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厌氧消化处理生活垃圾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光明  王伟 《中国沼气》1997,15(2):14-16
对城市垃圾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消化制取沼气的实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破碎、搅拌粉碎后,进行厌氧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处理效率,并能回收沼气。最佳进料固体浓度是16%;水力停留时间应大于10天,以15天为宜。一吨有机垃圾可产气110m^3,其中甲烷含量高于5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料平衡和COD利用率计算。  相似文献   

2.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引用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近年来在有机垃圾厌氧消化领域的资料,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的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研究情况。认为厌氧消化对固体有机垃圾的处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上最为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启红  伍钧 《农机化研究》2006,(10):158-160
通过肥料的沙柱淋溶性试验,研究了以亚铵法制浆蒸煮废液氨解产物为原料研制的木质素肥料的缓释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亚铵法制浆蒸煮废液氨解产物研制的复合肥具有较低的溶出率,能延缓氮素的释放速度,并且呈现出随着氨解产物用量的增加肥料抗淋溶能力增强的趋势。因此,亚铵法制浆蒸煮废液氨解产物可用于研制缓释肥料。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厌氧发酵生产沼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武汉市的垃圾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接种量不同,沼气产生量就不同,接种量为20%时、沼气产生量为102公升/公斤挥发性固体:接种量为27%时,沼气产生量为182公升/公斤挥发性固体;当接种量为40%时,气量下降,沼气产量为120.8公升/公斤挥发性固体,厌氧消化垃圾中总固体最高去除率为19.1%,挥发性固体最高去除率为33.5%,在挥发性固体占总固体30—40%的垃圾中,每公斤挥发性固体可产102—108公升的沼气,即每吨垃圾可产沼气12.86m~3。武汉市每年产垃圾865,050吨,那么利用这些垃圾一年可产11,124,543m~3沼气,折合标准煤8899.6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各种高科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能源新工艺相互渗透,电器行业也进行了技术创新与变革,带来了智能化电器技术的新理念,人们现在对于智能化已不陌生,智能化技术形成的成果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们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洗衣机以及其他各种智能产品.电器智能化已成为一场势不可挡的潮流,以崭新的姿态面对着人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快捷,本文将具体分析下智能化技术在电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民居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河北省创新推出了“新民居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模式”,该模式是以秸秆、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提供农户炊事用能为重点,实施秸秆沼气、粪便及固体有机垃圾沼气、生活污水沼气净化“三合一”配套工程建设.文章对该模式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报废汽车拆解可有效地回收再利用资源,拆解线可靠运行对于汽车拆解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拆解工艺流程,开发了报废汽车拆解线管理与监测诊断系统。系统在对拆解线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工位拆解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电流、位移等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了拆解设备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测和诊断。系统采用C/S框架,将数据的逻辑处理放在客户端,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表明,系统的客户端运行流畅,可完成对拆解线信息的管理和对拆解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诊断,同时软件界面与功能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自卸式垃圾车采用耐磨损、耐腐蚀、高强度钢及整体框架式箱体,保证常年使用不发生变形,可向后翻转,实现垃圾自卸,提高车辆的作业效率。新型锁紧机构使垃圾箱体与后门胶条可靠密封,保证各种生活垃圾在密闭的状态下收集、运输,无滴漏跑冒之忧。标准配备污水收集清洗箱,可将垃圾渗出的污水引流收集,统一排放,作业过程无污染。标准配备喷水清洗装置,可在收运垃圾的同时,清洁垃圾箱、果皮箱,有效减少垃圾收集点的环境污染。操作系统优化设计,液压回路、电控操作,耐用可靠。  相似文献   

9.
通过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ANSYS软件,旨在探究弯管入流对离心泵固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并以固液两相流为介质,对3种不同入流条件下的离心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以期获得更准确的结果。重点分析了固体颗粒在离心泵进口段运动分布情况以及叶轮内部流动特性。研究表明:进口弯管与固体颗粒的协同影响使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有大幅度下降,随着进口弯管角度的增大,固体颗粒会向着进口段外壁面以及叶片吸力面尾部集中,进口弯管为60o时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研究表明:适当增大弯管角度可以减小离心泵隔舌径向力,但在固液两相条件下,随着弯管角度的增大对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严峻现实,各地时城市生活垃圾的多种处理模式厦其各自优缺点,提出一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法。  相似文献   

