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成型化肥增效剂不同用量试验表明:不同剂量化肥增效剂在砂壤土上使用,对水稻有效产效果,平均增幅为10.2%;全生育期使用纯N18kg 0.8kg化增增效剂作基肥与全生育期用纯N22.5kg,单产相当。每667m^2可节约纯N4.5kg,增加收入25元。  相似文献   

2.
沼肥施用于马铃薯的产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沼肥的不同用量和不同比例,以纯化肥为对照,各处理N,P,K有效成分总含量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在试验的用量范围内沼肥施用量越大,马铃薯增产效果越明显.以处理D,C各项产量指标最高,单株结薯数4.4个,单株薯重1.08 kg,1.07 kg,最大薯重0.45 kg·个-1,0.46 kg·个-1,产量分别达到3834.6 kg和3798.5 kg.且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效果优于沼肥、化肥或农家肥单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天补”牌集成型化肥增效剂(简称IFC),是目前全省平衡配套施肥的指定产品。化肥增效剂适用于粮、棉、油、豆、菜各类农作物,它可使粮食增产5%~15%、油料作物增产10%~35%、蔬菜增产15%~25%。化肥增效剂的最大特点如下:一是节本高效,它与尿素、碳铵、复合肥、BB肥、钾肥、有机肥等各类肥料拌施,能减少氮肥的挥发损失,促进磷、钾吸收,使氮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也就是说,使用化肥增效剂可减少20%左右的常规化肥用量;二是使用化肥增效剂可大大降低农作物内硝态氮含量,改善品质,减少污染。化肥增效剂使用方便,农业专家说,它和其它肥料拌…  相似文献   

4.
<正>机械化肥深施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农业工程;是科学施用化肥的农机应用技术;是发展“两高一优”大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1994年农业部农机化司下达我区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推广项目实施面积200万亩,(包括试点县巴楚20万亩)其中:小麦80万亩,玉米30万亩,棉花70万亩,实际完成767万亩,其中小麦219.5万亩,玉米104.5万亩,棉花213万亩,甜菜及油料作物30万亩,为计划的426%,经示范推广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肥增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为评价该项技术应用效果,探讨我区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推广的方向,试点县巴楚对“棉花花铃期,玉米全生育期化肥深施进行了对比试验,阿克苏市对小麦化肥深施进行了对比试验.一、施肥情况玉米全生育期实施化肥45kg/亩,其中:磷酸二氨15kg/亩,尿素10kg/亩,施肥深度12~16cm,棉花花铃肥,尿素10kg/亩,小麦全生育期实施化肥50kg/亩,对比实验结果如下:1.棉花花铃期化肥深施植标性状(表1)由表1看出.棉株性状随施肥深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地膜玉米施用沼肥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沼肥N和化肥N的不同用量比例设置不同处理,对地膜玉米施用沼肥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沼肥用量越大,增产效果越明显,处理A和B每667m^2产量达752.2kg和726.4kg,比对照增产33.3%和28.7%,而且等氮量沼肥施用效果优于等氮量化肥,等氮量沼肥与化肥配施效果优于沼肥或化肥单施。  相似文献   

