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猪肠道中抑制大肠杆菌的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平板稀释法 ,用 MRS和 M17培养基从 12头猪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 2 0 0个菌株 ,进而初筛得 38株对普通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复筛得 10株对猪源弱毒型大肠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再选出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 3株 R- 2 1- 1、R- 17- 3和 R- 2 1- 3。生理生化特性试验表明这 3株均为乳酸菌。以多粘菌素 B对弱毒型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所得的标准曲线作为参照 ,测得这 3株菌的抑菌活性分别相当于 12 80 0 ,135 0 0和 30 2 0 IU.m L-1的多粘菌素 B,蛋白酶试验、排除酸等试验判断其产生的抑菌物质中含有细菌素 ;通过抑菌谱试验证明 3株菌不仅对革兰氏阳性的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铁棍山药内生菌的分离及对白菜软腐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涂布平板法从铁棍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 CV. Tiegun)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菌菌株。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白菜软腐菌(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的拮抗作用,共得到11株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4.4%。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的菌株有4株,分别是B-2、B-5、B-6和F-8,占菌株总数的12.5%,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5mm。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结果表明:这11株菌株全为细菌,均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G+)的有4株,革兰氏染色阴性(G-)的有7株;有3株菌株为球菌,其余为杆菌。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从麦冬植被土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52株,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指示细菌,采用平板涂抹法筛选出17株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放线菌是F13、F25、F50号菌株,其抑菌圈直径在15~20 mm之间,占分离得到放线菌总数的5.77%,F13号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0 mm;采用平板对峙法进一步测定了F13、F25和F50菌株对棉花黄萎菌、番茄早疫菌和玉米串珠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F13对黄萎菌的抑菌效果较强,抑菌率为56.7%,F25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效果较强,抑菌率为41.2%.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腹泻是否与大肠杆菌有关,以9羽非洲鸵鸟粪便为研究对象,将纯化培养后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结果表明,2~9号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生长为红色、湿润的圆形菌落,1号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生长为白色透明、湿润的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镜检均为红色杆菌;9株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阿拉伯糖、麦芽糖,大部分菌株能分解山梨醇、乳糖、鼠李糖、蔗糖、棉子糖,1株菌不能发酵乳糖且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白色透明菌落,所有菌株均不能利用硫化氢、枸橼酸盐,所有菌株VP试验、尿素反应均为阴性,所有菌株MR试验、吲哚试验均为阳性,9株被检菌株均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5.
从棉花根、茎、叶部组织中分离到19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有枯抗作用的细菌,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的菌株1株.直径10~20mm之间的菌株5株,直径小于10mm的菌株13株.分离自棉花叶部组织的LC-04菌株对大丽轮枝菌V-190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时LC-04菌株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分析,该菌株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6.
奶酪中产杆菌样细菌素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RS培养基筛选奶酪中分泌细菌素的乳酸菌,并鉴定菌种。依次研究菌落形态与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牛津杯法分析抗菌谱和理化代谢物,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方法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反应为乳酸菌,菌落形态与特征为杆菌,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分离菌株为乳酸杆菌,分泌细菌素是蛋白物质。  相似文献   

7.
番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太谷、大同等地采集到3个不同品种的番茄健康植株,采用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从根、茎部共分离到65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其中的31株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叶霉病菌和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株,占菌株总数的19.4%;对早疫病菌和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株,占菌株总数的22.6%。抑菌圈半径最大可达15 mm。按抑菌圈半径大小,将拮抗菌分为强、中、弱三类。  相似文献   

