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雷庆  叶华智  余中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95-5996
以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为指示菌,从猕猴桃溃疡病病枝中分离到一株噬菌体,对该噬菌体进行了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紫外线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热稳定性较弱,在65℃下10 min内即可全部失活;在pH值4~9的范围内噬菌体均可稳定存在;紫外线下照射12 min,噬菌体几乎全部失活;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指示菌的潜伏期约60 min,爆发期约70 min,烈解量为123。这是首次关于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具有特异性强、无残留、对人畜无感染性、容易筛选获得等独特优势,在无抗养殖趋势下潜力巨大。本研究从鸡场采集粪便样本,从中分离出大肠杆菌,再从粪便样本中分离、纯化出噬菌体,测定纯化后噬菌体的效价,并对噬菌体的噬菌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可以裂解大肠杆菌;分离到的噬菌体为宽宿主谱噬菌体,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江西和广东烟草青枯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噬菌体对不同烟草青枯菌的侵染能力,选择从土壤中分离的6个青枯菌噬菌体,通过双层平板噬菌斑检测法,测定6个噬菌体P1521、P1553、P1556-1、P1556-2、P574-2和P7-1对江西和广东两省烟区75个烟草青枯菌的侵染和裂解情况,并基于青枯菌对3个噬菌体的敏感性差异,进一步对75个青枯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噬菌体分别可侵染65、63、61、57、57和24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噬菌体P1556-1和P1521寄主范围较广,噬菌体P1553寄主范围较窄;基于P1556-1、P574-2和P1553等3个噬菌体,对75个青枯菌进行聚类分析,将75个烟草青枯菌分为7个遗传组(Rs-I~Rs-VII),其中Rs-IV菌株数量较多,包括31个青枯菌,占供试菌株的41.33%,这些菌株对P1553噬菌体均表现不敏感,而对其它2个噬菌体敏感。  相似文献   

4.
酸奶中传统发酵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增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小歌  郭翠红  金刚  许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54-5856
[目的]分离筛选传统发酵乳酸菌,选择最适增菌物质,[方法]以市售酸奶为试材,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eocus thermophilus),分别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通过菌落观察、镜检和理化特性测定,筛选优良菌株、在最适分离液态培养基中添加6种物质对菌株进行增菌培养,每隔8h测定菌液0D值。[结果]L.bulgaricus和Str.thermophilus在改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测定理化特性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艮的2株,L.bulgnricus(L.b.2、L.b.3)和1株斯.thermophilus(S.t.3)。增菌结果显示5种天然营养物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三.bulgaricus和Str.thermophilus的生长.[结论]改良MRS培养基和改良M17培养基分别为,L.bulzaricus和Str.thermophilus的最佳分离培养基;10%黄豆芽汁和12%胡萝卜汁是L.bulgaricus的最佳增菌物质。  相似文献   

5.
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噬菌体,并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的抗烟草青枯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烟草青枯病重病田中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在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加入过滤后的土壤悬浮液富集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验证噬菌体的存在后挑取单个最大噬菌斑进行反复纯化,直到得到单一清晰的噬菌斑。纯化后的单个噬菌斑加入对数早期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将增殖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噬菌体颗粒浓缩后,取20 μL浓缩液用磷钨酸染色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同时将浓缩液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蛋白条带大小和数量;用λ噬菌体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噬菌体增殖液中的噬菌体核酸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组片段大小;最后用常规方法测定噬菌体的滴度、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通过比较加入噬菌体液前后青枯雷尔氏菌菌液的OD600值变化测定其对温度、pH、紫外线、氯仿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并纯化出了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命名为∈RS-1, 噬菌斑为圆形,清晰透明,边缘光滑,直径1-2 mm,经电镜观察其形态为蝌蚪状,头部为二十面体的立体对称,直径约为94 nm,并有一带伸缩尾鞘的长尾大约为27 nm×100 nm,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分类标准,其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的裂解性噬菌体,核酸性质为dsDNA;噬菌体浓缩液经SDS-PAGE分析至少可以观察到25条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10-100 kD,说明其蛋白外壳至少含有25个结构蛋白;将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其条带大于48 kb,符合肌尾噬菌体科基因组大小范围(31-317 kb);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显示该噬菌体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其吸附和感染青枯雷尔氏菌时的潜伏期约为30 min,爆发期约为80 min,裂解量约为156;该噬菌体的裂解活性在28℃时最高,在28-50℃均较强,但在温度超过60℃后活性基本丧失;其对酸碱的耐受力较强,在pH 3-8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裂解活性,当pH值超过9后活性开始降低;其对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经紫外线照射0-9 min后裂解活性依然较强,12 min后活性开始下降,21 min后活性基本丧失;其对氯仿不敏感,5%浓度的氯仿对其活性基本没有影响。