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名词术语蕴含丰富的隐喻思维和独特的文化特征,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医常用名词术语中的隐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中医隐喻术语适用回译性翻译策略以保持民族文化特色,部分特殊征候术语及诊疗术语则适用科学性翻译策略以保留其医理信息避免荒唐,还有部分中医独有概念术语则可采用创造法、硬译法及音译法等规定性翻译策略加以翻译。  相似文献   

2.
理解英语隐喻是掌握英语应用逻辑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学习者,通常会采用"分析型"模式解析英语隐喻,这一问题将降低隐喻理解的准确性。本文将首先提出概念表征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制约我国学习者理解英语隐喻的主要因素,同时将依据概念表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文章以英语和维语中表示上下的概念为例,探讨了英语和维语的空间隐喻,比较了英语和维语表示数量、等级、状态、质量、时间等的异同,说明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生态显露设计概念的理解和相关理论发展的梳理,阐述生态显露设计是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的景观设计,是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以上海后滩公园和波特兰雨水花园为例,详细解释了应对雨洪等现实问题时采用生态显露设计的有效性及其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倡导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生态因素,而且还要将生态过程揭露出来,让人们更加关注和了解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对提高英语理解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隐喻性词汇的构成、隐喻的功能以及隐喻的理解三个方面来分析英语中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提出了传统隐喻观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重点评述了英语隐喻的结构特点。对隐喻进行了归类,提出四种类型并举例分析。文章探讨了隐喻与大学英语阅读的正确理解和欣赏的关系,应用前面部分探讨的结果举例阐述,继而表明英语学习过程中把握该语言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中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和行为能力等。课堂教学中要从创造课堂跨文化情境、提高文化的情感体验、培养非言语交际能力、加强多元文化对比、注重隐喻文化学习、改进现有教学方法等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荆菁 《河南农业》2016,(9):58-60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荆菁 《河南农业》2016,(6):58-60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给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教学作了探讨,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存在于商务新闻中。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商务新闻概念隐喻的英、汉互译,认为隐喻翻译与文化有很大关系,隐喻中的文化共性一般采用直译的方式,隐喻中的文化差异或文化空缺一般采用意译、非隐喻化方式、或者转用目标语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来翻译。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传播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着力从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角度,阐述中国文化遗产特色词汇的文化隐喻及其翻译技巧。指出采用异化翻译法既有助于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亦有助于实现文化交流的多元性、包容性与平等性。  相似文献   

13.
翻译实践中的两种主要策略——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对文学翻译来说,译作要尽可能传递原文的文化和语言色彩,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带有浓郁的湘西地域特征和民俗特点,金介甫先生运用异化与归化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尽量保持原语文化色彩的同时,也考虑到译入语的可接受性,这种翻译策略的成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差异和不对等性给汉英互译造成了很大困难,应在正视英汉语言文化背景差异、正确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采用音译法或音译加注法、意译法、直译法或直译与加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视角下看英汉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起着宣传产品的作用,目的是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这一目的性决定了商标翻译应遵循目的论的原则,以"信息、文化、审美、联想"等作为衡量英汉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灵活选用"音译、直译、臆造、缩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汉英语言中,数字俯拾即是。本文从精确与模糊的角度出发,阐述数字一到十的应用、辨别及其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翻译方法,旨在唤起译者对其它数字的关注。同时,其中的原则和翻译方法对其它数字的翻译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围城》吸引了无数个中外读者的目光,其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既饱含了哲理又风趣幽默。隐喻是参照一个知识领域去理解另一个知识领域,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两轮交际活动,关联则是根据彼此相关的信息来认知事物。《围城》英译本对隐喻的翻译主要表现在写人、状物、喻世议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类型,就翻译而言,新闻报道有着不同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新闻报道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出发,研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新闻报道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听力策略和听力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采用国外最新研究成果Vandergrift and Goh设计的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数据分析使用SPSS16.0分析工具。研究发现:(1)被试学生的听力策略意识淡薄,各类听力策略按使用频率顺序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2)具体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依次为个人知识、心里翻译、问题解决、引导性注意、计划评估;(3)听力策略对听力成绩有一定的预测力,其中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对成绩的预测性比较大;(4)高分组更灵活的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而低分组则倾向运用心里翻译和问题解决等策略。研究结果对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生的听力教学和自主听力训练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