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单14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室育成的竖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黄粒玉米单交种。适应我国东北、西北、华北、黄淮、南方玉米区20多个省区种植。199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1998年通过国家审定和宁夏、安徽审定;1997年被国家...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带材料Sw1改良了2个黄改系材料岱18与256,田间鉴定被改良材料穗行间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穗行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说明通过育种手段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川单13号,组合为478/18-599,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选育,2001年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为平丘区玉米杂交种区试对照种。为确保杂交种纯1抉选最优的自交株其作法是以它的双亲478和18-599互为测验种,在选株自交的同时,用其花粉与对方测交,我们各自编号自交了350穗,遂得50个自交果穗和相对应的测交种,经过精选各保留了30个自交穗及其相对应的测交种。自交果穗的种子予以保留,测交种进行田间鉴定,抉选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478和18-599自交株,供生产育种者种子之用。2单穗繁殖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在抉选的478和18-599最佳自交植株中,提取…  相似文献   

5.
石彩糯1号是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的彩色糯质玉米杂交种,该品种2002-2003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玉米区试连续两年品尝专家评价第一,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1]。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40cm,穗位130cm,穗长17~20cm,穗粗4.8cm,穗行数14~16行,结实性强,一般无秃尖,子粒黑、白、紫三色相间,排列整齐;果穗锥形,穗轴白色。夏播全生育期95d左右;春播生育期115d左右。该品种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对引自德国的品种‘16亲10188’、大穗抗病种质‘YB’等2个小麦种质的育种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利用西南麦区主栽品种和地方品种分别与其杂交组配,并对其F1代及其亲本进行产量、抗病相关性状的调查。‘16亲10188’具有矮秆、多粒、抗条锈病、抗白粉病的特性,在F1组合中,其矮秆表现为部分显性,高穗粒数表现为隐形或部分显性,条锈病抗性表现为显性,白粉病抗性表现为隐性;‘YB’为大穗、寡分蘖、抗条锈病、抗白粉病材料,其长穗表现为部分显性,寡分蘖表现为隐性,穗粒数、粒重性状在F1中表现为杂种优势,抗白粉病表现为隐性。‘16亲10188’的降秆、条锈病抗性在育种中可以进行早代选择,高穗粒数、抗白粉病性状可以在高代系群体中进行选择;‘YB’的F1组合在产量上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可作为杂交小麦育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电子束辐照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果,本研究分别利用剂量为200、300、400 Gy电子束对2份玉米自交系‘18-599’、‘K169’种子进行了辐照诱变,分别获得诱变株系(M_3)32份、21份,并对诱变株系和对照株系当代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2份玉米自交系诱变M_3株系株高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穗位高与对照有差异显著的株系较少;主要雌穗性状诱变集中体现在穗长和穗行数,‘18-599’M_3株系的穗长和穗行数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雄穗性状诱变效果因材料不同有差异;电子束辐照对油份和淀粉含量的改变效果较好,而2份自交系诱变M_3株系与对照的蛋白质含量均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应用于玉米诱变育种可以引起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为利用电子束开展玉米自交系诱变育种以及玉米种质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承玉358玉米杂交种是由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东华北区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9006号。承玉358春播128d,与郑单958相当,需要有效积温2750℃。株高286cm,穗位123cm,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8cm,穗粗5.6cm,穗行16-18,子粒黄色、马齿型,白轴,出子率84.2%,百粒重38g。高抗丝黑穗病、玉米螟,抗大斑病、灰斑病,中抗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每667m^2平均产750kg,并具有1000kg以上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紧凑型玉米的增产机制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分析总结了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特征以及紧凑型玉米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它具有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小,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群体光合势高,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这是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而且在高密度下,紧凑型玉米植株个体间竞争小,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该类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高密度下,株型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也是进行紧凑株型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紧凑型玉米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从多个性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山东高产玉米育种选育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4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资料,通过对高产玉米品种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山东高产玉米育种最佳选育目标,为指导高产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山东高产玉米育种综合选育目标为生育期100.1~104.0d,株高250.1~270.0cm,穗位高110.1~120.0cm,穗长17.1~19.0cm,穗行数14.6~15.5行,穗粒数520.1~560.0粒,千粒重330.1~350.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