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略述了我国的松树资源、松脂采集和三十年来松香松节油产品的化学改性和应用。筛述了改性产品的合成方法和化学利用及其生产能力和质量指标。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了数10种改性产品,有些产品已投入工业生产,今后将继续改进现有产品的工艺和扩大应用范围,研究松香、松节油各组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树皮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皮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已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主要从化学利用和物理利用两方面综述了国外树皮资源的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发展的现状,介绍了世界上一些森林工业发达国家的树皮综合利用途径和特点,以及我国当前对树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松针粉生产的发展,普及、提高松针粉饲料生产和树叶化学产品加工与利用的技术知识,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学会于1985年6月21日至7月23日,在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主办了《松针粉饲料生产和树叶化学产品加工与利用》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分别来自内蒙、湖南、广东、广西、湖北、江西、山西、安徽、浙江、云南、甘肃、吉  相似文献   

4.
随着适宜于制造胶合板的木材供应减少和价格上升,胶合板生产的优势地位已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小径材或速生材的利用及胶合板用材树种的扩大是发展胶合板生产最重要的措施。变革胶合板生产工艺可以开发利用新的原料来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使产品多样化。计算机控制和先进的电子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胶合板生产线的效率和功能,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植物化学科研工作的概况与进展。借鉴其胶粘剂和木材化学及天然化学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促进广西植物化学的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并建议应用性的研究单位应开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进行产品深加工,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成立于1960年,隶属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副司局级单位。是专业从事本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化学加工与利用,集基础研究、应甩研究、产品开发及工程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木材科学院院士等专家、学者,科技队伍整齐精干。设有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有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林化所为依托,建立了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工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主要研究领域:以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木材化学利用;松脂化学利用;生物质能源;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利用:木材水解、热解化学利用;胶粘剂以及林化设备的设计和研究。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在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有37000m2的中试与产业化生产基地,以林产资源为原料,制取精细化工产品,并承接外来的化学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和其他技术服务。产品用户遍及全国,部分产品已远销日本、欧美等地。  相似文献   

7.
桔皮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桔皮作为一种生物资源,在中国大部分被废弃,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因此,开发桔皮深加工产品对于摆脱中国农业低效益、低产值状况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从化学利用方面综述了桔皮的加工工艺、产品性能及用途。  相似文献   

8.
创刊词     
《林产化学与工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现在问世了!它是一个学术性的季刊,将在国内外发行。这一刊物主要刊载林木的化学及化学加工利用方面的专题论文、研究报告、综述、评论、动态报道等,将涉及到木材化学、木材水解、木材热解、制浆造纸、树木分泌物和抽出物、林木的特殊成份和产品等广泛的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9.
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其优良的物理性能、独特的化学结构及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故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制备茶皂素改性衍生物产品,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环境控制、表面活性剂、环保农药、阻燃剂等领域。为了拓宽茶皂素应用研究的新领域,文中简述了国内外对茶皂素单体结构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个利用茶皂素采用物理处理、化学改性等方法制备茶皂素改性衍生物的研究实例,阐述了茶皂素改性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现状;并对以茶皂素为高产量林源生物质资源制备开发新型材料、功能产品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属于林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重点省份之一,林业在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安徽省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研究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探索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并对其优势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分析表明:安徽省应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林产化学产品制造四个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并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推动省域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木质素储量丰富,但由于木质素的化学反应活性较低而限制了其开发利用;而壳聚糖的反应活性较高,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利用木质素复合壳聚糖制备新型生物质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利用价值。文中介绍了使用木质素壳聚糖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吸附材料、微胶囊材料和其他材料等,并对木质素壳聚糖复合制备木材胶粘剂等环保型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开发壳聚糖木质素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养出木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和糖转化效率高以及优质的木材,对于将其定向应用于制浆造纸、生物炼制、木质建筑及装饰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详细阐明了木质素和纤维素基因调控技术对转基因林木生长表型、细胞壁化学组分含量及其微区分布、组织细胞形态及细胞壁超微构造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林木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定向培育优质速生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木素及其衍生物在农、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素及其衍生物主要是来自木材制浆和造纸工业的副产物,即硫酸盐(或碱)木素、木素磺酸盐或木材水解工业产生的剩余物,即水解木素。过去这些木素大多作为燃料使用,为了提高木材利用率和增加工厂经济效益,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关于木素及其衍生物在工、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多成就。本文评述了木素及其衍生物在农、林业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生长刺激剂、含氮木素肥料、含微量元素木素肥料、土壤改良剂、动物饲料添加剂、农药缓慢释放剂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资源化学利用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森林资源化学利用是我国森林资源高效和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世纪里,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认为:1.木材制浆造纸将逐步成为我国林产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2.林产化学品生产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3.天然产物特别是天然药物的开发将进一步得人们重视,而成为森林资源化学利用的新领域;4.木质能源和木质活性炭生产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8~11年生泡桐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了泡桐枝材、根材的生物量分配比及木纤维变化规律,研究泡桐枝材、根材用于制浆造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桐枝材、根材在整株生物量中所占分配比较高;泡桐枝材木纤维含量、纤维长度随枝龄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并逐渐接近于树干材;泡桐化学性质稳定,综纤维素含量高;用枝材、根材制得的纸浆理化性质符合国家标准,多数物理强度指标表现优异。泡桐废弃枝材、根材可作为造纸纤维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过去20多年, 北美地区的杨树已经从杂草树种转变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用材林树种, 杨树木材因其具有较高纤维素含量和较低的木质素含量, 适合用作纸浆和纸制品的原料。杨木制浆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半化学法和化学机械法, 杨木浆可以作为高级纸、纸板、新闻纸和包装纸。杨木牛皮纸浆与针叶材牛皮纸浆混合, 具有良好的成纸性能, 透明度高, 适合制作高级用纸。杨木也是传统的锯材、单板和胶合板工业的原材料, 用来生产锯材、单板、胶合板、木质复合板、包装箱、集装箱、火柴杆和筷子等。最近10年杨木定向刨花板和结构复合板产量显著增加, 利用前景广阔。从资源生产的角度来看, 在改良木材化学组成、纤维质量和自然耐久性等方面进行木材性质改良的转基因杨树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 高价值的工程复合板和高得率的纸浆和纸产品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核桃壳胶粘剂化学背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漾濞泡核桃壳作木材胶粘剂原料的化学背景。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漾濞泡核桃壳中含(硝酸法)纤维素3 3 2 5 %、多戊糖2 6 72 %、木素6 0 94 %、灰分1 1 9%;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壳木素以愈疮木基-紫丁香基木素为主,属GS型木素,且G型木素的含量大于S型木素。利用G型阔叶材木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合成得到与普通酚醛树脂胶合性能相当的核桃壳木素-苯酚-甲醛共聚树脂。  相似文献   

