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种市售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幼甲料(CX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稚甲料(HH组)和鱼苗专用微粒饲料(SS组)分别饲养刀鲚79 d,分析和比较3个组刀鲚幼鱼的生长、成活率、肌肉营养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显示,HH组和CX组幼鱼的增重率、增长率、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以及成活率均显著高于SS组(P<0.05);3个组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的增长从试验第16 d开始分化,且均为HH组>CX组>SS组。CX组和HH组刀鲚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HH组刀鲚肌肉中灰分含量显著低于CX和SS组(P<0.05);HH和SS组刀鲚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X组(P<0.05);3个组刀鲚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X和SS组刀鲚肝脏中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高于HH组(P<0.05);3个组刀鲚肝脏中GSH-PX的活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刀鲚能摄食配合饲料,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组成及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和淡水养殖条件下消化、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代谢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池塘套养方式,以同批次人工繁育的刀鲚1+龄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10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半咸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半咸水刀鲚)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淡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淡水刀鲚)(P<0.05),其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均高于淡水刀鲚,而对脂肪的消化有所减弱。其中,半咸水刀鲚的4种内脏器官的淀粉酶(AMS)活力均大于淡水刀鲚,但差异不显著(P>0.05);胃和肝中蛋白酶活力均显著大于淡水刀鲚(P<0.05),肝和盲囊中脂肪酶(LPS)活力均显著低于淡水刀鲚(P<0.05)。半咸水刀鲚的AMS、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而LPS活力大小顺序为肠>盲囊>胃>肝;淡水刀鲚的AMS、蛋白酶和LPS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半咸水刀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全人工繁育刀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淡水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全人工繁育刀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刀鲚为白天摄食类型鱼类,在白天晨昏阶段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很少摄食。河虾、轮虫和桡足类是刀鲚幼鱼较理想的天然饵料,虾类和轮虫在其食物中的占比分别为37.52%和43.87%,在养殖池配套投放河虾能改善刀鲚在冬季饵料缺乏时期的摄食状况。刀鲚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方程为:W=0.095 7L1.536 6,R~2=0.803 2,呈不等速增长;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体长和体质量上升趋势减缓,体长(L)与养殖时间(t)表现为线性相关:L=-0.0004t~2+0.127 6t+2.798 6(R~2=0.990 3),体质量(W)与养殖时间(t)的相关方程为:W=-0.000 2t~2+0.056 4t+0.370 9(R~2=0.995 7)。试验期间,随着温度的下降,刀鲚的特定生长率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建议在人工饲养刀鲚过程中,冬季可适当添加浮游生物及河虾等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 设定0.30.540.961.68 3 mg/L 5CuSO4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 以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指标, 并通过观察肝、鳃组织病理变化来研究Cu2+污染对刀鲚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刀鲚幼鱼随Cu2 + 浓度升高毒性效应逐渐增强, 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0871.0621.0420.967 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 67 mg/L。刀鲚幼鱼暴露24 h之后, Cu2+浓度处理组(0.1, 0.2, 0.3 mg/L) CAT活性、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 暴露48 h, 各组CAT活性下降, 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 下降幅度与Cu2 +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SOD活性提高显著(P<0.05); 暴露72 h, SOD活性有所下降, 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1.68 mg/L3 mg/LCu2+浓度对刀鲚幼鱼的鳃和肝都造成严重的损伤, 暴露在高浓度组(3 mg/L)中的刀鲚, 其鳃上皮细胞肿大变性, 鳃小片几乎全部脱落; 肝呈黄色, 超微结构发现肝细胞明显增大, 线粒体空泡化, 胞质中出现空泡和大量脂滴, 表明Cu2+可诱发刀鲚出现脂肪肝综合征。SODCAT活性变化以及鳃、肝结构变化都反映刀鲚幼鱼受伤害的程度, 可用作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普通膨化配合饲料和特种绿色膨化配合饲料对美洲鲥幼鱼生长特性、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以人工繁育的初始体质量为(2.81±0.61)g的美洲鲥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并测定了幼鱼的生长和酶活指标。