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家蚕病毒病种类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34-234,236
介绍了4种常见的家蚕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了解家蚕病毒病的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防治家蚕病毒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桂辉  黎明  李尧方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66-267,274
在养蚕生产中最常见的病毒病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介绍了家蚕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的发病规律、病征、病程,并提出了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家蚕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太兴 《农技服务》2009,26(8):110-110,113
介绍了家蚕病毒病(即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的发病症状、病程、传染途径,并提出了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文摘编     
86009山东部分地区农家自发家蚕软化病病毒性状分析王裕兴等(养蚕教研室)/《蚕业科学》1985,40。本文对山东省生产中发生的家蚕软化病病毒的性状,进行了抗原性和病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抗原性分析采用中和试验和双向免疫扩散两种血清学方法,病原性分析从对不同蚕品种感染性及病毒对热的稳定性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认为,已收集的宁阳、兖州、烟台三株病毒均非传染性软化病病毒,而是家蚕浓核病病毒。从而证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家蚕  相似文献   

5.
家蚕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依其病原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亦称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亦称质型多角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之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发病规律,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软化病感染家蚕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感染软化病的家蚕碱性磷酸(ALKP)的活力并研究酶组织病理学,通过ALKP活力测定证实感染黑胸败血病的软化病家蚕ALKP,活力变化的规律与正常家蚕相似而单位更低.石蜡切片显示感病家蚕丝腺组织内充满丝胶类物质,家蚕吐丝结茧受阻.用冰冻切片法以ALKP反应底物对病蚕的丝腺组织进行活性测定,显示出感病家蚕的丝腺内外膜均呈现较强的酶反应,暗示了膜上活跃的磷酸转运系统.而脂肪体内的某些部位也呈现出点状深着色,证明脂肪体内含有ALKP,合成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家蚕脓病主要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是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3种类型。1.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症状在整个养蚕过程中,如饲养处理不当,都容易发生血液型脓病。根据病毒寄生在家蚕的部位不同,血液型脓病传染途径分为病毒经口食入和从蚕体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8.
<正> 桑蚕流行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等。这类病害严重制约蚕业生产。尤其以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为严重。目前,尚未有特效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家蚕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病症,依其病原物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症状,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蚕农损失。1发病原因1.1病原物的存在。在蚕桑生产中,病死的蚕及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肠道病是家蚕体内细菌比例失衡而引起的细菌性软化病,其中肠球菌是引起该病的致病菌,给蚕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本文分析了家蚕肠球菌的发病经过、症状及原因。就养蚕实践经验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广大蚕农防治家蚕细菌性肠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桑蚕几种常见病毒病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脓核病等。这些病害严重制约蚕农生产。尤其以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为严重。目前.尚未有特效药能治疗病毒病。但是,可以通过综合防治的办法来控制其发生蔓延。为此,笔者特将桑蚕几种常见病毒病的识别和防治技术推荐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0,(8)
南方初秋一般高温多湿,不太适宜蚕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桑叶叶质较差,加之春夏两季蚕病原物积累较多且致病力较强,故秋蚕比较难养,易发病,单张产茧量低茧质差。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夺取丰收。1.三防:防蚕病、防饥饿、防闷热(1)秋蚕易发生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消毒药品以新鲜石灰、漂白粉、福尔马林为主。要认真搞好养蚕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常州市金坛区中肠性脓病、细菌性败血病、血液型脓病、白僵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等常见蚕病的发生与防治,以期为蚕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称细胞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是一种病毒性蚕病。近年来施甸县家蚕血液型脓病逐年增多,已成为该县家蚕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在各个蚕期均有发生,随着养蚕批次的增加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01,(7)
1.病症诊断家蚕病毒病根据病原及病症表现可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血液型脓病的症状较易识别,病蚕的体躯或节间膜处明显肿胀,体色乳白,常爬伏在蚕匾边缘,体皮易破常流出乳白色混浊血液。中肠型脓病发病后群体发育不齐,病蚕个体小,胸部呈  相似文献   

16.
<正>1、病毒病由病毒引起的蚕病,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等。1)核型多角体病核型多角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病原为桑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科。春蚕期较多发生,经  相似文献   

17.
天蚕病害主要有3种类型,即核型多角体病(俗称脓病)、细菌性中毒软化病(俗称软化病)、微孢子原虫病(俗称微粒子病),上述病害对天蚕危害性非常严重,尤其是脓病和软化病,一般发病率为50%,严重年份可达80%.微粒子病,蛾期检出率为10%左右.为促进天蚕养殖业的发展,有效利用这一珍贵的物种资源,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避免病害在幼虫期的发生,笔者就上述3种病害的病原、病症、传染规律及预防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软化病(FV)俗称空头病,是病毒病中传染性较强、蔓延较快的一种病毒病.目前在养蚕过程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对种茧育的质量和产量造成很大影响.所谓"诱发",是由于蚕体经受不良条件刺激后,生理上极度虚弱,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蚕儿对病毒的抵抗力,所以,在微量病毒存在的情况下,也能被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9.
影响春柞蚕生产的蚕病主要有脓病、软化病和微粒子病。病毒传染蚕病的途径有食下传染、创伤传染和母体传染几种,在生产实践中,下列几种情况易诱发和传染蚕病。  相似文献   

20.
郑健 《当代农业》2001,(7):18-18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养蚕,蚕容易发生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这两种蚕病发病规律相似,一批蚕种往往同时发生,蚕农把它们统称为“白口病”。蚕患病后群体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个体瘦小,食桑量减少,行动不活泼,粪便变形并有粘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