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2.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现有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位地理状况、土地利用率、社会、经济方面构建怀柔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修正理论整理潜力,计算出各乡镇的现实整理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级,最后针对各分级提出统筹建议。结果表明:怀柔区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186.45m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总面积总体偏大,超出国家标准。经过修正,怀柔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628.56hm2,呈现不同特征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大的是庙城镇,潜力规模为131.42hm2,最小的是杨宋镇,潜力规模仅有3.22hm2。根据各乡镇整理潜力大小将怀柔区分为3级,Ⅰ级区整理潜力最小;Ⅱ级区次之;Ⅲ级区整理潜力最大。本研究的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怀柔区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域差异,对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得出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客观依据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理论支撑。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法对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然后采用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对其进行修正,获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整理潜力和南岸区实际情况,对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进行了规划,并制作2020年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权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近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247.21 hm2;中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9574.23 hm2;远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852.51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标准方案法得到重庆市荣昌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县21个行政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进行评价,以评价分值为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并提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120.71 hm2,该测算结果融合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点,更加合理;有4个主成分对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具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大小、整理基础条件和农户意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优先度评价避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布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安排,对西南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有序的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玉门市农村居名点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法对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类型可以划分为3类。其中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573.58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56.93%,主要分布于清泉乡、柳河乡、昌马乡、花海镇、赤金镇;较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908.90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32.89%,主要分布于下西号乡、黄闸湾乡、玉门镇;暂不适宜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81.48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0.18%,主要分布于柳湖乡、小金湾乡。通过分析得出其适宜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状况、交通便利程度、居民点分散度等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玉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将对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及评价分级,针对德令哈市各乡镇的自然性影响因素、经济性影响因素、社会性影响因素、生态安全性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性影响因素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基于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方法相互结合,获得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对全市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1)综合修正后,德令哈市各乡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91.77 hm2,整理增加耕地系数为1.8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德令哈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分为4级。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和分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笔者以瑞金市为例,以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为基础,采用“三级标准”制,运用户均宅基地标准法计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农村居民点,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其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2012年临夏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测算南塬乡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实现潜力,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别计算各村居民点形状、规模和分布3个方向的景观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各景观指数贡献率的基础上引入综合景观特征值,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类型尺度上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综合景观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可实现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一半;(2)受地形影响,南塬乡各村居民点斑块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景观特征值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各景观指数对整体格局的影响;(3)综合景观特征值和可实现潜力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景观特征值越高说明居民点斑块越规则,其整理潜力越小,例如江家寨村综合景观特征值最高为1.409,但其可实现潜力仅为2.23 hm2。  相似文献   

10.
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13-317
随着淮南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用地整理潜力受限条件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已成为解决用地矛盾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笔者在分析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计算,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到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605.65 hm2。最后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通过分析得出,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在各种推动因素作用下,应尽快有效地对居民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1.
宋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29-133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的可行性,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标准。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通过农村宅基地挖潜的可行性分析推定,农村宅基地数据主要来源于农户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宅基地可以划分为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2个类型,生产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内的种植、养殖以及农机具存储用地,生活用地主要包括起居室、堂屋、粮食储存等用地;(2)在保障农民必要生产和生活用地的基础上,舒兰县农户的人均农村宅基地标准在162.46m2左右比较合适;(3)通过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推定,舒兰县合理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应在232~295m2之间。人均150m2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缺乏挖潜的可行性,标准应该按照保证农民正常生产与生活需求的原则确定。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提供前期研究。借助Mapinfo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潜力测算,借助GIS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对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分析。笔者研究将河南省划分为十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同时确定了河南省五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土地价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借助土地流转与整治平台被不断盘活,而土地流转与整治过程诱发的农村土地价值转移和转化,促使农村土地价值体系构建成为目前土地利用决策和耕地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耕地价值和宅基地价值两个层面,论述了农村土地价值构成体系与估算方法。研究表明:(1)耕地价值体系框架已成型,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等物质价值和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馈赠价值等精神价值。但由于对土地价值认知的不足,通常重经济价值、轻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而忽略发展权价值与精神价值;(2)宅基地价值体系尚不清晰,从产权价值和资源价值来看,其亦可分为承载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权价值;(3)从估算方法来看,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在耕地价值估算中应用较为成熟,但宅基地价值估算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定性探讨。为此,农村土地价值体系重构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产权和土地利用形式上的特殊性,进一步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内涵,而农村土地价值测算中应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并借鉴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研究成果,创新宅基地价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闲置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文登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历史回顾方法探讨了文登市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1990-1996年间文登市农村宅基地闲置面积的扩展以点状扩展为主;(2)1996-2006期间文登市农村宅基地闲置面积以面状扩展为主;(3)在1990-1996-2006时段内,文登农村宅基地闲置扩展贡献率和增长率变化最大的是环山办、汪疃镇和龙山办地区;(4)人口减少、经济发展以及宅基地管理政策不完善,是文登农村宅基地闲置扩展的主因;最后认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实现宅基地流转,是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市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夏  赵敏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179-183
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现状3个方面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的制约,通过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成对比较和层次分析法,对天水市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进行修正测算,得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专项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总面积为2084.11 hm2,各乡镇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17~0.77之间,修正后潜力总面积为978.6 hm2;其中潜力较大的乡镇依次为玉泉镇、皂郊镇、藉口镇和平南镇。由于受现实条件的限制,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修正后潜力占理论潜力的46.95%,应根据各乡镇潜力大小和现实转化能力,合理有序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土地整治规划及工业、商业等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采用调查和统计方法,测算了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结果表明:从潜力来源类型看,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从潜力来源组合的区域分异看,广平县可分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区、耕地整治开发区、耕地整治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点整治区。由此得出,优先安排广平镇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及东张孟乡沙荒地开发项目,适度推进其他乡镇耕地及农村居民点整治,制定鼓励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开展土地复垦的政策,而无需安排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