【结论】分离到了裂解性的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经过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可知其潜伏期较短,裂解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且其裂解活性持续时间长,并能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性的环境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开发为抗青枯雷尔氏菌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梅运军  刘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71-5772
[目的]该研究旨在选育具有噬菌体抗性的大肠杆菌菌株。[方法]利用噬菌体诱发及紫外耦合噬菌体诱发筛选大肠杆菌glyA工程菌的抗噬菌体菌株。[结果]从噬菌体诱发筛选到的24株抗性菌株中筛选出了20株具有稳定抗性的抗性菌株,但其中仅有1株生长势优于原始株,酶活均低于原始株;耦合法诱导得到的41株中有39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中7株生长势优于原始株,2株酶活大于原始株。[结论]利用紫外耦合噬菌体诱发筛选大肠杆菌glyA工程菌的抗噬菌体菌株能得到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大肠杆菌噬菌体T1为材料,探讨了40keVP+和N+离子注入及30keVN+离子脉冲式注入后,噬菌体的失活(以空斑形成能力即PFA丧失为指标)及T1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的变化,并同紫外线(253.7nm)引起的相应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离子注入组噬菌体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其失活效应随剂量升高而提高;高剂量组的DNA电泳图谱比对照组多一条分子量略小的弱带,且主带有明显拖尾现象,提示T1DNA分子经离子注入后发生了部分主链的断裂;(2)紫外线照射对噬菌体的失活效应比离子注入组强烈得多,但其DNA电泳图谱与对照组相比未见任何差异;(3)离子束的束流密度对噬菌体的失活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噬菌体混合对茄劳尔氏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裂解能力和对噬菌体抗性产生的影响,了解4种噬菌体的作用受体。【方法】将4种噬菌体P1556-1、P1556-2、P7-1和P1521两两混合后,比较其在青枯菌平板上产生的噬菌斑大小;噬菌体与青枯菌混合培养测定青枯菌对噬菌体的抗性;通过噬菌体与脂多糖和膜蛋白的吸附试验测定噬菌体的作用受体。【结果】噬菌体P1556-1产生的噬菌斑最大,裂解青枯菌的能力强。4种噬菌体两两混合产生的噬菌斑与单一噬菌体产生的噬菌斑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可延缓抗噬菌体的青枯菌产生。噬菌体P1556-2可被青枯菌的脂多糖吸附,P1521能被脂多糖和膜蛋白吸附,而P1556-1和P7-1均不能与脂多糖和膜蛋白作用。【结论】不同噬菌体混合不能提高其裂解青枯菌的能力,但可以延缓抗性青枯菌的产生;不同噬菌体作用受体不同。  相似文献   

9.
任健  童应凯  王俊斌  黄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39-1940,2066
[目的]对卑霉素产生菌Tü-57进行诱变的育种。[方法]先对4种诱变方式的致死剂量进行筛选,再采用复合诱变的方法,用紫外线和微波2种诱变剂与链霉素和氯化锂2个底物标记物,两两结合作用于原始菌,得到诱变株,并测定其卑霉素产量。[结果]获得了一株卑霉素高产菌株ul36,其作用条件为紫外350 s,链霉素0.8μg/ml,与原始菌相比,ul36卑霉素产量提高2.58倍。诱变株经多次发酵测效价结果稳定。[结论]为将卑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建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72-5374
[目的]选育出耐热α-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抗噬菌体菌株。[方法]从耐热*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HA06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了2种噬菌体,将其命名为KB011、KB012。以枯草芽孢杆菌HA06为出发菌株,采用噬菌体、紫外线和MNNG复合诱变法选育具有抗性的高产突变株,并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和发酵的酶活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获得了3株抗性株,将其命名为KSB04、KSB08、KSB14,它们在试验浓度下对噬菌体KB011、KB012具有明显的抗性,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表现正常。而敏感菌株HA06的生长则受到明显抑制,并产生大量的噬菌体,培养液中噬菌体的浓度最高可达10^2pfu/ml以上。抗性株KSB04和KSB14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在7次传代后酶活力仍在3500U/ml以上。[结论]获得了遗传稳定且发酵性能与出发菌相似的2株抗性株KSB04和KSB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测定进口复合肥中主成分元素含量,并为主成分的测量提出一种新型方法。[方法]提出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进口复合肥中主量成分磷钾含量,比较了酸溶解与高压消解前处理方法,以稳定性为优化原则选择了仪器的工作条件,探讨了共存元素的影响和酸度效应。[结果]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检出限低、良好准确度、高回收率、能同时测量多种元素的优点。[结论]该方法能满足口岸检测需要,已用于实际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产厚垣孢子的条件。[方法]采用两步培养法测定碳源、氮源、碳氮摩尔比、pH等不同营养环境条件对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C021120-152菌株产厚垣孢子的影响。[结果]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厚垣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蔗糖/NaNO_3,培养基最佳pH为8.0。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分生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D-果糖/NaNO_3,最佳pH为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厚垣孢普可尼亚菌生防制剂的生产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孝伟  王强  王花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84-18186