试验结果显示:普通膨化配合饲料组(CF组)美洲鲥幼鱼体质量的增长速度快于特种绿色膨化配合饲料组(SF组),CF组幼鱼的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肥满度均显著大于SF组(P<0.05),饲料系数则显著小于SF组(P<0.05),CF组和SF组幼鱼的摄食率分别为3.31%/d、3.38%/d,成活率分别为98.50%、98.83%,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酶方面,CF组幼鱼的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活力均显著大于SF组(P<0.05),而胃蛋白酶(PPS)活力显著小于SF组(P<0.05),两组间胰蛋白酶(TPS)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特异性免疫酶方面,SF组幼鱼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大于CF组(P<0.05),两组间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光周期对卤虫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光周期(0L:24D、6L:18D、12L:12D、18L:6D和24L:0D)下培养河北大清河盐场的卤虫,结果表明:卤虫的摄食率有随着光周期缩短而下降的趋势。大清河盐场的卤虫在不同光周期下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显著,6L:18D组的成活率最高。建议在短光周期下培养卤虫。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幼鱼[(29.99±2.60) g]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化学组成、消化能力、抗氧化能力及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6个盐度梯度,分别为10、15、20、25、30和35,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实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盐度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最大值均在S4组,显著高于S1和S6组(P<0.05),存活率在不同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同WGR相似的变化趋势。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S3和S4组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1和S6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3和S4组较低,显著低于其他4个实验组(P<0.05)。随盐度升高,血清中谷草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饵料中添加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及二者的组合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饵料利用率的影响。在水温14.0~18.5℃将144尾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0.53±0.10)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2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对照组)和在每千克基础饵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的组合酶(试验组)。计42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 P<0.05),且添加组合酶的特定生长率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6.30%;但摄食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菱鲆幼鱼的鱼体水分、粗脂肪、灰分和能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鱼体粗蛋白含量均有增加(P>0.05),且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组合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干物质、粗蛋白、磷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磷和能量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氮、磷贮积率,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添加组合酶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饵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未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但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原理,2011年4月16日至11月15日在面积33.3km~2,水深2.5m,盐度0.5~0.7,碳酸盐碱度2.5~2.7mmol·L~(-1)池塘中,研究三种不同混养模式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存活、生长、免疫相关酶活及水质变化:模式A主养鲫,混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B主养鲫和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混养鲢和鳙;模式C主养鲫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混养鲢和鳙,为探索异育银鲫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提供参考。养殖期间,每月定期监测池塘的水质,养殖结束后称量鲫的体质量,统计产量,计算存活率,并检测血清和肝胰脏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显示:模式C的p H在养殖前期要高于模式A和模式B,但氨氮、亚氮、活性磷、叶绿素a大部分时间内要显著低于后两者;模式A和模式B的水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模式A和模式C鲫平均体质量分别达(508.5±26.5)和(516.5±35.0)g,显著高于模式B的(473.0±31.5)g;三者间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模式A最高(95.14±1.47%),模式C最低(86.28±2.16%);模式A血清和肝胰脏中的SOD显著高于模式B和C;模式A血清中的POD水平也很高,与模式B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模式C。