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竹柏叶片及其枝条中挥发油,通过GC-MS 对其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竹柏叶片及其枝条挥发油中各检测出36和43个成分,共检测出52种物质,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0.05%和87.8%。竹柏叶片及其枝条挥发油中共有成分27种;特有成分,叶片有9种,枝条有16种。本实验结果可为竹柏提取药用原料部位的选择以及化学成分的精准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枫香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挥发油的出油量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粉碎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的最佳组合方式优化枫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枫香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打浆、不浸泡、蒸馏提取6h.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检出率为98.11%;其中萜类化合物30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28%;脂肪族成分为1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4.01%;芳香族成分为3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82%.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21.18%)、α-蒎烯(20.70%)、(E)-2-已烯醛(7.64%)、柠檬烯(7.59%)、β-石竹烯(6.08%)等.  相似文献   

3.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微波无溶剂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川产天竺桂叶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分析,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中主要组分相似,各成分含量稍有不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在时间(40 min)、精油得率(6.50 m L·kg-1)方面均优于水蒸气蒸馏法(200 min;5.46 m L·kg-1)。微波无溶剂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价格便宜、得率高、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4.
GC-MS法测定余杭栝楼根块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95%乙醇提取栝楼根块,然后用石油醚萃取得石油醚部分,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采用毛细管GC-MS法分离出128个峰,确认了其中45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2.75%.  相似文献   

5.
三种蕨类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别提取江南卷柏、海金沙和凤尾草的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分离出90、38和57个峰,确认出其中86、36、55种成分,3者相同的物质有16种,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高级烷烃、烯烃、醇、酚及醛,所鉴定的组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5.56%、94.74%和96.49%。  相似文献   

6.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柳叶红千层枝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17%以上,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54.98%),α-松油醇(10.75%),α-蒎烯(10.64%),芋烯(6.55%)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常规水蒸汽蒸馏法从瓯柑果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色谱条件: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初始温度60℃,保持2 min,然后以5℃/min的速度升至240℃并保持3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280℃.结果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共鉴定出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42%;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共鉴定出3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6%.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所提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_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具有提取快速、无需加热、能耗低、有效成分的萃取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樟树叶挥发油最佳的提取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蒸馏法、超声波辅助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樟树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MAHD挥发油得率为3.1%,略高于SDE的2.8%。4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79种化学成分,共有成分达到37种,其主要组成成分相近,主要为芳樟醇(64.156%~69.464%)、石竹烯(3.188%~3.814%)、桉叶油醇(2.559%~3.511%)、樟脑(2.015%~4.215%)等。综合分析,SDE成本投入少,简便,耗时短,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植物性挥发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马尾松土贡种源松针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马尾松普通种源松针油做对比。结果表明,土贡种源和普通种源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52%、0.60%,各分出69、75个成分,鉴定其中23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65%、94.56%,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37.673%、46.715%)、莰烯(3.724%、3.015%)、β-蒎烯(14.969%、12.978%)、石竹烯(8.242%、10.212%),除α-蒎烯含量相差9.042%以外,其他成分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孙丽艳  周银莲 《林业科学》1991,27(3):289-291
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主要产于我国西南高山林区,资源丰富,针叶富含挥发油,香味浓郁,至今尚未开发利用。本实验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总挥发油经脱水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和气相色谱-红外-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对其化学成分逐个鉴定。从分离出的约70个可见峰中,鉴定出38个成分,并对各种成分进行定量测定。鉴定出主要成分有莰烯,β-蒎烯,γ-萜品烯,樟脑,龙脑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桐栗、桐竹、桐杉 3种不同泡桐混交模式中泡桐的生长量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桐栗混交模式优于桐竹混交模式 ,桐竹混交模式又优于桐杉混交模式的结论 ,文中在分析其混交效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 3种混交模式的关键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柳杉人工林蓄积量预测模型及其在资源管理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柳杉人工林种群资源的调查资料,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立了柳杉人工林蓄积量预测的 Logistic模型。经检验拟合精度较高, 据此对柳杉资源动态进行预报, 并确定了柳杉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21a。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在广西桂柳地区推广种植的园林地被植物,根据桂柳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被植物所需具备的功能,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引种到广西植物研究所的蜘蛛抱蛋、红毛毡、秋海棠、扶芳藤、大叶萝芙木、鸡尾木、马蓝、假蒌和水田七等9种地被植物的生长状况、生长量变化、观赏价值、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参数进行比较评分。结果表明,生长状况最好、观赏价值最佳的是扶芳藤、马蓝和蜘蛛抱蛋,最差的是秋海棠、假蒌和水田七;光合速率最强的是扶芳藤和马蓝,其次为蜘蛛抱蛋、大叶萝芙木和鸡尾木;蒸腾速率最大的是鸡尾木和假蒌,最小的是大叶萝芙木、扶芳藤和马蓝。  相似文献   

