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棘的杂种优势及杂交种子园营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铨 《沙棘》2004,17(3):1-4
通过多种杂交试验,确知"蒙古沙棘×中国沙棘"有明显杂种优势。在这一杂交类型范围内,亲本材料不同,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有别。亲本的品质好,性状整齐一致,则后代分化幅度小,经济价值高。在所作过的杂交试验中,以"乌兰沙林"作母本,以中国沙棘冀北种原优树雄株作父本,表现最好。利用这一亲本组合,可直接建立用于生产杂交种子的杂交种子园。杂交种的生态适应幅度优于双亲,而且主要经济性状,较中国沙棘有大幅度提高。还可用杂交种再与大果无刺沙棘雄株建立复合杂交种子园,进一步提高杂交种的遗传品质。  相似文献   

2.
丘依斯克与中国沙棘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史玲芳  罗红梅 《沙棘》2000,13(1):15-20
在内蒙古磴口沙棘良种繁育中心进行了丘依斯克与中国沙棘的杂交育种试验 ,可配性良好 ,杂交种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耐旱能力提高 ;果实色泽、大小、果柄长度、棘刺数等有多种分化 ,但主体为中间性状 ,是可望在黄河上中游地区推广繁殖的优良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永寿沙棘基地沙棘杂交试验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韩玉兰 《沙棘》1997,10(2):8-12
在第二代子代测定区,二次选择出的优良单株上进行中国沙棘和国外沙棘杂交,中国东部沙棘和西部沙棘亲交,经三年的杂交试验基本都成功,以陕西黄龙和河北丰宁,涿鹿杂交效果最佳,其次是陕西黄龙中国沙棘和前苏联沙棘;青海中国沙棘和蒙古乌兰格木沙棘等。  相似文献   

4.
中,俄,蒙沙棘互交可配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光 《沙棘》2000,13(4):13-16
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地理起源关系较的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蒙古沙棘做亲本,采用盛花期的花粉,在最佳授粉时期进行互交试验,可以获得具有双亲优势的优质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5.
沙棘杂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遗传增益较大,在沙棘杂种与中国沙棘子代果实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杂种子代单位长度枝梢上棘刺数量显著减少,果实纵径、横径及单果重量等性状分别较中国沙棘子代提高32.80%、45.56%、116.97%,而且,杂种子代间果实纵径变异较小,横径和单果重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09%、6.22%、3.68%.通过综合评价,确定中阿沙棘3号和中阿沙棘2号为优良杂交品系,且以中阿沙棘3号表现最佳,具有广泛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辽西地区主要沙棘品种辽阜1号、实优1号、中国第一代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各品种沙棘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效果的对比试验,并调查其成活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基质、相同密度的条件下,沙棘嫩枝扦插成活率要比硬枝扦插成活率高,而在相同插穗年龄时,两种扦插方式沙棘成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试验地,对引进的无刺丰、西伯利亚红晕、壮圆黄、杂交3号和杂交4号5个大果沙棘品种,进行了果实性状及结实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5个引进大果沙棘的百果鲜重和果柄长度都远大于对照中国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则远低于对照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8.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中国沙棘优良单株MK-88-01、HF-88-05为母本,俄罗斯栽培种阿列依及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子代优良雄株为父本,开展了中国沙棘与蒙古沙棘2个亚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发现:杂种子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百果质量、果实产量等最重要的几项经济指标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选育出3个优良杂种单株,其树高均显著高于父本,2年生枝棘刺数均为3个,与母本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大量减少.优良杂种单株百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分别达26.33~29.33 g、2.00~2.50 kg,比母本中国沙棘分别提高31.34%~46.30%、66.67%~108.33%.杂交子代具有单株生长量越大,其果实与种子表型指标就越小的变化规律,与母本中国沙棘体大果小、父本蒙古沙棘体小果大的表型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阜新地区5种沙棘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它们的光合特性变化特征,为确定该地区沙棘耐旱指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光合速率变化方面,向阳、辽阜1号、楚伊在15:00左右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968、7.958和7.921μmol·m~(-2)·s~(-1),中国第一代杂交种、实优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232和8.56μmol·m~(-2)·s~(-1)。蒸腾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楚伊﹤辽阜1号﹤中国第一代杂交种﹤向阳﹤实优。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出早实、优质、丰产的锥栗品种,试验设4个杂交组合,进行无性系间杂交,对杂交种实性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实盛果期相对延迟,25×15的杂交种实栗果显著大于其它组合;经聚类分析,除25×15与母本25号最短距离较短外,其它杂交种实与亲本最短距离均较远;不同授粉类型对杂交种实性状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说明杂交种实稳定性较强,这为杂交选育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虎林  包文林 《沙棘》1996,9(1):26-27
