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2006,(11)
余姚榨菜获殊荣浙江省余姚生产的酱腌菜(榨菜)今年首次进入中国名牌评选目录,共有5个品牌入选。“国泰”和“铜钱桥”两个榨菜品牌,双双获得中国名牌的殊荣。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余姚榨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榨菜市场的50%以上,余姚成为国内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目前,余姚榨菜  相似文献   

2.
余姚是“中国榨菜之乡”,榨菜种植面积约15.6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进一步提高余姚榨菜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选用了“丰山牌”榨菜专用肥,于2001年9月开始在余姚市小曹娥镇曹一村的240亩榨菜地上进行肥效试验。榨菜专用肥的核心物质是高效微生物态氮(MMN),它是高效有机天然生物肥料,是浙江大学最新研制的,2001年1月12日浙江  相似文献   

3.
<正>具有洞庭"鱼米之乡"的南县,跨入新世纪以来,蔬菜产业快速崛起,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公顷,年产蔬菜6.8亿公斤,产值2.6亿元。其中榨菜、冬瓜、南瓜、大葱等品种是南县蔬菜发展的特色品种,种植面积、产量居湖南省之首,产品辐射全国26个省市,年加工蔬菜成品8.6万吨。榨菜基地南县每年种植榨菜5300~6600公顷,年产榨菜20万吨,目前正是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继重庆涪陵、浙江余姚之后的全国第三大主产县。主产乡镇武圣宫镇,全镇冬季种植榨菜1400公顷,带动  相似文献   

4.
随效益农业发展,素有榨菜之乡之称的余姚市,榨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是余姚市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省榨菜产区大范围发生白锈病。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严重年份发病率可达50%以上;尤其是2002年榨菜白锈病在我省的慈溪、余姚和上虞等产区大爆发。为有效防治榨菜白锈病,作者于2001-2003年对榨菜白锈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01,(8)
位于宁绍平原的余姚市泗门镇从1998年冬开始,把长期种植在棉区旱地的榨菜移到稻区试种,获得成功,三年间累计推广面积5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亩产3423千克,亩产值961元,净收入681元,而且榨菜瘤茎病斑少,空心率低,品质优于棉区旱地种植的,效益显著高于种植油菜。稻板榨菜收获后种植早稻可不施或少施肥料,早稻还可增产12.3%。2000年,余姚全市稻区冬季种植榨菜面积达到了1.2万亩。稻板榨菜的推广为加快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  相似文献   

6.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1996,(12)
近期干菜、干果市场走势干菜类销售普遍看好。黄花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市场价已由去年每公斤14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20元左右。榨菜是四川和浙江的主要农副产品,今年浙江省余姚榨菜丰收,近来行情每公斤销价比去年上升90%;四川榨菜产量有所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小包装好销,坛装榨菜因途耗较大,产地调出减少,价格稳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概述余姚榨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榨菜产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榨菜废水污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榨菜废水处理技术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榨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想法。为姚西北榨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姚西北榨菜产地自然环境、加强姚西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可供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余缩一号是浙江余姚地区重点试验、示范、推广的榨菜新品种.2001年在小曹娥镇试验种植,第1年试种2亩,第2年试种10.8亩,其特点表现为生长整齐,瘤茎头形好,抗早衰,空心率低,丰产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概述余姚榨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榨菜产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榨菜废水污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榨菜废水处理技术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榨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想法.为姚西北榨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姚西北榨菜产地自然环境,加强姚西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可供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春榨菜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又名青菜头,是芥菜的一个茎用变种,其主要产品器官(膨大的瘤状茎)通常作为加工原料。榨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起源地在四川盆地,重庆、四川、浙江是榨菜的主产区。浙江省春榨菜栽培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分布从开始时的台州市椒江区、海宁、桐乡等地,逐步扩展到萧山、余姚、慈溪、上虞等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7,(7)
<正>在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滨海村,有一位叫姚建康的村民,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近年来先后在慈溪市掌起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了光育果蔬农场,在小曹娥镇海涂创建了镇北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余姚、慈溪两地赫赫有名的科技示范户。今年58岁的姚建康,是当地种植榨菜的第一代农民。然而,种  相似文献   

