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不同生长期赤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超声波协同回流提取子实体,蒽酮-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的含量。结果:现蕾后开伞前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最低,为11.2mg/g,30d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3.0mg包孢子粉弹射期间,子实体多糖含量随着子实体生长而增加,从18.2mg/g上升到24.7mg/g,此时,子实体停止生长,不再弹射孢子粉。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总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在不同水解条件下的单位质量吸光值,筛选适宜水解条件,并通过测定姬松茸(Agaricus blazei)、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和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3种食用菌的总糖含量,对筛选的水解条件进行验证;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苯酚-硫酸法的反应条件;最后选用苯酚硫酸法和费林氏滴定法分别测定4种供试食用菌的总糖含量,并进行比较。试验研究表明,食用菌适宜水解条件为:30mL盐酸,100℃水浴水解3h;优化的苯酚-硫酸法反应条件为:5%苯酚1.5mL,浓硫酸5.5mL,反应时间15min;苯酚硫酸法和费林氏滴定法两种方法测得的食用菌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因苯酚-硫酸法操作简单,且简化了前处理过程,故是国标法——费林氏滴定法较理想的替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苯酚硫酸法和间接碘量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阳楠  常继东 《食用菌》2007,29(3):58-59,61
通过苯酚硫酸法和间接碘量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两种方法测得总糖含量的结果基本一致,分别为2.04%和2.07%,其中间接碘量法测得样品中原有还原糖含量为0.80%,灵芝多糖含量为1.27%。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苯酚硫酸法,间接碘量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徐志祥  李刚 《食用菌》2000,22(3):6-8
本文以摇瓶培养的灵芝菌丝体为样品,对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时的多糖提取和测定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最终得到了一个多糖提取和测定的最佳条件,使得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多糖含量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多糖粉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品,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姬松茸粗多糖样品中的总糖含量。考察了苯酚与浓硫酸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以及显色反应的稳定性,得到了糖浓度与紫外吸光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并通过对标准品和样品的测定对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对该样品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5%苯酚溶液1.6mL,浓硫酸6.5mL。水浴温度25℃;在0.0120~0.0160g/L,糖浓度与紫外吸光度(吸收光波长488.5nm)呈线性关系(r=0.9994);对标准品测量值的相对平均误差≤1.17%。对样品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0.67(n=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9%。标准偏差s=2.80(n=4)。  相似文献   

6.
东北刺人参茎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彦武  赵国志  曲迪 《北方园艺》2011,(12):161-162
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东北刺人参茎中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葡萄糖在0.01~0.07 mg/mL的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5357X+0.0074(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78%(n=6,RSD=0.37%),东北刺人参茎中多糖含量为9.23%。该方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测定东北刺人参茎中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为试材,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水溶性多糖。测得白灵菇中水溶性多糖含量为6.76%,平均回收率为96.42%.RSD为0.67%;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黄酮类物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测得总黄酮的含量为0.68%,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0.73%。  相似文献   