18.
瘿木是制作家具、工艺品的珍贵木材, 装饰性强, 商业价值高。文中通过调查可形成瘿木的树种及成因、材质特点及利用现状, 对瘿木的研究与利用进行了展望。调查发现有32科52属100余种瘿木树种, 树种丰富;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faciens、真菌、冻伤和林火等可使树木结瘤, 根癌农杆菌和冻伤使树木结瘤的过程都与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基因变异有关。目前已知几种瘿木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和断裂能较正常材高; 几种瘿木木质素含量增加, 纤维素含量降低, 多种抽提物含量增加, 细胞形态变异。文中认为人工培育瘿木可尝试选择树龄较大的林木, 以真菌或细菌病原接种、低温刺激及火烧等方法促进其结瘤。  相似文献   

19.
Present interest in decreasing U.S.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by increasing the use of wood for energy may bring about a change in our forest utilization policies. In the past, forests have been removed in areas believed to be suited for agriculture, or sawtimber and pulp have been the only woody material removed in any quantity from land not generally considered tillable. The new demands on wood for energy are effecting a trend toward (1) removing all woody biomass from harvested areas, (2)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harvesting second growth forests, and (3) increasing production with biomass plantations. Considering the marginal quality of much of the remaining forested land, the impacts of these modes of produc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 For exampl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increased losses of nutrients and carbon will occur by direct forest removal and through erosion losses accelerated by forest clearing. There are, however, control measures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minimizing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forest harvesting while maximizing woody biomas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The use of calibrated near infrared (NIR) spectroscopy for predict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inus taeda L. (loblolly pine) wood samples is investigated. Seventeen P. taeda radial strips, representing seven different sites were selected and NIR spectr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adial longitudinal face of each strip. The spectra were obtained in 12.5 mm sections from pre-determined positions that represented juvenile wood (close to pith), transition wood (zone between juvenile and mature wood), and mature wood (close to bark). For these sections,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lignin (acid soluble and insoluble), arabinan, galactan, glucan, mannan, and xylan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d analytical chemistry methods. Calibra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each chemical constituent using the NIR spectra, wood chemistry data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were variable with the best results being obtained for cellulose, glucan, xylan, mannan, and lignin. Prediction errors were high and may be a consequence of the diverse origins of the samples in the test set. Further research with a larger number of samples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if prediction errors can be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