结论:模式A中的鲫生长速度更快,存活率更高,抗氧化能力更强,模式A相较于模式B和C鲫养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知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和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后吸器与体前区分不明显,含有四对不对称的吸铗,其中一侧的前2个开放几丁质吸铗明显大于其余6个封闭的吸铗,虫体尾部带有二对端钩,卵两端具有较长的极丝。序列分析显示,林氏异钩铗虫与六棘异钩铗虫相似度为100%,邻接法构建分子进化树中处在同一分支。经形态及分子综合分析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对刀鲚在进化过程中因核心基因家族改变而产生的特殊机制的了解。实验利用比较基因组学,通过比较刀鲚及其近缘物种斑马鱼、三刺鱼、青鳉、红鳍东方鲀和绿河鲀基因组,鉴定刀鲚基因家族;利用CAFév 4.2软件进行基因家族扩张和收缩分析;最后将鉴定的扩张基因家族基因与GO、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刀鲚具有11 872个基因家族,包含16 470个基因,有2 963个基因未形成基因家族。同其他5个物种相比,刀鲚有150个特有基因家族,包含419个基因。刀鲚扩张和收缩基因家族分析结果表明,刀鲚有1 200个基因家族扩张了,7 543个基因家族收缩了。刀鲚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有39个,包含508个基因;显著收缩的基因家族有36个,包含21个基因。刀鲚显著扩张基因家族GO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细胞、细胞组分等。KEGG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紧密连接、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心肌收缩、细胞黏附分子等。与渗透压调节相关的通路有紧密连接、心肌收缩等;与生殖洄游行为相关的通路有GnRH信号通路、嗅觉转导通路等。对显著扩张基因家族基因进行基因组定位,结...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域刀鲚形态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取采于黄海吕泗渔场(吕泗群体)和大沙渔场(大沙群体),长江口崇明岛(崇明群体),长江芜湖江段(长江芜湖群体),钱塘江口舟山东霍山(舟山群体),黄河东营江段(黄河群体)的刀鲚,测量全长、体长等14个可量性状和20个框架结构数据并计算肥满度。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水域的刀鲚所测得的形态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雌雄刀鲚在体长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肥满度上雌性显著大于雄性,在反映躯干纵向长度的性状和框架结构上,雌性也显著大于雄性;两个黄海群体的形态与长江崇明和芜湖群体最为接近,与舟山群体和黄河群体都有显著差别,显示黄海群体最有可能洄游进入长江,与长江两群体间具有关联性;而舟山群体和黄河群体可能较独立于其它群体,关联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嗅觉是鱼类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工具,可能参与生殖洄游的过程。嗅觉由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基因所编码的受体蛋白识别气味分子所引发,主嗅觉受体(MOR)基因是数量最大的一类嗅觉基因,可识别水溶性气味分子。为了弄清刀鲚定居型与洄游型种群的主嗅觉基因差异,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洄游型刀鲚MOR-2AK2基因,其开放阅读框长度972 bp,为单外显子结构,可编码32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表明,MOR-2AK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7个疏水性的α-螺旋跨膜结构,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对10种组织所作的定量分析表明,MOR–2AK2基因在嗅囊和性腺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器官,并且嗅囊中的表达量还高于性腺中的7~25倍。MOR–2AK2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性别差异,其中雌性嗅囊中的表达量约为雄性中的2倍,但精巢中的表达量却约是卵巢中的2倍。序列分析显示,MOR–2AK2基因的5′-UTR区域存在着一段微卫星序列(GT)5,其中定居型多出洄游型14个碱基(GTGTGTGTGTGTTT),这导致了二者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仅为84%。这些结果表明,MOR–2AK2基因不但与嗅觉功能有关,也可能参与了刀鲚的性腺发育或生殖洄游过程,同时也可能与定居型种群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施永海  徐嘉波  袁新程  杨明  张忠华  谢永德  税春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06-129606
为了探究半咸水和淡水养殖模式对刀鲚营养积累的影响,采用生化实验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半咸水(盐度10~15)和淡水(盐度0.4~1.0)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下刀鲚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半咸水组刀鲚肌肉的粗脂肪含量(7.27%)显著高于淡水组(4.30%);半咸水组的刀鲚肌肉的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72.54%和1.32%)均显著低于淡水组(76.85%和2.06%),二者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除了色氨酸和胱氨酸在两种模式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16种氨基酸在半咸水组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淡水组。半咸水组的刀鲚肌肉的TAA、EAA、HEAA、NEAA和DAA均低于淡水组,而EAA/TAA和EAA/NEAA在两种模式之间无显著变化,半咸水组的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比率(DAA/TAA)(40.32)显著低于淡水组(40.68)。半咸水组的刀鲚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58.59)低于淡水组(72.04),而F值(2.44)高于淡水组(2.35)。在检出的28种脂肪酸中,有11种脂肪酸的含量在两种模式之间有显著差异。在主要的脂肪酸中,半咸水组刀鲚的C16:0、C18:0、C18:1n9c、C22:5...  相似文献   

16.