8.
不同灵芝中粗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利用苯酚-硫酸法对同一菌种液体发酵的菌丝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子实体及其孢子粉中的粗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灵芝菌丝体中粗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的含量,菌丝体中粗多糖含量是灵芝老化期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的6倍,是灵芝孢子粉中粗多糖含量的2.8倍。而粗多糖在灵芝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另外,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南韩灵芝最高,达到1.58%,而紫灵芝中粗多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为1.05%。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优化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微波法提取工艺和硫酸蒽酮比色法,建立了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微波提取和检测方法。过60目筛的粉末作为样品,预浸1.5h,水提液pH8.0,料水比1:70,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20min,提取2次,然后采用90%硫酸-蒽酮法,水浴10min进行多糖比色检测。通过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实验,初步探讨了微波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灵武长枣多糖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武长枣样品经脱脂,脱小分子糖后,用蒸馏水沸水浴浸提、醇沉、洗涤得灵武长枣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用精制多糖测得其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测定灵武长枣多糖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简便可行,重现性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7.11%,所测全红灵武长枣样品中多糖含量为13.30%。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香菇多糖测定方法,比较了苯酚硫酸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香菇多糖含量的差异:两种方法均稳定可行,重现性较好。但苯酚硫酸法测定香菇多糖含量高于高锰酸钾滴定法,苯酚硫酸法不仅灵敏度高,而且回收率也高于高锰酸钾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操作也较繁琐。相对而言,苯酚硫酸法是测定香菇多糖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种灵芝液体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赤芝和松杉灵芝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赤芝和松杉灵芝进行液体培养,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干燥菌丝体多糖,通过蒽酮-硫酸法测定赤芝和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测得赤芝多糖含量为7.22%,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3.78%,液体培养赤芝生长速度比松杉灵芝快,多糖含量也比松杉灵芝高,因此,赤芝更适合用于液体培养生产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3.
探讨并优化了测定苯酚-硫酸法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多糖含量的检测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灵芝孢子粉多糖的最佳检测条件,并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测定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粉多糖苯酚-硫酸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489 nm,5%苯酚用量0.5 m L,浓硫酸用量2.5 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0 h,料液比(g·m L~(-1))为1:40,在此条件下平均回收率为99.5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0%。本试验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重复性,回收率高,并能有效减少检测试剂苯酚和浓硫酸的使用量,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个平菇品种菌丝体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实验室保藏的20个平菇菌株进行深层发酵,采用二奎林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了菌丝体中蛋白质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比较20个品种的营养含量,为后期平菇功能性深加工研究奠定数据基础。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平侧5号、黑丰268和平菇4号,分别占菌丝体鲜重的14.225%、11.966%和11.533%;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平侧5号、平菇4号和平82号,分别占菌丝体干重的1.664%、1.596%和1.381%。通过该研究发现平侧5号和平菇4号是20个品种中蛋白和多糖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深加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袋料栽培灵芝主要的药用成分灵芝多糖和三萜在不同生长时间和子实体部位的分布规律。将灵芝整个出芝过程分为5个时期,将子实体分为3个部分,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三萜和甾醇含量。结果发现灵芝多糖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降低,在空间上无分布规律;灵芝三萜和甾醇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增加,并在边缘含量分布最高。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随子实体发育有规律变化,灵芝三萜在子实体不同部位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苯酚-硫酸法对破壁处理后的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超低温冻融处理和超声波处理进行灵芝孢子粉破壁均具有效果好、成本低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增加冻结-解冻循环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多糖含量,循环次数以5次~7次为宜;将超声波处理法和超低温冻融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其多糖释放更高,效果更佳,此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毛木耳菌丝体营养优势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从保藏的9种毛木耳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毛木耳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9种毛木耳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奎林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一硫酸法进行蛋白质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9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毛木耳福建农,其蛋白质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8.99%;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毛木耳紫木耳品种,分别占菌丝体干重的2.625%。通过研究发现9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怡丹  王亮  刘冰雁 《北方园艺》2015,(24):150-153
以不同年代、不同品种的芦荟为试验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对芦荟多糖进行研究,并研究了Folin-酚A、Folin-酚B对芦荟蛋白质含量以及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对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6年生芦荟显著优于其它年份,中华芦荟多糖含量显著优于库拉索芦荟,高达3.092mg/mL;6年生库拉索芦荟全叶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优于其它年份和品种,高达0.845mg/mL;6年生芦荟全叶及凝胶中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年份,达97.70%,是药物病理等科研项目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为开发医药、美容、保健等提供优良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在破壁前后,其内的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差异。方法:采用模拟人体消化环境,用香草醛-高氯酸法[1]和蒽酮-硫酸法[2]检测孢子内的三萜和多糖含量。结果:孢子在破壁前后的三萜含量分别为0.29%和5.94%,多糖含量则分别为10.29 mg/g和11.44 mg/g;人工胃液处理的环境下,释放到人工胃液内的破壁孢子多糖含量大于未破壁孢子(0.98 mg/mL>0.62 mg/mL);沉淀再经过人工肠液的处理后,人工肠液的多糖均未检出。破壁孢子沉淀的三萜含量大于未破壁孢子(6.68%>1.58%),结论:灵芝孢子破壁后其有效成分更易于在人体消化环境内释放。  相似文献   

20.
比色法测定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中多糖和甘露醇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苯酚-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高碘酸钠氧化法建立虫草多糖和甘露醇的定量分析方法,并比较市售天然冬虫夏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在多糖和甘露醇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用比色法测定三种天然虫草和六种蛹虫草中多糖和甘露醇的含量,其多糖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7%(RSD为2.29%),甘露醇的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1.79%)。实验表明,本研究方法可用于虫草多糖和甘露醇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