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板栗叶片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初展开的板栗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到高质量的板栗叶片总DNA。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试验条件,建立了板栗AFLP银染反应体系,得到了清晰的板栗AFLP指纹图谱。为板栗品种的分子标记和板栗品种间亲缘关系等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DNA模板的质量影响酶切以及后续的连接扩增反应。以初展开的嫩叶提取的板栗叶片总DNA纯度最高,所含蛋白质、小分子杂质少,改良的CTAB提取法可用于板栗AFLP分析,形成清晰的AFLP指纹。②先进行酶切后再进行酶连的反应体系比酶切酶连一起进行的体系效果更好。板栗基因组DNA最佳酶切反应体系为:模板DNA总量500ng,反应体积为25μl,10×Y+/TanqoTMBuffer2.5μl,BSA0.8μl,EcoRI5U,MseI5U。连接反应体系中T4DNA连接酶浓度2U即达最佳效果。酶切、酶连反应最佳温度均为37℃。③以板栗为材料进行AFLP标记时,E AAC+M CAA、E AAC+M CAT和E AGT+M CAT三个引物均获得较好的多态性。其中以E AGT+M CAT引物组合的扩增条带信号强度一致性好,条带分布均匀,能够得到稳定、清晰、分辨率较高的指纹谱带,可进行中国板栗的遗传变异分析。  相似文献   

2.
山核桃AFLP实验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充分展开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与CTAB裂解一硅珠吸附法提取山核桃总DNA,对适合于山核桃叶片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①改良CTAB法适用于从山核桃叶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提取的DNA可用于AFLP的分析;②采用EcoR I/Mse I 酶切组合,酶切连接一步法与两步法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一步法操作更为简便;③适合于山核桃叶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为E-ACT+M-CAT,E-ACT+M-CTG,E-ACG+M-CAT,E-ACG+M-CTG。扩增产物经60g·L^-1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进行银染,条带信号强度一致性好,条带分布均匀、清晰,分辨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黄瓜基因组DNA提取及AFLP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取黄瓜基因组DNA,并对AFLP体系进行优化。[方法]以黄瓜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高质量的黄瓜叶片总DNA,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试验条件建立适合黄瓜的AFLP银染体系,得到清晰的黄瓜AFLP指纹图谱。[结果]DNA 模板的质量影响酶切以及后续的连接扩增反应,改良的CTAB 提取法可用于黄瓜AFLP 分析,形成清晰的AFLP 指纹。优化的酶切连接体系为:以37 ℃酶切连接12 h为宜,酶切连接的基因组DNA用量为200 ng,预扩增时Taq酶用量为0.5 U/20 μl体系,预扩增产物稀释4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在此优化的体系下引物E41M47扩增出清晰的条带。[结论]为黄瓜品种的分子标记和黄瓜品种间亲缘关系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适于AFLP分析的盾叶薯蓣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传统CTAB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盾叶薯蓣样品的基因组DNA。结果表明:传统CTAB法与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完整性都比较好,但传统CTAB法获得的DNA含有较多杂质,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杂质去除彻底,条带清晰,可以完全酶切,并能获得清晰的预扩增图谱和有丰富条带稳定的AFLP指纹,完全适合于盾叶薯蓣分子标记鉴定所需。  相似文献   

5.
以杞柳F1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经过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建立杞柳AFLP的反应体系,筛选EcoRI和MseI各16条选择性扩增引物组成256对引物组合。结果表明:320 ng基因组DNA采用5U EcoRI和MseI双酶切6 h,20℃连接12 h,连接产物稀释10倍进行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15倍进行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产物采用ABI-3130检测,可获得条带清晰的指纹图;从256对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98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  相似文献   

6.
青阳参叶片DNA的提取与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阳参叶片12个样品为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得到高质量的青阳参DNA,通过对AFLP分析过程中DNA的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电泳和银染等诸多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青阳参的AFLP技术优化体系,得到了清晰的青阳参AFLP指纹图谱,为青阳参基因库的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玫瑰(Rosa rugosa)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到了高质量的玫瑰叶片DNA,并建立了37个玫瑰品种和5个蔷薇品种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首次在玫瑰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过程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清晰的玫瑰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为玫瑰基因库的建立、优良品种选育以及亲缘关系的系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菌AFLP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康晓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27-2228
[目的]优化小麦条锈菌AFLP体系。[方法]以小麦条锈菌大田混合菌系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探索酶切、PCR过程,优化小麦条锈菌AFLP体系,并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稳定、高效的引物组合。[结果]改良CTAB法有较好的破壁效果,所提DNA纯度高,条带清楚,无污染,适合AFLP操作。酶切3.0、3.5 h的效果相同,扩出的片断在100~2 000 bp,可进行预扩。TaqDNA聚合酶为0.5 U时,电泳图中出现了较亮的条带,片断大小在100~2 000 bp。16对引物组合可以扩增出较稳定的条带。[结论]优化的小麦条锈菌AFLP体系为:25.0μl酶切体系,37℃酶切3.0 h,10.0μl连接体系在22℃条件下连接过夜,连接产物、预扩产物分别按1∶10、1∶30的比例用ddH2O稀释后用于预扩和选择性扩增。  相似文献   