6.
集成型化肥增效剂使用技术钟志仁荆国芳集成型化肥增效剂自90年代开发以来,经多次的室内培养、盆钵试验、盆钵小区研究、大田对比示范,现已开发出了完整的产品,形成了成熟的使用技术,并已成功应用于水稻、小麦、大豆、油菜、青菜、大蒜、葱、大白菜及茄果类蔬菜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新民洲农场、丹阳嘉贤米业稻田两地不同土壤性质条件下开展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应用秸秆速腐技术和化肥增效剂效果试验示范发现:在水稻生产上综合应用秸秆速腐技术和化肥增效剂能够带来增产,但两地不同土壤性质对应用秸秆速腐技术的效果影响较大,秸秆速腐技术应用在保肥能力较好的粘质土壤中能够增产,在保肥能力较差的砂粉质土壤上则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其合理的氮肥运筹有待进一步研究;应用化肥增效剂在保肥能力较差的砂粉质土壤中提高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邱银  杨远志 《南方农机》2017,(11):52-53
根据2016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实施指导意见》工作要求,义龙新区在德卧镇和木咱镇实施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项目涉及2个镇7个村,共1680户,其中贫困户118户,开展小麦田间肥效试验,旨在摸清在优化栽培管理条件下,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情况,探索小麦绿色攻关模式.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本试验表明:在德卧中等肥力土壤情况下,以1:0.7:0.3.按照350kg/667m2目标产量,每亩使用N肥20kg/667m2;P肥55kg/667㎡;K肥20kg/667㎡能够达到最大产量,比对照增产123.9kg/667m2,增产79.2%.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覆膜时长和氮肥施用量对免耕垄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收获后,于2013年6月实施了免耕垄播种植夏玉米,试验设全生育期垄上覆膜和拔节期揭膜两种覆膜时长与无肥(N1)、低肥(N2)、中肥(N3)、中高肥(N4)和高肥(N5)5种施氮量组合,研究了覆膜时长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揭膜与全生育期覆膜玉米生长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施氮量水平下,玉米生长的差异性显著,但中肥(N3)与高肥(N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下中肥(N3)与中高肥(N4)之间玉米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及产量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53.15g和2 184.22kg/hm2,在N4水平达到最大,单株干物质累积量为400g,产量为13 760.24kg/hm2,综合考虑效益与经济,N3(120kg/hm2)~N4(180kg/hm2)为适宜的施氮量区间,并在拔节期揭膜,是覆膜与施氮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0.
节氮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是推广高产平衡配套施肥的技术关键措施之一。在水稻生产中使用化肥增效剂———特种保护剂型作基肥与化肥拌用,能促进分蘖,增大穗型,提高产量,是一项花钱少、见效快、高产高效的实用技术,便于推广应用。扬中市土肥站在长旺农技站站办农场施...  相似文献   