徐钢春  杜富宽  黎燕  张勇  徐跑 《水产学报》2016,40(8):1186-1194
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鱼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按照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的剂量注射LHRH-A2,刀鲚亲鱼死亡率为16.67%±3.34%;存活刀鲚亲鱼群体中,效应时间为21~24 h,催产率为83.33%±3.34%,受精率为75.06%±6.19%。注射催产素21 h内,血浆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甲状腺素(thyroxine,T4)、皮质醇(cortiso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lactate)在人工催产过程中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三碘甲腺原氨酸(three iodine thyroid,T3)、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l–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K+、N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比较以上血浆指标在产卵组和未产卵组的实验结果,产卵组形成高皮质醇、TP、TG、渗透压、Na+、K+的血浆环境和低E2、催乳素、乳酸、T4、T3、Cl-、ALT、AST的血浆环境,而未产卵组的这些指标与产卵组相反。结果表明,人工催产过程对肝脏、肾脏等正常功能造成了影响,从而抑制催产素LHRH-A2对卵子的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人工催产应激对刀鲚雌鱼成功排卵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刀鲚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丽  唐文乔  张亚 《水产学报》2019,43(4):790-800
为阐明长江刀鲚体内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的转化规律,本研究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采自长江下游不同发育时期(Ⅲ~Ⅴ期)的雌性刀鲚洄游群体的脂肪酸进行测定,对各类脂肪酸在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雌性刀鲚从Ⅲ期发育至Ⅴ期,卵巢总脂肪酸含量上升了148.89 mg/g,而肌肉和肝胰腺总脂肪酸含量则分别下降了109.57和160.58 mg/g。不同发育时期,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含有3大类2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9种。所有脂肪酸中,以油酸(C18:1n9c)的含量最高,占各组织脂肪酸总量的18%以上。分析发现,在Ⅲ期至Ⅴ期发育过程中,雌性刀鲚肌肉中的C18:1n9c下降了86.36%,卵巢中则增加了2.62倍;必需脂肪酸C18:2n6和C18:3n3在肌肉中分别下降了74.00%和82.26%,但在卵巢中分别增加了225.87%和183.96%;肌肉中DHA (C22:6n3,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减少了2.6倍,而卵巢中却增加了近3倍,表明这些脂肪酸与繁殖活动的关系很密切。研究还发现,Ⅳ期和Ⅴ期卵巢中ARA (C20:4n6,花生四烯酸)/EPA (C20:5n3,二十碳五烯酸)的比值均小于0.46,可能预示着长江刀鲚有较好的卵子质量。  相似文献   

18.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简称"保护区")位于刀鲚洄游区间的上段,生态环境优良,为掌握其刀鲚资源现状,于2018年4-7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刀鲚资源密度分别为(0.09±0.07)尾/(104 m3)和(4.46±3.43) g/(104 m3);刀鲚体长优势组为250~300 mm,体重优势组为<50 g。整体上,保护区刀鲚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刀鲚小型化趋势明显。刀鲚洄游的时间特征显示,长江安庆段刀鲚主要洄游期为4月初至7月,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洄游后期刀鲚规格有增大趋势。空间上,刀鲚资源密度表现为保护区核心区高于实验区。此外,刀鲚性别和性腺发育情况抽样结果显示,整体上刀鲚雌雄比为1.02:1,但时间上雌雄比变幅较大,早期雄性个体较多,后期雌性个体较多,雌雄性腺主要发育期均为III期,6月开始出现发育至V期的个体;此外本研究捕获到摄食刀鲚,其数量占比为6.38%。本研究积累了长江禁捕前保护区刀鲚资源的系统数据,旨为后期刀鲚资源恢复评估和保护区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辉辉  涂晨凌  唐杨  黄永春 《水产学报》2017,41(11):1766-1778
研究复方中草药(葛根、黄连、金银花、板蓝根、黄芪、甘草、柴胡、当归、山楂、陈皮和茯苓)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因子活性及抗WSSV的影响,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4%、0.8%、1.2%、1.6%和2.0%该复方中草药,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体质量(0.026±0.007)g]28 d(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0尾),每隔1周随机采样10尾/桶测量体长、体质量,并取肝胰腺用于生长指标(WGR、SGR、FR和SR)、相关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SOD、GPT和GOT)及MDA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均有提高,其中0.8%和1.2%添加组效果最佳,差异显著;且饵料系数显著下降。对虾肝胰腺消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免疫相关因子(SOD、GPT和GOT)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高酶活性逐渐由高添加量组向低添加量组移动,其中以0.8%和1.2%添加组效果最佳,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0.4%,0.8%和1.2%添加组MDA含量差异显著下降。对照组和0.4%添加组对虾经投喂感染WSSV后全部死亡,但0.4%添加组对虾第1尾死亡时间、50%死亡时间以及100%死亡时间分别比对照组延后8 h、16 h和8 h;0.8%添加组成活率最高(33.3%),与其他组差异显著。复方中草药能促进对虾生长、消化,提高免疫和抗WSSV能力,其中以添加0.8%和1.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