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字花科十九种种皮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十字花科19种植物种皮微形态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与花粉形态相比,种皮表面的纹饰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系非保守性状;在科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有较高的价值。这些种的种皮纹饰可分成4种类型,即双民支网纹型(diploreticulum),乳突网网纹型(papilla-reticulum),网纹型(reticulum)和荠菜型(shepherdspure);其中前3种类型又可分为多个亚型。种皮纹饰类型与种化学组分之间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十字花科十九种种皮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字花科19种植物种皮微形态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与花粉形态相比,种皮表面的纹饰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系非保守性状;在科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有较高的价值。这些种的种皮纹饰可分成4种类型,即双层网纹型(diploreticulum),乳突网网纹型(papilla-reticulum),网纹型(reticulum)和荠菜型(shepherdspure);其中前3种类型又可分为多个亚型。种皮纹饰类型与种皮化学组分之间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对内蒙古地区常见农田杂草(10科22种)种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着重了解各科植物各皮表面纹饰的特征,比较不同科、属、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种皮表面纹饰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系非保守性状,科间差异显著,在属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尚有较高的价值。研究结果不仅为植物检疫,种子鉴定,还为植物分类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常见农田杂草种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特别运用扫描电镜对其种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着中科植物种皮表面纹饰的特征,结果表明,种皮表面纹饰性状稳定,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科间差异显著,在属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尚有较高的价值。研究结果为植物检疫、种子鉴定及植物分类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集重心理论及熵值法构建了转基因芸苔属作物营养生长速率等级评判模型,该模型包含确立评价指标正态隶属函数、利用模糊集重心理论计算指标重心向量集、利用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向量和营养生长速率等级划分4个基本步骤.以一常规杂交组合试验的营养生长指标测量值为例对该评判模型进行了演示,论证了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以选育的同源四倍体矮脚黄白菜为母本,选用其亲本二倍体矮脚黄及其它白菜品种,以及大白菜、甘蓝、甘蓝型海莱、芥菜等为父本,分别进行人工杂交,所得F_1种子中的杂株率有差异:二倍体矮脚黄为父本的是1.7%,其反交为6%;黑心乌白菜和甘蓝为父本的都是0;而芥菜和甘蓝型油为菜父本的分别是31%和36%。但是统计其杂种指数,则皆小于1,表现杂交不亲和。 连续三年调查了同源四倍体矮脚黄自然授粉采种的杂株率,平均为0.59%,但杂株中又以芥型和甘蓝油菜型较多,平均占65.0%和22.5%;而二倍体矮脚黄在同样条件下却高达16.5%。由此可见,同源四倍体矮脚黄在留生产种时,只需与芥菜和甘蓝型油菜隔离即可。  相似文献   

7.
芸苔属作物的可塑性已经被人类应用于杂交育种和筛选新品种,从而创造了一系列的新品种.芸苔属植物的杂种后代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故其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一向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9.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中国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的种皮均呈网状纹饰,可分为基本网纹和次生网纹,中国白菜的次生网纹呈链环状加厚,其中结球白菜欠明显,不结球白菜各类群中的绝大多数品种明显.日本水菜的次生网纹呈链环状不均匀角质加厚.芜菁的次生网纹不明显,基本网纹同中国白菜一样呈清晰网状.甘蓝的种皮纹饰为非链环状不均匀角质加厚的穴坑状.据此,提出中国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作为芸薹种BrssicacampestrisL.的三个亚种,结球白菜为中国白菜ssp.chinensis的一个变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常见的农田杂草(8科16种)种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特别运用扫描电镜对其种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了解各科植物种皮表面纹饰的特征。结果表明,种皮表面纹饰性状稳定,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科间差异显著,在属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尚有较高的价值。研究结果为植物检疫,种子鉴定及植物分类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花色苷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酸性甲醇浸提60个黑大豆种质种皮中的花色苷,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用HPLC法分析其种皮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同时用pH示差法测定各种质的总花色苷含量,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法测定各种质种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60个黑大豆种质中共检测到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葡萄糖苷6种花色苷组分。其中有44个品种中检测到上述全部6种花色苷组分,而其余16个品种只含有其中的4-5种。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是所有受试黑大豆种质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组分。不同黑大豆种质间各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及其ORAC值抗氧化能力差异均较大,其中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幅为98.8—2 132.5 mg/100g,ORAC值的变幅为212.5—1 834.6 μmol TE/g,且各种质总花色苷含量与其ORAC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62, P<0.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60个黑大豆种质聚成营养和花色苷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的三大类群。