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在面条制品中的应用。分别添加黄原胶、结冷胶到面粉中制成面条,研究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并以黄原胶、结冷胶、水、食盐为试验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评定不同的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比例下面条感官评分值。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3%、结冷胶0.01%、水38.0%、食盐3.0%时,可生产出性能优质的面条。黄原胶与结冷胶按30∶1复配,可得到优质的面条制品改良剂。  相似文献   

2.
改善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产的黄原胶的力学性能,研究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的流变性,为该复配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复配比、质量浓度、pH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氯化钾浓度等对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黏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结果表明: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最佳复配比为4∶6;复配胶的黏度随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8.0时黏度最大;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温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60℃达到最大值;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氯化钾浓度和冻融处理对复配胶的黏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0.5%复配胶在60℃加热30min条件下黏度为454.337Pa·s,其稠度系数为9 117。  相似文献   

3.
黄原胶是一种高分子的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质,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为了提高黄原胶的物理化学性质,人们对黄原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性。本文综合讲述了对黄原胶的不同改性方法及近年来黄原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苹果为原料,在40%白砂糖+0.3%黄原胶+0.5%柠檬酸煮液中,采用加压密闭煮制法。制得了含糖45-52%的低糖果脯,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流变特性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原胶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其粘度值随不同剪切速率发生明显变化,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粘度值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成线性关系,PH为4-10时,黄原胶溶液粘度值不受影响,大于80℃的加热温度可使黄原胶溶液粘度降低,黄原胶与竣甲基纤维素纳混合具有增粘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检测黄原胶应用性能的方法。[方法]研究蔗糖和NaCl对0.3%食品级黄原胶粘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蔗糖、NaCl共同存在下的一种黄原胶在食品中的液相体系,在20%NaCl、0.15%柠檬酸、121℃,15min、100℃,30min条件下分别测定黄原胶体系粘度前后变化。[结果]少量的蔗糖可提高黄原胶体系粘度,少量的NaCl可降低黄原胶体系粘度而提高其耐温性。[结论]该方法可准确地反映黄原胶耐盐、耐酸、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7.
黄原胶是由某些黄单胞菌(Xanthmonas spp.)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研究从土样中筛选分离到52株放线菌菌株,其中可降解黄原胶的有25株,筛选其中降解作用强的5株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诱变,提高其降解黄原胶的活性,最终选育到5株可高效降解黄原胶的放线菌突变菌株,其摇瓶发酵液完全降解黄原胶的时间由出发菌株的12 d缩短到8 d,并初步确定了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原胶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微生物多糖。简要介绍了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重点阐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合成进展及黄原胶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我国食品工业在黄原胶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原胶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其粘度值随不同剪切速率发生明显变化,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粘度值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成线性关系,pH为4-10时,黄原胶溶液粘度值不受影响,大于80℃的加热温度可使黄原胶溶液粘度降低,黄原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具有增粘效应。  相似文献   

10.
黄原胶是由野生黄单胞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经发酵产生的一种酸性胞外杂多糖[1],其分子的基本构成为D-葡萄糖、D-甘露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以及丙酮酸[2]。其中前三者的比率接近3: 3: 2[3] 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如下: 从其分子结构[4]可以看出,主链与纤维素基本相同,其显著差别仅在于三糖侧链在无水葡萄糖单位之间交替出现。每两个经由-1,4-D-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葡萄糖分子上,含有一条由一个D-葡萄糖醛酸连接两个D-甘露糖组成的侧链,上面连接有乙酰基和丙酮酸盐。1菌种改良1.1突变菌株 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黄原胶,优化黄原胶高产菌株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pH、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优化,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g·L~(-1)、豆饼粉30g·L~(-1)、KH2PO42g·L~(-1)、pH值9.0。在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8%培养条件下发酵72h,黄原胶产量达到21.0g·L~(-1),是初始培养条件产量8.65g·L~(-1)的2.43倍。优化发酵工艺后,黄原胶品质提高,丙酮酸含量从8.9%升高到16.3%,而蛋白质含量从15.27%降低到4.8%。  相似文献   

12.
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27(313)正交试验研究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显著影响黄原胶发酵液的粘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原胶产量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皆显著;黄原胶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玉米淀粉60.0,氮源X1.0,CaCO33.0,MgSO4·7H2O0.5,K2HPO4·3H2O1.0(0.0)。30℃,150rpm条件下发酵72h,工业级黄原胶产量达40.84g/kg,发酵液粘度86000cp,丙酮酸含量4.1%,碳源转化率达68.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配研制出适合高血脂人群食用的桃胶枸杞新型营养果冻。[方法]以桃胶和枸杞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制作桃胶枸杞营养果冻的最佳配方条件。[结果]试验得出,对果冻口感影响最大的是吉利丁粉的添加量,其次是柠檬酸钠的添加量,混合汁的添加量和白砂糖的添加量影响较小。在试验范围内,最佳配方为吉利丁粉4%,混合汁(桃胶汁∶枸杞汁=1∶2)30%,白砂糖3%,柠檬酸钠0.15%。[结论]研制出的桃胶枸杞果冻颜色橙红,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可给高血脂人群提供更多饮食选择,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两种诱变方法对黄原胶粘度及产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紫外线及化学两种方法对黄原胶菌株进行了诱变筛选,激活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代谢产物酶的活性,提高黄原胶产率.结果表明,两种诱变方法对黄原胶粘度及产胶率的促进作用很明显,最好的一株诱变菌株比原始菌株产生的黄原胶粘度提高104.63;,产量提高20;,脱离乙酰基百分比最低为0.45;,比原始菌株低37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辐照剂量对黄原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流变性能的影响,为辐照技术在黄原胶及其它多糖分子修饰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0Co-γ射线对固态黄原胶进行不同剂量 (0—400 kGy) 的辐照,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红外扫描(FTIR)、紫外-可见光扫描(UV-vis)以及流变仪等对样品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以及流变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低于10 kGy剂量的辐照使黄原胶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辐照剂量高于10 kGy后,分子量随剂量增大而降低,而分子量分布先变宽,在50 kGy时达到最大后,又趋于变窄。X-射线衍射、红外及紫外分析表明,辐照造成黄原胶分子上的部分糖苷键发生断裂,引起结晶度的变化,并在链端产生少量羰基,但其基本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保持稳定。辐照处理后,黄原胶溶液的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γ射线可同时作用于黄原胶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引发聚合和降解两种辐照效应,并对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造成显著影响,进而使其流变性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从土壤中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出的1株黄原胶降解菌,所产酶的酶活、酶学性质、降黏率和氮源磷源对该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X08a降解黄原胶以NH4Cl和Na2HPO4为氮源和磷源、pH为5~6、在30~40℃的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蓝莓果冻的加工与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蓝莓汁、明胶、卡拉胶、氯化钙的添加量对蓝莓果冻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拉胶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明胶,氯化钙,最不重要的因素为蓝莓汁。同时也得出了最佳的比例关系为蓝莓汁25%、卡拉胶0.01%、明胶0.15%、氯化钙0.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一种基于黄原胶-蒙脱土的新型复合保水剂材料。[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使黄原胶与丙烯酸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将所得聚合物进一步与蒙脱土复合制备出目标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特征基团进行表征,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微观结构。[结果]在50℃条件下,单独使用该复合材料8 h后保水率为53.7%,而与沙土混合后的保水率为65.2%。[结论]该保水剂具有显著抑制水分挥发的能力,且在沙土中恒温条件下的保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