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唐晟凯  王庆  杨家新 《水利渔业》2005,25(6):34-35,37
驯化的蒜头藻经过培养可以达到一定的密度,其对轮虫种群增长的促进作用优于海水小球藻、酵母,用此轮虫以及海水小球藻、酵母强化的轮虫、蛋黄分别投喂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Z1到Z2期,发现这4种饵料所喂养的蚤状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59.5%、55.0%、50.0%、35.5%;蜕皮时间分别为68.5 h、71.5 h、76.5 h、73.5 h.由此可见,海水蒜头藻强化的轮虫能明显缩短蚤状幼体从Z1到Z2的蜕皮时间,并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利氏才女虫幼虫对轮虫和河蟹溞状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利氏才女虫(Polydra ligni)幼虫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存活有严重危害,其密度与轮虫的存活率负相关;利氏才女虫幼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河蟹)Ⅰ期和Ⅱ期蚤状幼体(Z1和Z2)的变态也存在严重危害,其密度与Z1和Z2的变态率亦呈负相关,对利氏才女幼虫的危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实验用6株海洋微藻来强化用酵母预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并将强化后的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的溞状幼体,以研究使用经不同食物强化后的轮虫投喂溞状幼体对溞状幼体变态时间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直链藻强化的轮虫投喂的溞状幼体的成活率及变态时间均优于其他海洋微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海水蒜头藻与海水小球藻次之,酵母轮虫最差。  相似文献   

4.
碘伏对河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碘伏对河蟹蚤状幼体Ⅰ~Ⅴ期 2 4h、4 8h的半致死浓度 (× 10 -6mL/L)分别为 939 4、70 3 2 ,92 6 7、6 73 4 ,916 0、5 4 3 5 ,883 2、5 38 0 ,816 0、5 11 4 ;对大眼幼体分别为 96 3 1、819 4。试验得出了碘伏对河蟹各期幼体的安全浓度 ,并讨论了其在育苗生产中的安全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亚硝酸盐对河蟹蚤状幼体及蟹苗毒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NO2^-N对河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的毒性影响:NO2^--N能刺激和麻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并阻碍它们变态,引起死亡;在蚤状幼体后期的水质管理中,应加大力度换水,使(NO2^--N)在Z5幼体期小于0.48mg/L,在大眼幼体时小于1.2mg/L。  相似文献   

6.
采用投喂鸡粪浆的方法培养轮虫,并与5种微藻培养轮虫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鸡粪轮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HUFA含量达25.9%,仅次于小球藻轮虫和新月菱形藻轮虫,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11.2%和4.4%;在5种微藻培养的轮虫中,用小球藻、新月菱形藻和球等鞭金藻培养的轮虫营养价值较高,而用微绿球藻和衣藻培养的轮虫营养价值相对较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受饵料影响显著,但又不完全取决于饵料。  相似文献   

7.
孔雀石绿对河蟹蚤状幼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I期幼体为1.89ppm.V期幼体为7.45ppm。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如果发生聚缩虫感染,可采用孔雀石绿1ppm浓度全池泼洒,10-12小时内排出药液水,换入新水的方法杀灭聚缩虫,不会影响河蟹蚤状幼体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得到普及,蟹苗产量大幅提高,推动了河蟹增养殖生产的发展。但在河蟹育苗生产过程中,蚤状幼体Ⅰ~Ⅱ期变态成活率低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育苗单位,造成育苗失败的事例屡见不鲜。笔者从事河蟹育苗技术工作多年,上述情况也曾多次出现。为了掌握这一关键阶段的幼体培育技术,近两年来,笔者在江苏省射阳县开展技术服务期间,结合生产进行了两项  相似文献   

9.
1.l 试验地点和条件 试验地点在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育苗厂。该厂原为对虾育苗厂,育苗水体1000 m3 ,每池 34 m3 ,配套设施完善。取其一车间  相似文献   

10.
在河蟹育苗过程中,Ⅰ期蚤状幼体(简称Z1)到Ⅱ期蚤状幼体(简称Z2,下同)的变态是最易出事的一环,因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育苗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人根据多年从事河蟹育苗生产经验,对影响Z1成活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患病河蟹蚤状幼体体内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染实验表明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河蟹蚤状幼体发病的病原;其对氧哌嗪青霉素、呋哺西林高度敏感。副溶血性弧菌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体感染河蟹蚤状幼体。加强消毒措施有利于对该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溲状幼体的毒性影响,并且推导出两种物质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Cs)。  相似文献   

13.
轮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轮虫营养强化的研究概况,介绍了营养强化轮虫在水产育苗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轮虫营养强化剂和轮虫营养强化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1 河蟹育苗的"四关" 在河蟹育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有四个阶段,即Z1变Z2时;Z5变P1时;Z5变过P1后,即P1~P2阶段;P5~P6即大眼幼体基本完成变幼蟹的物质能量积累,饵料量降下来的时候.后"三关"多数是由于幼体的营养不足或水质(包括底质)差等造成,可以人为地预防、控制影响变态率的因素.影响Z1变Z2的因素,多数由于种蟹的性腺发育或卵的胚胎发育差等先天的不足造成,也有因为营养不足、水质差等原因造成,人为的预防、解决变态率低的问题相对比较困难.笔者主要谈谈对这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提高河蟹幼体变态成活率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河蟹育苗成本逐年降低 ,售价随之下降 ,利润趋于平衡 ,因此 ,提高Z1→Z2 ,Z5→M变态成活率 ,可大大提高蟹苗的产量 ,以获取最大利润。笔者通过近几年在几家育苗场的生产实践 ,就提高Z1→Z2 ,Z5→M变态成活率的经验总结如下。1 影响蚤状幼体 (Z1→Z2 )变态成活率的因素在整个河蟹育苗中 ,Z1→Z2 的变态死亡率极高 ,主要表现为蚤状幼体不进食 ,体质消瘦 ,体色发白 ,活力减弱 ,尾巴发直等状况 ,致使大量掉苗 ,甚至全部死亡。因此 ,Z1→Z2 变态是否顺利 ,是整个育苗生产关键 ,直接影响到变态成活率。1.1 抱卵蟹提温时对…  相似文献   

16.
17.
18.
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影响,并且推导出两种物质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Cs)。  相似文献   

19.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几种常见生物对其溞状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的糠虾、利氏才女虫幼体(PLL)、桡足类与河蟹溲状幼体(Z)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糠虾严重影响Z的存活与变态,其密度达3个/L时可使育苗绝产,应彻底杀灭。PLL对Z的危害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加剧,当PLL达500个/L时即严重危害Z1的变态(变态率为40%,对照组为80%);在无轮虫的情况下Z1的变态率更低(30%)。Z1可摄食体长小于0.4mm的PLL,Z5则完全可以PLL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蚤状期幼体的营养对其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