采用水培法收集沙棘花粉,选用4种杂交组合,用不同材料做隔离袋进行人工控制授粉 试验。初步结果;人工授粉能获得杂交种,结实低于天然授粉,隔离袋以羊皮纸袋、亚硫酸纸袋较好,黑布袋较差。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与亲本沙棘雌株性状特征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蒙古良种沙棘亚种"乌兰沙林"(母本)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丰宁雄"(父本)及其杂交子代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杂交与亲本沙棘性状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雌株的树高、冠幅、地径、结果枝数量及新梢数显著优于亲本植株,果柄长、果穗数以及百果重等方面的性状也得到了改良。杂交子代植株的根系在土层中分布广泛,根长、根量也较母本增多,有利于子代沙棘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而子代的果实发育速率高于母本,果实成熟期较母本缩短,更有利于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阜新繁育杂交品系沙棘的适应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立山 《沙棘》2005,18(2):11-12
介绍了阜新杂交沙棘来源及从优树中选育出有发展前途的7个优良类型,并利用1999-2002年的实验资料,分析探讨了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杂交沙棘与中国沙棘相比表现出的适应性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沙棘优良杂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沙棘为父本,俄罗斯大果沙棘丘依斯克和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两个栽培种为母本,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择出5个优良单株,其中从中国沙棘与丘依斯克的杂交子代中选出3个优良单株(C1,C2,C3),从中国沙棘与乌兰格木的杂交子代中选出2个单株(C13,C16)。5个优良杂种单株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鸟兰格木和丘依斯克,但与父本中国沙棘接近。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2~3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与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减少85%以上。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1.98~29.98g,明显小于母本,比中国沙棘提高9.6%~48.4%。研究还表明:沙棘果实百果质量与纵径、长宽比呈极显著相关,与横径有一定的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果柄长与浆果果实大小没有相关性。种子千粒质量与其厚度达到极显著相关,与长度、宽度呈显著相关,与长宽比呈弱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引种俄罗斯沙棘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肖荀 《沙棘》2001,14(1):4-6
根据我国经济林发展高产优质的目标,应用生境因子分析法的理论,分析了青海海东地区引种俄罗斯沙棘的可行性,指出了引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在驯化的基础上,开展中国沙棘优良类型和俄罗斯沙棘的杂交种,才能选育出适合青海省区域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21,(9):92-94
通过扫描电镜法,观察到中国沙棘、引进大果沙棘和杂交沙棘3大类15种不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表皮毛类型基本一致,并无明显差别。沙棘叶片上、下表皮毛,均具有盾状、星盾状和星状3种表皮毛,且以下表皮着生的表皮毛为多。在3类表皮毛中,数量最多的为盾状表皮毛,最少的为星状表皮毛,星盾状表皮毛数量介于二者之间。沙棘表皮毛的分布特征,是沙棘属植物长期适应干旱环境衍生出来的固有特征,在不同类型间基本一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19个欧洲丁香品种为亲本,进行了38个杂交组合的人工杂交授粉和杂交种子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有26个杂交组合能够正常结实.但结实率差异较大,其中有5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达到90%以上:杂交种子播种后,有25个组合能够正常出苗,但出苗率差异很大。通过对杂交授粉结实率和杂交种子出苗率的统计分析,探索了欧洲丁香不同品种间人工杂交亲和力的强弱.为今后丁香杂交苗的培育及优良单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四种沙棘种子可溶性蛋白谱带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马瑞君  李常宝 《沙棘》1997,10(3):4-9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中国沙棘、肋果沙棘、西藏沙棘和棱果沙棘的三个种下类型进行了种子蛋白谱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棱果沙棘的三个种下类型之间谱带相似性很高,为近缘类群;而西藏沙棘则亲缘关系较远。棱果沙棘的三个种下类型之间,虽尚无种的特有带,但其不相似值最低,而且整个谱带颜色较浅谈,细小谱带数目较多,其二维排序的结果显示棱果沙棘三个种下类型正好位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之间,表明其进化水平比较一致,也充分说明棱果沙棘是一个独立的种。棱果沙棘中虽有许多谱带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谱带互补,但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的种子蛋白质谱带中各有一条带不出现在棱果沙棘的带谱之中,另外,还有6条带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叠加性质,这似乎表明棱果沙棘由杂交起源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中国沙棘优良单株MK-88-01、HF-88-05为母本,俄罗斯栽培种阿列依及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子代优良雄株为父本,开展了中国沙棘与蒙古沙棘2个亚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发现:杂种子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百果质量、果实产量等最重要的几项经济指标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选育出3个优良杂种单株,其树高均显著高于父本,2年生枝棘刺数均为3个,与母本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大量减少。优良杂种单株百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分别达26.33 29.33 g、2.00 2.50 kg,比母本中国沙棘分别提高31.34%46.30%、66.67%108.33%。杂交子代具有单株生长量越大,其果实与种子表型指标就越小的变化规律,与母本中国沙棘体大果小、父本蒙古沙棘体小果大的表型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徐生旺 《林业科技》2010,35(1):62-64
在分析青海省沙棘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将青海省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及大果沙棘(指上世纪从俄罗斯先后引进的沙棘优良品种,以及用这些品种做亲本与中国沙棘杂交选育的一些品种的统称)引种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就今后沙棘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及后续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