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以I型鸭肝炎病毒(DHV-1)危害最大,对易感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且传播迅速,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鸭病死率常在95%以上。我国以DHV—I流行最为严重,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已在世界许多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连斌 《福建农业》2006,(9):26-26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疫病逐年增多。从事兽医门诊多年实践表明,副伤寒、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是雏鸭3种常见传染病,现将其主要症状、病理剖检主要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雏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发。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7-20日龄的雏鸭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我县为养鸭大县,年饲养量为130多万只。近几年雏鸭病毒性肝炎屡有发生,且无特效药可治,成为我县鸭的主要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对养鸭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多年来用特异性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柳州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呈角弓反张,肝脏出现肿胀或出血。肝质变脆,呈土黄色或红黄色。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中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普宁市梅塘镇一陈姓养鸭户,于2006年10月引进樱桃谷肉雏鸭2000羽,养至14日龄时发生了病毒性肝炎,经正确诊断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本病的临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小鸭,会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症状和病变: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软弱,合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腹泻,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前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仍是影响我国养鸭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根据我们多年的临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就鸭的主要病毒性疫病及其防制简述如下。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有三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其广泛分布,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鸭.最早于1932年报道在美国发现该病,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鸭浆膜炎又叫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鸭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传染快,分布广,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因其死亡率高、淘汰率高,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是当前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流行特征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在发生于低温、阴雨和潮湿季节,尤其是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1~8周龄鸭,其中2~3周龄小鸭最易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雏鸭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1 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通过眼结膜、呼吸道及接触等也能感染。该病四季可发,多在春夏之交及秋季  相似文献   

13.
韩华 《中国畜禽种业》2012,8(6):151-15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毒致死性最强,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80—100%),剖解病变特征主要为肝脏有明显的出血点、出血斑.是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肠病毒。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1~3周龄雏鸭的急、烈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病。1周龄雏鸭染病,死亡率常高达95%,2~3周龄死亡率约50%,4--5周龄基本不死亡。本病是养鸭业的巨大威胁,造成的损失巨大,养殖者千万不可松懈防控。  相似文献   

16.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10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新鸭病等,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死亡率为5%~75%不等,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给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遇到一起病例,现将诊断及防治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叉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系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鸭群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一些养鸭场,特别是育雏环境卫生较差的鸭场常有发生,其发病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是造成养鸭户和养鸭场鸭群成活率低、成长缓慢、体重碱轻、淘汰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5周龄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鸭大肠杆菌病是养鸭中常见的多发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故又称为大肠杆菌败血症。养鸭生产中如不对此病加以重视,必将导致重大损失,后果十分严重。1流行传播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各种日龄的鸭均可发生,尤以2~4周龄的雏鸭或中鸭更为易感,秋末和冬春季节多见,发病率可达70~90%,当鸭场卫生条件较差,舍内地面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氨气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