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密度和氮肥两因子对黄秋葵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总体来说,种植密度对黄秋葵叶片产量、茎杆产量和地上生物产量的影响呈现一致的规律.经显著性分析表明,018品系在高密度(即行株距40cm×30cm)下最佳,叶片产量达到3211.0kg/hm2,在低密度(即行株距60cm×50cm)次之,叶片产量达2860.6kg/hm2,中密度(即行株距50cm×40cm)最差;密度对021品系的差异不显著;氮肥对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差异不显著;018和021品系的茎叶比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变小.整体来说,生产上采用40cm×30cm的种植密度和375.0kg/hm2的氮肥水平可获得最大产量和最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采收期对“夏绿妃”小白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绿妃小白菜在不同种植密度、采收期条件下产量和商品性的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夏绿妃小白菜在福建省平原地区夏季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株行距7.5~15.0 cm;株行距为7.5~10.0 cm和12.5~15.0 cm时,适宜的采收期分别为22~28 d和25~31 d;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时早收有望获得较高产量,采收期延后其商品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正黄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的栽培品种。随着黄秋葵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被认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14年开始引种黄秋葵,经过2年的试验与示范,为黄秋葵在昌吉地区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黄秋葵的生长期在150天左右,采收期可长达3个月,市场经济价值高。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稀特蔬菜品种,黄秋葵的市场前景很好。黄秋葵为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圆柱  相似文献   

4.
研究毛豆套种黄秋葵模式中黄秋葵不同种植方式、种植时期、种植密度对黄秋葵产量及毛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种植时间以4月15日至5月1日较好,种植方式选择育苗移栽、种植密度3000~4000株为宜,上述综合措施处理的黄秋葵产量和成品率均较高,且对毛豆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藜麦苗菜的适宜采收期,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大棚种植、大田种植两种模式,副区为忻藜1号、忻藜6号,JLSP三个品系,裂区为22 d、30 d、38 d、46 d四个采收期,比较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采收期藜麦苗菜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结果显示,随着采收期延迟,藜麦苗菜株高、鲜质量、纤维束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升高;大棚藜麦苗菜株高、鲜质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大田种植,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大田种植,忻藜1号营养品质优,忻藜6号鲜质量高,因此,本地区大棚藜麦苗菜采收期为30~38 d,大田藜麦苗菜采收期为30 d。  相似文献   

6.
通过14个作为禽用着色剂的黄秋葵品系比较试验,分析其种子发芽率、产量(叶片、茎杆、种子)、营养成分(叶片、茎杆)。结果表明:14个品系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其中021和007-1发芽率最高,达到92.5%;叶片和茎杆平均干物质产量差异均亦极显著,004-2叶片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4948kg/hm2,018茎秆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7103.4kg/hm2;008的营养价值最高;种子产量007-1最高,公顷产量大于3000kg。综合评价,018品系作为禽用着色剂较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磷配施对沿海滩涂黄秋葵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N)肥、磷(P)肥对黄秋葵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均具有显著效应,以N肥影响最大;当氮肥为300kg·hm-2、磷肥为160kg·hm-2时,黄秋葵产量最高,且荚果单果重、果皮光合色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荚果黏度达到最高值,即黄秋葵产量与整体品质较高,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施肥量为江苏沿海滩涂黄秋葵大田种植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20,(3):46-47
为筛选出适合广东省东源县当地环境种植的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品种,以5种不同黄秋葵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的栽培环境和管理下,对不同品种黄秋葵的发芽率、株高、病虫、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五福品种发芽率较高,株高适宜,产量最高,综合表现最佳,适合在东源县当地气候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早春大棚栽培马铃薯紫罗兰的适宜采收期,针对不同采收期对紫罗兰产量和商品薯率等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85 d,平均单株植株鲜重最高;播种后85~100 d进行采收,紫罗兰的产量、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单株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台州地区,早春大棚种植紫罗兰马铃薯适宜的采收期为播种后85 d以后,可综合马铃薯价格及大田生产需要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10.
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鲜穗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授粉后24 d(即8月24日)采收鲜穗产量最高(15 492.36 kg/hm2)。兼顾品质、产量双重因素,郑黄糯2号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