8.
利用MRS选择培养基筛选开菲尔粒中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结合对理化抗性特征的鉴定、抗菌谱测定、菌落形态与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结合伯杰氏手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反应为乳酸菌,菌落形态与特征为球菌,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该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二乙酰乳酸亚种。鉴定分离为产球菌样细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同时抑制黄瓜、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天然拮抗菌,从种植辣椒的大棚土样中分离培养多种能同时拮抗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经平板对峙实验,从辣椒土样中分离出编号为LX6、LX7、LX12、LX13的细菌菌株对黄瓜和西瓜尖孢镰刀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抑菌圈显著,96h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9.3、18.2、17.4、25.5 mm和16.2、15.0、15.9、14.8 mm;盆栽试验,拮抗菌LX6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和81.2%.拮抗效果最显著的LX6菌株做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鉴定.经平板培养菌落特征、镜检、16S 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表明,所分离的拮抗菌LX6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6sDNA片段分子量为1650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黄瓜叶片中筛选抗疫霉菌效果好的内生细菌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疫病的理 论探索及防治应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黄瓜叶片为实验材料筛选内生细菌,根据待检菌株的镜检特征、 革兰氏染色反应、菌落排列方式和菌落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发酵液拮抗法实验对目标 内生细菌进行拮抗作用测定。通过 16S rDNA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目标菌株种属。 【结果】初步筛选出 32 株内生细菌将其编号为 CL1~CL3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 10 株、革兰氏阳性杆菌 13 株、革兰氏阳性球菌 9 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发现 8 株对掘氏疫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菌丝抑制率为 10.3%~54.3%,抑菌半径为 1~7 mm,对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 3 株菌株(CL7、CL9、CL15)进行发酵液拮抗实验, 结果显示其抑菌率分别为 54.4%、72.2%、63.3%。【结论】对掘氏疫霉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 3 株内生细菌(CL7, CL9、CL15)分别属于泛菌属 Pantoea sp.、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 和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sp.,其中 抑制效果最明显的为 CL9,即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可产抑菌肽的芽孢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划线的方法从土壤、泡菜、湖泥等10种样品中分离纯化菌种,利用抑菌圈法筛选出有4株抑菌性的芽孢菌,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J11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rDNA测序鉴定,表明其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并进一步测定J11的抑菌谱,结果表明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溶酪巨型球菌、戊糖片球菌、瑞士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尤其对溶酪巨型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0.13 mm,抑菌作用非常明显。J11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具有广谱抑菌效果,对常见的致病菌和腐败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性,在食品保藏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兔肠道内分离出一株对大肠杆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其鉴定到属。选用平板抑菌圈法,从兔子盲肠中分离得到64株对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对其中14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复筛,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的4株,抑菌圈直径在15mm~20mm的8株,另外2株拮抗作用较小,其中Tu-1对大肠杆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4mm。在耐受性实验中,Tu-1对酸性环境、胆酸盐和高渗透压均表现出耐受性。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与芽孢杆菌相似,将所测得的16S rDNA序列用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选取序列相似性高的菌株,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16S rDNA相似性分析,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Tu-1与Bacillus velezensis的相似性水平均达到99.77%,鉴定该菌为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3.
芒果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并且采用有效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平板培养基抑菌试验以及采后芒果果实炭疽病防病试验。结果从24个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有效抑制炭疽病菌的芽孢杆菌M35,其抑菌圈大于13mm,而且其发酵液对炭疽病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果实防病试验结果也显示,该菌株对于芒果采后炭疽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随着该拮抗菌菌悬液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提高,在浓度为1×10^8CFU/mL时,发病率为45%,病斑直径为14.1mm。  相似文献   

14.
不同中草药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板扩散法对4种中草药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野菊花、五倍子和板蓝根对两种试验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的抑菌作用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3.125%,其原液对两种试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5.5mm和16.0mm。而板蓝根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2.5%和50%,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mm和13.5mm。  相似文献   

15.
荸荠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种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67个菌株及收集的4个细菌菌株中,获得对荸荠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53株,其中拮抗细菌48株,占90.6%,拮抗真菌5株,占9.4%。选出抑菌圈直径大于30mm的37号、50号、52号3个细菌菌株进一步进行盆栽防病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44.8%、35.5%、34.6%。  相似文献   

16.
采集不同植被的土壤样本,分离得到放线菌173株。以杨梅溃疡病菌YM5为靶标菌,通过抑菌圈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性测定,获得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61株。其中YZF3菌株对YM5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32.87mm。YZF3菌株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阳性,生长温度为10~40℃。16SrRNA基因序列经校对、拼接后与GeneBank数据库中相关种属的序列进行BLAST比较,YZF3菌株为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tricini)。  相似文献   

17.
一株高效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烟田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株筛选自重庆黔江烟区的健康土壤样品的细菌,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它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8.9 mm。进一步对菌株的胞外产物进行粗提取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粗提物浓度为250μg/片时,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直径为15.5 mm;MIC法测定其粗提物的IC50为342μg/mL,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虽稍有下降,但3 d后仍能保持在70%以上。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全细胞脂肪酸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在45℃下从芦笋老茎堆肥中分离筛选出52株高温纤维素分解菌。通过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的比较,进一步获得了6株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经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试验,6株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初步鉴定为需氧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稀释分离法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放线菌336株。以番茄灰霉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放线菌L6,O5,S2,T7,A10 5个菌株,其抑菌带宽度在10.3~13.3 mm,占分离到放线菌总数的1.49%。进一步测定5个菌株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S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3.9 mm。S2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黄瓜黑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55.7%~87.7%。  相似文献   

20.
用打孔法研究不同规格的黄芪多糖对标准型大肠埃希氏杆菌、临床型大肠杆菌、标准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临床型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自提黄芪多糖对临床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 mm±0.09 mm,对其他菌的抑菌圈均在7 mm左右;市售黄芪多糖对几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 mm以下或者无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