【结论】不同黑大豆种质种皮花色苷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各花色苷单体及总花色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花色苷是黑大豆种皮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纳米比亚野生甜瓜(Acanthosicyos horridus)是雌雄异株多年生深根吸水性植物,主要分布在纳米比亚大沙漠。纳米比亚甜瓜的果实和种子可食用,包括植株体在内为该地区人类和动物的水分,碳水化合物及养分的重要来源。本文对该植物结构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显示,种皮坚硬由五层组成,即表皮,皮下组织,厚壁组织,通过气组织层内层;珠心是由珠被包裹并紧贴在胚上的单层切向伸长的薄壁细胞组成;胚为双子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配制了2个红皮小麦品种和2个白皮小麦品种正反交,计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BC11(红皮品种×F1)、BC12(白皮品种×F1)、F2植株上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红皮对白皮呈显性.扬麦158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符合15红∶1白,说明扬麦158籽粒颜色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宁麦8号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呈3红∶1白分离,说明宁麦8号籽粒颜色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谷类种子休眠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GA3,ABA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国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种业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的比较,探索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构建方案。【方法】对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12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中国相应13个农作物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根据中国种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意见。【结果】(1)中国现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差异:一是质量标准的种子等级系统不一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一致地相应于种子生产四级程序,在育种家种子基础上分为三级,而中国现行的粮、棉、油及薯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种子等级程序多样化,有两级,有三级,甚至四级,不一致。二是质量标准的指标系统不健全。发达国家的粮、棉、油作物都基本包括净种子、杂质、其它作物种子总量、其它品种、其它类型、杂草种子、有毒(有害)杂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含水量等;在薯类作物中,主要突出了应有的病害指标。而在中国的标准中,仅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个指标;薯类仅显示纯度、薯块整齐度和不完善薯块率三个指标,缺少当地必要的病害指标。(2)归纳出制定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两原则:一是标准体系中种子生产等级系统的合理性,应体现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通过重复繁殖和限代繁殖,有效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二是体系中指标系统的健全程度,既要体现中国现代种子生产要求,又能与国际接轨,以保证生产出优质种子,建立种子商品在国内外的品牌。(3)根据中国种业发展实情提出了构建中国主要农作物四级种子(包括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探索方案。【结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须兼具统一的“四级种子等级系统”和健全的“八项质量指标系统”,薯类还应突出应有的薯块病害指标,为建立中国商品种子的国内外品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西双版纳分布的野生大翼厚皮橙3个居群进行调查和取样,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叶片、种子的15个形态特征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居群内各个表型的变异程度不同;9个表型在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个表型差异为显著,其余4个表型为差异不显著;种子形态表现较叶片更为稳定。15个形态特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翼叶宽度2964%,翼叶长度2296%,本叶宽度2246%,本叶长度2097%,翼叶长/本叶长2073%,叶总长2009%,本叶长/翼叶长1747%,翼叶宽/本叶宽1697%,种子长/宽1497%,翼叶长/宽1339%,种子厚度1234%,本叶长/宽1204%,种子宽度1137%,翼叶长/叶总长1039%,种子长度1010%。11个叶片及4个种子形态特征间多数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崔静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194-1196
研究表明,万荣柴胡、商洛柴胡、左权柴胡和明水柴胡种子的发育过程中干质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干质量均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含水量呈先快后慢的降低规律。4个柴胡栽培种种子的外观形态和各种物理特性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明水柴胡种子最长,为3.529 m m,万荣柴胡最宽,为1.154 m m,商洛柴胡的千粒质量、生活力最高,分别为19.87 g,71.13%,明水柴胡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分别为33.47%,19.56%。  相似文献   

18.
色木槭种皮透水性与种子浸提液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除色木槭种子休眠和促进发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完整种子和刺破种皮种子用蒸馏水浸泡,定时测重,计算吸水量,分析种皮透水性;层积过程中定期取种样,研碎用醇提取,获得的浸提液稀释至不同倍数用于浸泡滤纸,将白菜种子置于浸泡过滤纸上进行发芽试验,分析浸提液生物效应。[结果]色木槭的种皮透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2 h内刺破种皮种子和完整种子都达吸水饱和状态。色木槭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浸提液稀释程度的加大和层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但层积时间少于60 d时,这种减弱程度较小;层积80 d时,10%和20%浸提液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100%浸提液发芽率仍为对照的35%。[结论]种皮透水性构不成色木槭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内含有发芽抑制物质且抑制物质在层积催芽过程中转化速度慢是导致色木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