11.
甘薯在每667m2施N5kg、P2O55kg、K2O,5kg条件下,拌施IFC增效剂以增产效应以施0.8~1.0kg/667m2时增产率最高,达23.17~51.0%,IFC可促进甘薯营养生长,提高单位叶面积,从而增加单株结薯率,同时增加单薯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氮肥增效剂及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采用裂-裂区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主区设3个灌水水平(W1:30mm、W2:60mm和W3:90mm),副区设3个施氮水平(N1:75kg/hm2、N2:150kg/hm2和N3:225kg/hm2),每个主区下各设一个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副-副区为脲酶抑制剂(NBPT)和双效抑制剂(NBPT+DCD)两种氮肥增效剂处理,以传统施肥处理(CO)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水水平、施氮水平及氮肥增效剂类型均对冬小麦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灌水量/施氮量的增大,不同氮肥增效剂下冬小麦产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NBPT和NBPT+DCD处理均在灌水量60mm、施氮量75kg/hm2时较CO的增产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0.23%和38.96%。回归分析和频率分析表明,NBPT处理在施氮量139~183kg/hm2、灌水量47~67mm的范围内,冬小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在施氮量162kg/hm2、灌水量为48mm时,理论最高产量为7409kg/hm2;〖JP3〗NBPT+DCD处理在施氮量149~185kg/hm2、灌水量为50~65mm时,冬小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58kg/hm2、灌水量51mm时,理论最高产量为8329kg/hm2;CO处理获得最高产量时的灌水量、施氮量区间分别为49~63mm、143~247kg/hm2,相应产量为5912~6443kg/hm2。综上,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均有明显的增产节肥效果,且以双效抑制剂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保水剂在滴灌香蕉集约化种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为蕉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传统施肥处理(CK:N 596.8 kg/hm2,P2O5312.8 kg/hm2,K2O 1850.3 kg/hm2)、化肥减量(T1处理:N、P2O5各减量55%,K2O减量50%)、化肥减量+保水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辣椒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比例。【方法】以“六十早”辣椒为试材,根据化肥减施水平设计纯化肥、减施1/6、减施1/3、减施1/2、减施2/3、减施5/6和纯有机肥共7个施肥梯度,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和偏生产力,建立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偏生产力的数学模型。【结果】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下辣椒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等存在显著性差异;辣椒产量(Y1)、PFP(Y2)与复合肥施用量(X)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为Y1=-0.032 4X2+33.936X+65 657,Y2=-0.000 002X2+0.001 8X+2.668 2。【结论】辣椒获得最大产量时,最佳复合肥施用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523.70 kg/hm2和31907.41kg/hm2;辣椒获得最大肥料利用效率(PFP)时,最佳复合肥施用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450 kg/hm2和33 75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在N,P,K肥料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了沼肥加化肥、农家肥加化肥和纯化肥3个试验处理的小香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沼肥加化肥处理与其它两处理比较,果实品质明显提高,其中可溶性固形物质含量增加1.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总糖含量分别高0.8 g.100mL-1和1.5 g.100mL-1,总酸含量低0.04 g.100mL-1和0.05 g.100mL-1,Vc含量高0.3 g.100mL-1和0.9g.100mL-1;同时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对大豆的产量结果与施肥比例、施肥水平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块最大施肥量:每亩施用纯N8.8kg;P2O56.5kg;K2O6.2kg,亩产量可达到251kg。该地块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时每亩施肥量:纯N7.3kg;P2O55.5kg;K2O5.324kg,亩产量可达248kg。这对我区在大豆上进行合理施肥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微润灌溉下不同施肥运筹对大棚番茄生长的影响,将番茄定植于大棚内的种植箱中,设置施肥浓度分别为200 mg/L(N1:全生育期浓度为200 mg/L)、200~400 mg/L(N2:苗期浓度为200 mg/L,结果期、成熟期为400 mg/L)、400 mg/L(N3:全生育期浓度为400 mg/L)、400~800 mg/L(N4:苗期浓度为400 mg/L,结果期、成熟期为800 mg/L)、800 mg/L(N5:全生育期浓度为800 mg/L)5组不同处理,测定番茄全生育期的含水率、茎粗、株高、叶面积、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等指标。研究表明:不同施肥浓度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N4、N5处理的番茄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且优于其余处理,说明施肥对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但随着施肥浓度的增加,番茄的产量及其余生长指标增长明显;施肥浓度前少后多的N4处理番茄长势及产量不弱于N5处理,因此苗期减少施肥、开花坐果期追肥与全生育期保持较高浓度施肥是微润灌溉水肥一体化种植番茄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栽培上 ,集成型化肥增效剂IFC与复合肥拌施作基肥 ,增产达 8 2 0 % ;与泥碳、鸡粪复合肥配施 ,增产效果更显著 ,分别增产18 0 %、15 5% ;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施增效剂 ,其增产效果高于有机复合肥的增产效果 ,平均增产分别为 16 75%、11 6 %。为验证集成型化肥增效剂与不同类型的复合肥混和作基施的肥效 ,根据镇江市及丹阳市土肥站的要求 ,麦溪镇农技站在站办农场的水稻田设置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田土壤理化性质 :试验田为灰黄泥土种 ,有机质 15 83g/kg ,水解氮 74mg/kg ,速效磷 13 9mg/kg ,速效钾…  相似文献   

19.
农田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培肥模式的节水增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麦秸全部还田与单独麦秸还田比较,全生育期冬小麦夏玉米共增产477.72kg/hm^2,增产幅度为3.62%,耗水量则是冬小麦季全还耗水量高于麦还,夏玉米季的耗水量全还低于麦还,二季总耗水量则表现为全还大于麦还,而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是全还大于麦还。综合种种上施氮水平与还田模式,适合当地的最佳培肥模式为:W一还+N2+有机肥,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总量为778.34mm,水分利用效率为19.00kg/(hm^2.mm)。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调亏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辽宁地区花生农田CO2固定排放的影响,于2018、2019年设置测坑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和花针期、饱果期调亏灌溉(D))下施氮量(0kg/hm2(N0)、50kg/hm2(N50)、100kg/hm2(N100)、150kg/hm2(N150))对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D处理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分别提高了7.59%、15.08%和7.16%(2年平均)。两种灌溉模式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00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花针期达到最大值。与F处理相比,D处理显著降低了花针期、结荚期及饱果期土壤CO2平均排放量及全生育期CO2累积排放量。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CO2排放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施氮水平下,调亏灌溉较充分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CO2累积排放量,DN100处理较FN100处理CO2累积排放量降低了7.51%(2年平均)。不同水氮处理下,DN100处理花生植株固碳量和产量最大,且CO2排放量较低,是花生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