芒属植物后酸性红壤中固定的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期定植芒草的根际红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控制变量法开展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降低,呈现极显著的负激发效应(P<0.001)。与不施氮相比,低氮与高氮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后第60天分别降低了35.47%和45.43%,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降低了19.04%和27.8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代谢熵呈现下降趋势,减幅分别达10.46%~14.07%,63.00%~68.36%,38.21%~46.4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和铵态氮在低氮处理下最高,分别为272.62 mg·kg-1,42.59 mg·kg-1和33.14 mg·kg-1。本研究发现,高水平施氮会降低土壤pH值、可溶性有机碳,从而抑制红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进一步稳定芒属植物种植对酸性红壤有机碳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6.
桑树作水土防护经济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桑树是多年生乔木树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性,是优秀的造林造树种之一,结合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地营造桑树水土防护经济林,把治理环境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德安的第四纪红壤侵蚀区选择10种草本植物进行3年的定位试验,通过对出苗率、成活率、平均分蘖数、覆盖度、地上部分浸水容重、根系鲜质量、地上部分生物鲜质量、有机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评价,从中优选出生长良好的百喜草Palspalum notatum、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t和苏丹草Sorghum sudauense 7种草本植物,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国内关于具有优良水土保持性能的草本植物的系列研究,认为当前筛选出的水土保持型草种主要集中于禾本科,也包括豆科、桑科的少数种;其应用范围多见于公路边坡和坡耕地,缺乏对其水土保持效果持久性的评价。今后应针对各类受损生态系统的立地条件,加强优良野生草种的筛选与利用,探讨并建立多草种组合及草灌间植的模式,提高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水土流失直接威胁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所有的生态破坏中,水土流失称之为“环境破坏第一杀手”。针对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人为破坏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整治经验及野外工作所积累的大量数据分析,以生态恢复学为指导,总结了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研究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水土流失给生态安全造成的巨大危害,展望了水土保持的预期目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