15.
为给贵阳地区棕榈人工造林的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参考,以贵州省内遵义、毕节等18个市(县)的棕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育苗的方法进行培育。对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棕榈种源进行类别划分,对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种源棕榈苗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源2年生棕榈苗的高、地径、总根长、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及总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指标的变幅分别为28.78~51.09cm、8.40~21.93mm、37.41~85.02cm、14.73~41.20cm、127.13~362.82cm2、5.52~19.55cm3、902~1536、4.64~12.32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种源可分为2大类,其中罗甸、兴义、毕节为苗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的一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是低纬度和湿润地区的棕榈苗在试验区生长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得分排序的前3名分别为罗甸、兴义、毕节种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初步评价出罗甸、兴义和毕节种源为贵阳地区首选的棕榈种源。  相似文献   

16.
以移栽的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为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分析10%光照和全光照下低海拔区域引种云锦杜鹃的光合日变化,结果显示10%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蒸腾速率低于全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光照下云锦杜鹃的60.17%。两种光照下的云锦杜鹃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下降是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而10%光照下则为气孔限制引起。研究说明种植在低海拔环境的云锦杜鹃喜光的特性并不因为温度高而改变,但夏季遮荫措施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杉木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5、0.478、0.478、0.481,柳杉纯林为均匀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455。2)5种林分的大小比数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65、0.529、0.446、0.810和0.534,林分整体为中庸生长状态。3)在混交度研究中,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以零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27和0.020;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60,林分整体为中度混交;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610和0.674,为强度混交。4)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综合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FSSI大小排序为: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柳杉纯林,其排序与林分混交度排序结果一致。【结论】该地区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相差不大,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混交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柳杉人工林的密度和直径—株数分布的规律,筛选出了影响林分密度的主导因子(林今年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平均直径),并建立了林分密度预测模型。还根据西泽正久(1978)所提供的求解Weibull分布参数e的gamma和Cud数值表,对48块林令标准地的林木株数调查结果用Weibull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有33块标准地的拟合结果经卡方检验达到极显著水牛(α=0.01),有10块标准地达显著水平(α=0.05),另有5块标准地的拟合结果则不符合weibull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柳杉人上林Weibull分布函数的 b、c参数的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用易测林分结构因子建立了两个参数的预测模型。 通过建立上述预测模型,作者对柳杉人工林的结构和生长量进行了综合预测。经检验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达到精度要求,为森林资源预测、森林经营管理、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扶芳藤营养袋扦插育苗及营养袋苗移入大田的试验,探索出扶芳藤育苗的一系列技术。太原地区扦插扶芳藤的适宜时间为8月;插穗应选取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嫩枝;扶芳藤能适应太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低分子量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及其与硼酸、硼砂复配的改性液,分别对柳杉木材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表明:树脂溶液和复配改性液均对木材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且木材增重率随改性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两种改性液均能有效提高柳杉的物理、力学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