[目的]探讨THz技术在农药识别和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对2种除草剂丁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室温氮气环境下的THz远红外光谱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菲涅尔公式的数据处理模型求取了其在0.2~2.2 THz波段内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结果]2种农药在0.2~2.2 THz波段内分别存在不同的特征吸收峰。尽管2种农药分子结构相似,但其吸收谱和折射率却存在很大差异。[结论]THz-TDS技术在农药微量残留检测方面是可行的,特别是在识别结构较为相似的物质上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使用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为:电极修饰条件为4℃、8 h,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7.4。该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000ng/ml,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结论]使用该免疫电化学方法,检出限较低,可以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直接干燥法测定大豆粉中水分含量的条件,使试验结果更快捷、更准确。[方法]依据GB 5009.3—2010《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测定大豆粉中水分含量,根据测定值与指定值计算出Z值,进行能力验证考核,分析比较该试验的最优条件。[结果]考核样大豆粉水分含量指定值为6.81%,标准偏差为0.12%,而通过试验得到的水分平均值为6.92%,Z值0.91。试验最优条件为称量瓶质量小,烘烤时间3 h,称样的质量3 g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秀泉  戴杨叶  宴鹤  吴春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41-13643
[目的]优化碘化钾还原法测定过氧化氢的试验条件,测定天然水体中的过氧化氢含量。[方法]对试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时间、pH、碘化钾及催化剂钼酸铵用量进行优化,选择过氧化氢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在pH为4~6、室温25℃、添加4 ml碘化钾及催化剂钼酸铵100μl、反应时间15 min条件下0,~2.0×10-4mol/L范围内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吸光度成线性相关(R2=0.999 8),最小检测限为1.5×10-6mol/L,所测自然水体中过氧化氢测的量为5.29~10.59×10-6mol/L。[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自然水体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黑骨藤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PC1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H2O2氧化压力诱导PC12出现氧化损伤,检测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黑骨藤乙醇提取物浓度在16~128μg/mL时,能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量效关系。[结论]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灰树花菇房温湿度监测系统并对其进行多点监测.【方法】首先,根据灰树花菇房的结构,进行集成式温湿度传感器的多点布置,以采集温湿度实时数据.而后,借助于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温湿度实时监测下位机系统.最后,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对每个节点温湿度数据的实时存储、显示和查询.【结果】通过将传感器、无线传输、上位机等硬、软件系统的合理布局和设计,采集灰树花菇房多点温湿度数据,并进行实时传输和存储,实现对灰树花菇房温湿度进行有效地监测.【结论】根据该监测系统所测温湿度值与仿真计算的温湿度分布值对比分析,两者差异很小,验证所设计检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韩延丽  谭学林  谭亚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29-4630,4635
[目的]优化比色法测定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方法,建立一套简便、快速、准确测定糙米GABA的测定体系。[方法]基于Berthlot显色反应,从测定波长及测定时间,苯酚、次氯酸钠及糙米用量上优化了比色法测定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技术体系。[结果]试验得出,比色法测定γ-氨基丁酸的最佳波长为630 nm,5%苯酚溶液的最佳用量为3.4 ml,有效氯为7%的次氯酸钠溶液的最佳用量为1.5 ml,建议最佳的测定时间为60~180 min。以该试验方法处理米样时,米样的最佳用量为1.2 ml。[结论]该体系能简单、快速、经济、准确地测定稻米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为以后筛选和选育富含GABA的稻米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热条件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滔  雷晓玲  牛耘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92-10193,10343
[目的]为提高水质检测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依据饮用水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试验数据并参考其他文献,综合分析了加热条件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准确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水浴环境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均随水浴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加热时间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影响的实质是有效加热时间不同;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随水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建议沸水浴的温度为95℃以上。[结论]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应在恒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并应进一步明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中有关加热时间及水浴温度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