12.
微肥对榨菜生产的效应(简报)李春九,侯惠珍俞国侦方纪苗(浙江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应用化学系,杭州310029;慈溪农业局,浙江慈溪315300;余姚农业局,浙江余姚315400)Theefficiencyofmicroelement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外地企业入驻资阳市雁江区,参与榨菜原料的收购,使在市场上原来处于滞销状态的榨菜,由往年的1kg价格不足0.20元,上升到现在的0.30元。如2008年鲁冰花食品有限公司在东峰镇的双龙村、谭家村、金龙村签订1000亩榨菜种植协议,以0.30元/kg的保护价收购,使农民种植榨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全区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千亩规模跃上万亩台阶。尤其是榨菜收获后,适期早播的春玉米长势和产量表现均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14.
夏青 《北京农业》2013,(11):7-11
走进全产业链模式 “全产业链”涵盖“从田间到餐桌”。它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整合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组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民利益提高、产品供应肯保障、政府监管有标准、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全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刘磊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0-213+218
油菜全产业链发展是提升油菜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油菜种植、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安徽省近些年在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总结了安徽省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安徽省油菜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迪轩 《农技服务》2006,(11):14-14
榨菜又名茎用芥菜,一般在9月底~10月初育苗,11月上中旬移栽到稻田里,翌年3月底~4月上旬收获,然后栽插早稻,这种稻田套种一季榨菜的栽培模式,可亩产榨菜(包括茎、叶)4000多公斤。采用浙江盐脱水粗加工工艺制成坛装榨菜,剔除所有成本后,亩可增收1700元左右,种植榨菜后的稻田,因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榨菜生产在我县发展很快,只有几年的时间,便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50公顷左右发展到2003年的2000公顷,并走上了企业 农户进行订单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使榨菜生产正成为我县种植业中继粮、棉、油之后的又一新型产业。2004年全县冬种榨菜面积有望突破5333.3公顷。榨菜每667平方米一般产量2000千克.产值600元,纯收入500元,比种植油菜的纯收入高一倍以上。高产田块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3500千克以上,产值1100元以上,纯收入近千元.几乎达到种植棉花的纯收入。如安宏乡八百弓村14组农户黄阳年从1993年开始种植榨菜,到2004年已有12个年头,2003年他家种植了0.49公顷榨菜,2004年共收鲜榨菜26500千克,按市场0.32元/千克的价格出售获收入8480元。平均每667平方米产值1154元。榨菜生育期冬种比油菜生育期短近2个月,无论是棉地种榨菜还是水田种榨菜,都不会与下季作物争季节、争劳力,旱地榨菜和棉花两种作物生育期之间还可套种一季黄豆、夏阳白等短生育期作物,形成一年三熟栽培,增加农民收入。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榨菜品种的经济性状差异。[方法]对4个品种各20株榨菜分整株榨菜、榨菜头、叶片、榨菜脑4部分进行称重、统计和分析。[结果]整株榨菜、榨菜脑平均重量最大的均为余缩1号。榨菜头产量最高的为海螺榨菜;榨菜脑产量最高的榨菜品种为余缩1号。[结论]产量不仅受组织平均重量的影响,而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且组织平均重量和种植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油菜全产业链发展是提升油菜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油菜种植,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些年,安徽在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总结了安徽省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为今后安徽油菜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榨菜专用肥对榨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 :余姚化工厂有限公司生产的丰山牌榨菜专用肥 ,用量 180 0~ 2 2 5 0kg/hm2 ,分 3次分别作底肥和追肥施用 ,后期加施TD植物生长调节剂 ,与当地常规用肥相比 ,榨菜增产 2 6.7%~ 41.0 % ,病毒病发病率下降 7.4~ 8.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