9.
杜仲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合杜仲的AFLP技术体系,为进一步构建其遗传图谱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杜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酶切与连接体系、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程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适合杜仲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进行筛选。【结果】模板DNA的提取采用改进的CTAB法,酶切模板DNA用量500 ng,酶切时间6 h,连接反应时间6 h,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30倍。同时筛选出E-AAG+M-CAA,E-AAG+M-CAT,E-AAG+M-CTA,E-AAG+M-CTG,E-ACA+M-CAA,E-ACA+M-CTA,E-ACC+M-CTG共7对适合杜仲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结论】经重复验证,建立的AFLP反应体系适用于杜仲的AFLP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2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对AFLP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DNA浓度、酶切体系、扩增体系等)进行了优化,旨在建立适合马铃薯的EcoRⅠ/MseⅠ内切酶组合的AFLP反应体系和筛选扩增条带丰富的引物。结果发现,优化的马铃薯AFLP反应体系为37℃酶切4 h,37℃连接4 h,连接产物稀释10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用于选择性扩增。利用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以10个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为材料,从25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4对扩增条带多、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基因组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大白菜种质材料32份,分别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品种资源库及蔬菜研究中心大白菜育种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材料编号、品种名称、来源地见表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龙眼AFLP银染体系中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3份龙眼品种和2份龙眼近缘植物龙荔为试材,通过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中的几个影响因素(DNA提取、酶切与连接、电泳与银染)进行研究,建立起龙眼AFLP银染分析体系。[结果]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DNA质量和浓度,发现提取的DNA吸光度A260/A280比值在1.8左右,A260/A230的比值大于2.0,说明所提取的DNA样品纯度较高,无蛋白质或盐类的污染。酶切与连接中采用37℃水浴5 h,然后转入65℃水浴2 h的方法能保证酶切充分,又能防止酶切过度。电泳和银染时用4℃预冷的显影液进行显影,可以降低显影速度。[结论]采用该技术体系得到的AFLP指纹式样清晰,重复性强,适宜用作龙眼品种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江苏3个秀丽白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省内3个秀丽白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3个引物组合(E-AAC/M-CAA、E-AAC/M-CAG、E-AAC/M-CAT),共扩增出102个清晰位点,其中93个为多态性位点.结果显示,3个秀丽白虾野生群体在物种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均蕴含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秀丽白虾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91.1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9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62.群体水平上的PPL为58.82%~70.59%,平均为65.4%,其中骆马湖群体最高,为70.6%;长江群体最低,为58.8%.群体间Nei's多样性指数为0.268~0.320,平均为0.292;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1~0.454,平均为0.417.长江南京段群体与太湖群体间的分化系数较低(0.141),长江南京段群体与骆马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较高(0.234).建议加强秀丽白虾引种、育种工作中的管理力度,建立详实的引育种档案,推动秀丽白虾养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AFLP荧光标记和银染技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实用的AFLP体系和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DNA提取方法从披碱草的嫩叶中提取降解少、样品纯度高、蛋白去除干净、不含PCR反应抑制剂及其他酶反应抑制剂的总DNA.选取3对引物扩增,采用AFLP荧光标记和银染法对披碱草全基因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其中荧光标记法得到231条条带,银染法得到75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荧光标记技术比银染法多得到52条条带,多态比率是银染法的1.8倍.据此认为荧光标记法检测效果较为理想,适于进行披碱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14个烟草品种为试材,初步建立了适合于烟草AFLP分析的银染分析体系:烟草基因组的DNA提取采用CTAB法;地酶切连接同步进行;预扩增选用E+A和M+C引物;选择性扩增选用E+3和M+3引物;扩增产物利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用银染法检测。采用优化的体系,20对引物组合扩增出清晰的烟草AFLP图谱。  相似文献   

16.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适合的分子标记反应体系.本研究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兰属植物的9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8对引物共扩增出96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31条,平均1对引物扩增条带121条(多态性带116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5.87%,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用NTSYS2·10进行UPGMA聚类分析,属于同种的品种聚在一起,与表型分类基本吻合.兰属植物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16-0.606.此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可为兰属分类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为材料,通过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中的酶切模板用量、扩增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厚朴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①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硅珠法提取的DNA质量较好,适用于AFLP分析。②酶切的基因组DNA以400 ng为宜;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以30倍为宜;20.00 μL选扩反应体系中Mg2+最佳浓度为2.00 mmol·L-1,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s)最佳浓度为0.225 mmol·L-1,Taq DNA 聚合酶最佳用量为16.67 nkat时,扩增带清晰且稳定,扩增效果较好。旨在为研究厚朴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新品种选育及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奠定理论基础。图7表1参12  相似文献   

18.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95 Chinese upland cottons with Fusarium and/or Verticillium wilts resistance was estimated using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Twenty EcoRI-MseI AFLP and 19 SSR primers with polymorphism were selected to perform the fingerprin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AFLP primer pairs produced a total of 1 480 major bands among 95 genotypes, and 214 were polymorphic bands. The number of total bands per primer pair ranged from 47 to 109, with an average of 74.0.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values for the 20 primer pairs varied from 0.01 (E-ACT/M-CAT) to 0.24 (E-ACA/M-CTA), 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 0.09. Nineteen SSR primers generated 89 DNA bands, of which 61 were polymorphic. The total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varied from 3 to 8, with an average of 4.7. The average PIC value for the SSR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as 0.69. Genetic similarity estimates for the entire data set ranged from 0.978 to 0.998 based on AFLP and SSR band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narrow genetic diversity existed in the tested cultivars. The clustering patterns could not be cor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 origin, the pedigree and common parentage of th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