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乔洋  丁云峰 《现代园艺》2022,(14):113-115
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思想理论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两大造园体系,从而使得中西方在造园的各个方面以及对美的理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近年来,随着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美的理解与欣赏水平日益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对于中西方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及手法的分析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概述中西方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及手法的对比,可以更好地把握中西方造园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园林之美。  相似文献   

2.
陈文琦  高峰 《花卉》2019,(12):85-86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艺术成就辉煌,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是人类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意义非凡。浮庄是合肥环城公园包公园中的一个古色古香的水上园林,造园手法参照了江南古典园林的手法进行设计,其设计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以浮庄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浅谈园林中建筑、山石、理水、花木四大造园要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世纪前的中英园林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案例,围绕园林选址、造园要素运用、园林功能等方面,探讨两国自然式园林形成发展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揭示中英园林的本质特征。通过研究发现,中英园林在园林场所、造园要素选取方面均崇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在园林构思与建设过程中融入追求享乐的思想;在造园要素处理方面具有相似手法。不同之处有:中国园林表现含蓄,英国园林表现粗犷;中国园林讲究精神追求,英国园林注重实用功能。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明晰了中英追求自然式营造方式的同时也存在鲜明个性特征,对传承自然式园林造园手法并在现代园林中正确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为东方园林的发源地,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日本仍以其独特的发展形制延续着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我国优秀造园传统出现了滞后甚至断代的情形。本文将日本园林与我国园林造园要素进行比较,以期借鉴其优势因素,对比中获得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联系由来已久,存在许多相似的造园理念和造园手法。主要针对重庆市广岛园的造园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去探讨日式庭院的构成要素,同时总结对比中国庭院与之的异同,探讨当今日本园林在中国又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入、体现。  相似文献   

6.
马玛骞  林海 《现代园艺》2023,(16):135-137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生命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以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为出发点,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景观的和谐统一,追求情境交融的意境表达。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包括叠山理水、植物搭配、建筑升华和空间营造等,其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对世界园林建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造园手法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使古典园林造园要素更好地融入现代园林设计中,为现代园林建造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建平  殷乐  古新仁 《现代园艺》2022,(23):132-134+137
苏州古典园林沧浪亭的造园艺术富有众多精彩评论,但是在其造园要素细节上仍具有许多精妙的造园艺术手法值得鉴赏。从沧浪亭营造“沧浪”的主题切入,从独特的角度剖析沧浪亭的山水艺术,再结合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的综合分析,总结出沧浪亭匠心独运的造园艺术。即该园运用了旱溪与水潭、铺地与竹丛等各种园林造园要素形态巧妙结合的手法,打造出高山流水的园林意境,再加上山水、建筑、植物的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精妙布局,丰富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值得业界学习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2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给现代园林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江南古典园林为世界园林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情感倾注、造园基础、园林各要素以及具体对比手法4个方面对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进行探析,以便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江南古典园林,进而读懂园林、品味园林。  相似文献   

10.
正在景观设计各要素中,地形是其它要素的载体,为其它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等提供依附平台。在造园工程中,没有理想的景观地形,其它景观设计要素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适宜的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一、关于微地形微地形是指用地规模相对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构筑物等物体,采  相似文献   

11.
芳香植物是园林植物中不可多得的造园要素,具有多重功能,其挥发性物质具有不同的医疗保健功能。通过对园林中常见芳香植物医疗保健功能、观赏特性、生活型及应用方式的调查,分析芳香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情况,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恬逸  郑月宁 《现代园艺》2014,(10):138-138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曹雪芹在这部文学巨作中,利用自己在文化和艺术上的修养和造诣,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纸上园林——大观园。虽然大观园是想象中的园林,但文学作品都是基于现实原型创作,大观园充分吸收了清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本文从历史背景、造园要素、文化意境3方面解读大观园的造园艺术,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旭 《花卉》2020,(2):87-88
在我国,园林建设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园林,为各阶层提供服务。现代园林的发展更是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为保护环境创造条件。在园林中,植物成为不可或缺的造园要素,具体表现为各种不同的苗木,本文从绿化苗木的种植要求和特点入手,论述了在园林中栽植苗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从而分析了绿化苗木栽植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4.
寺观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3大类型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寺观园林同时兼具宗教功能和公共游览功能。本文从色彩、质感、构形、尺度和边界5方面,对寺观园林铺装的艺术表现要素进行了研究,系统论述了寺观园林铺装的特色及其与庭院、建筑、园路、假山和绿化几种造园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景观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一直受到园林设计师的广泛关注。从技术手段、水景形式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以期为现代园林的水体设计提供借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南园林以其高超的造园手法、经典的理论著作、大量的园林建设成为中国三大园林地方风格中造诣最高的园林类别。江南园林的造园思想内涵丰富,也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新中式园林是当代园林中最能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通过对江南园林造园思想和手法的总结,赋予其新的时代背景。以乌镇互联网会展中心、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探究江南园林造园手法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与园林空间等手法,以期对新中式园林的发展和设计更好地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发挥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彭晓芳  吴琼 《现代园艺》2022,(15):119-121
18世纪“中国热”在欧洲迅速蔓延,其带来的造园思想与园林特色为英国园林从规则式到自然风景园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热”在欧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以及“中国热”对英国自然风景园的造园理念和造园要素的影响,进而探究英国自然风景园中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阐明“中国热”为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和形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顾晓红 《花卉》2019,(12):140-140
为研究花卉在园林艺术中所起到的重要性,从园林美的要求出发,在具体环境中,各类植物比例可以不同,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外貌,从而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它们在园林中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从景观作用的角度概括地说,园林树木主要形成绿化,的骨架,园林花卉以其丰富的色彩起美化装饰作用。随着观念的转变,在传统园林中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植物,已成为今日园林的主要要素,重要原因是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作为与人类生活环境最密切的植物群体,其在环境中的潜在生态效益受到相当的重视,并渴望被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假山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园林艺术中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是园林构图中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通过假山的布置,可以丰富园林的层次感和园林的表现形式,可以给人带来更多更美的享受。本文阐述了假山的功能以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亚玮 《现代园艺》2015,(6):123-124
传统园林有其价值,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园林的兴起与发展,也正在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这既需要秉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和现代这两大课题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面临着融合与协调。下面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试从各类造园要素出发来探讨现代造园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同时所运用的新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