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养蜂者把金色的秋天看成是一年养蜂的开端,蜂群在秋季的繁殖、更新、调整将决定蜂群的安全越冬和下一年早春强群的组成。秋季对蜂群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明年丰产的关键。现将刘伯瑗的经验介绍如下:一、培育越冬蜂。他认为越冬蜂以3—4框为宜,约3市斤,2.5万只蜂左右。越冬 相似文献
2.
3.
长期实践证明,组织双王群进行繁殖,是春季蜂群提前复壮的有效措施之一。一、双王群的组织在早春对蜂群进行全面检查后,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组织双王群:1.两老王组成双王群:早春利用储备王的小群和较强壮的基本群,合并成一个双王群,或有意识地将一强一弱的蜂群摆在一起。治螨后,将弱群提入继箱,加在较强群的巢箱上,中间盖上铁纱子盖,继箱上另开巢门。过几天待群味混和后,铁纱子盖换为隔王板即成;若两群群势相等,都是不足3框者,可在标准巢箱内组成,方法同上。2.单王群改为双王群:一般蜂群达到6至7框蜂,有10个巢脾时,用隔王板把蜂箱隔 相似文献
4.
5.
6.
华北地区,从开始春繁到刺槐开花流蜜,只有50~60天的繁殖期,到第2个大蜜源山花或枣花始花也只有60~70天,繁殖期较短,且本地区春季寒流多,风大,气温不稳定,不但严重影响春季辅助蜜粉源的正常吐粉,而且对蜂群繁殖和采集活动影响也很大.再加上年秋季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越冬群势不强,因此,要在春季主要采蜜期到来之前将蜂群培养成具有一定采集能力的强群是比较困难的.近年来根据华北地区春季繁殖期短的特点,很多蜂农都采用双王繁殖或多王同箱饲养方法,取得了好效果,获得刺槐蜜的高产.可有些蜂农,特别是养蜂时间短、经验少的蜂农,还没有掌握饲养双王群的方法.为此,我将近20年饲养双王群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
川东北地区是大巴山的一部分,这里地形复杂,山峦相连,蜜源资源相当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使这里的养蜂业蓬勃发展。当地养蜂者对双箱体饲养蜜蜂进行探索和改进,并与我国精耕细作的养蜂技术相结合,总结出饲养双王群获得高产的成功经验,并日渐成熟。一、双箱体的组织双箱体养蜂是采用一个巢箱和一个继箱饲养蜜蜂的方法,双箱体饲养顺应了蜜蜂贮蜜向上的习性。采用双箱体饲养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平箱双王群,二是继 相似文献
11.
12.
在蛋鸡饲养管理中 ,育雏是关键。由于早春气温低 ,风力大 ,很容易造成鸡舍内温度下降 ,对雏鸡生长极为不利。根据雏鸡生长特点及季节影响 ,在育雏期必须采取供暖保温等措施 ,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1 雏鸡的饲养1 .1 饮水 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室 ,要确保初饮 ,供给清洁的饮水。 1~ 3日龄的雏鸡可供给 0 .0 2 %的高锰酸钾水 ,以清理胃肠道残留的胎粪。有条件时 ,在第 1周的饮水中可加入 5 %~ 8%的葡萄糖、0 .0 4 %维生素 C或适量的可溶性复合维生素制剂 ,可使幼鸡尽快恢复体力和日后正常采食。1 .2 开食 一般在出壳后 2 4~ 36h开… 相似文献
14.
16.
蜂群群体强壮,生产的产品质佳量高,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事。养蜂者都在寻找一套完善的管理技术措施,使蜂群能及时地强壮起来,并保持下去,以获得相当多的蜂产品。经试验,我们认为在长白山区适时饲养双王群,可取得良好效果。技术依据长白山区的蜂群以恢复期、增殖期、强群保持期、越冬蜂繁殖期、越冬期、形成其完整的生活周期。 相似文献
17.
强群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蜂场是饲养单王群,由于蜂王的产卵力有一定的限度,蜂群要发展到满两个以上箱体(20框足蜂以上)有很大困难,而且蜂群发展到12—15框蜂以上时,就容易发生分蜂热,很难维持强群,群势消长驼峰明显。在一群蜂中人为的诱入两只蜂王进行繁殖,可以利用蜂群中多余的哺育力,加速蜂群发展,适时的培育出大量的工作蜂,为大 相似文献
18.
饲养双王群获得高产的体会我从事业余养蜂已多年,总在寻求最佳的饲养方法。学习饲养双王群也有两年多了。饲养双王蜂群不易发生自然分蜂,在整个生产季节都能较好地保持工作状态,这两年我都依靠这种方法,培育出强群生产蜂王浆、采蜜和强群越冬,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从2000年起改单王为双王饲养的,几年来的实践觉得:双王群在春、秋繁殖,常年维持强大群势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与单王群相比在管理上要求更精细周到些.现将笔者近几年定地饲养双王群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仅供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防寒保暖蛋鸡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8~(2,一般在16~210C,鸡舍应建在向阳避风处,垒双层夹壁墙,中间填塞干锯末或畜粪、草本灰等物质,墙北高南低,鸡舍顶部呈45度倾斜,房顶扣双层塑料布,四周设适量的窗子,夜间要在窗门口挂上厚草帘,白天鸡出舍前逐渐打开门窗,待舍内温度与外界媪度接近时再放鸡。鸡舍地面可垫稻壳、碎草、锯末、刨花等,铺设厚度开始以10厘米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