11.
朱启红 《农机化研究》2007,(10):131-133
以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活化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中铬离子的吸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的初始浓度对铬离子的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温度、粉煤灰用量、垃圾渗滤液的pH值和反应时间;在最佳条件下,活化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中铬离子的去除率达88.8%.  相似文献   

12.
朱启红 《农机化研究》2007,(9):210-211,2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为此,主要研究了活化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活化粉煤灰用量对COD的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垃圾渗滤液的pH值和垃圾渗滤液浓度.在最佳条件下,活化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达95.8%.  相似文献   

13.
污泥是废水处理之后引入的二次污染,它已经成为目前环境方面急需解决的固废污染问题.结合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简要介绍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国内外一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清原县14个乡镇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分析,得出生活饮用水水质超标的指标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率分别为100%、100%、78.6%、7.1%.运用MapGIS和surfer软件绘图等值线图,模拟分析了水质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对研究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原因进行分析: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洪儒  林聪  张运真 《中国沼气》2006,24(3):36-39,42
对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卫生填埋、焚烧,特别是堆肥方法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按照城市垃圾处理工程的三个原则,堆肥法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依据山西省某垃圾混燃电厂现场运行数据,建立了垃圾与煤、秸秆混燃锅炉污染物排放过程模型,验证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混燃锅炉污染物排放过程。拟合了混燃过程烟气污染物排放多目标优化函数,优化计算得到Pareto最优解集。依据混燃温度在850~900℃时二噁英可被有效分解的工程条件,进一步从Pareto最优解集中选取了污染物排放值能够满足工程要求的锅炉混燃运行工况有效解子集,该子集表明当温度大于850℃时,随煤掺混量适当增加及温度升高,锅炉侧出口二噁英排放值已显著降低,最小值达0.012 8 ngTEQ/m3,远优于烟气最终允许排放国家标准值1.0 ngTEQ/m3及现场烟气经净化处理后测试值0.026 ngTEQ/m3,且其他污染物排放值也远低于现场锅炉侧出口实际测试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垃圾填埋及沼气收集利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在对此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等处理处置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填埋产沼技术的可行性,指出其兼有的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双重性,具有处理量大、处理费用低、可还原利用上地、能回收能源等多种优点,在我国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小粒径生活垃圾的独立堆肥适宜性,并筛选最佳堆高,本文以北京市马家楼垃圾转运站筛分后的0~15 mm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南宫堆肥厂隧道发酵仓分别以2.5、2.0、1.5和1.0 m 4个堆高进行强制通风条件下密闭静态高温发酵对比试验。通过高温发酵(8 d)前后采样测定堆肥水浸提液的电导率(EC)、腐殖酸光学特性(E4/E6)、水溶性碳(WSC)质量分数、水溶性铵态氮(NH4+-N)质量分数和发芽率指数(GI),堆肥固相碳氮比(C/N)和粪大肠菌值等腐熟度指标,并应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腐熟度评价。结果表明:0~15 mm粒径的生活垃圾可单独堆肥,且1.5和1.0 m 的2个堆体的腐熟程度最好,综合考虑后推荐在隧道发酵仓中采用1.5 m为最适宜堆高。  相似文献   

19.
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脱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氮难以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采用倒置A2/O法合并处理混合污水脱氮.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是脱氮效果的限制因素,试验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至少应保证9 h.好氧池溶解氧浓度增加对总氮去除不利;在60%~100%的范围内提高污泥回流比对有机物去除和反硝化有利;混合液回流比在100%~200%范围内增加对反硝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水温25~30℃、泥龄20 d、MLSS3 000~3 500 mg/L、HRT11h、DO 3 mg/L、R80%、r200%时,有机物和脱氮效果同步达到最优,且出水浓度均可稳定地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0.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是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综述了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主体工艺及深度处理技术,指出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几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