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人工模拟抗体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人工模拟抗体就是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高分子聚合体(又称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人工模拟抗体制备简单,性质稳定,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活性,价格低廉,与生物抗体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取代生物抗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检测小分子化合物(药物)方面已取得许多令人兴奋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具有亲和性和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的聚合物的新型仿生技术,因其具有亲和性好、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等优点,被应用于色谱分离,固相萃取,药物分析等领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 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 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 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同的检测方法, 如免疫分析法、受体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法等方法, 广泛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由于分子识别元件是分析的主体, 影响分析的选择性, 因此不同识别元件与兽药相互作用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广泛用于残留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药物与蛋白质之间、抗原与抗体之间、受体与配体之间等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单链抗体(ScFv)、受体和适配体3种识别元件与兽药小分子之间的互作机制, 主要分析生物识别元件与兽药结合部位形成的氢键、疏水性及关键氨基酸或碱基, 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药物与识别元件的机理和规律, 从而找出影响识别元件与药物结合的关键因素, 并对3种识别元件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全面了解识别机制和体外进化, 制备出亲和力更广的ScFv、受体、适配体提供理论支撑, 为后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环丙氨嗪为虚拟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对三聚氰胺具有良好交叉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其制备成固相萃取小柱,可有效分离、净化和富集鸡蛋中的三聚氰胺.提取的三聚氰胺进一步经Sylon BFTTM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起源、基本原理、特点和制备方法,同时总结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在固相萃取等分离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技术是发展高选择性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分子印迹技术获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迅速成为生物、药物、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方案、固相萃取技术中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方面做了综述,并对分子印迹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吸附能力。近年来,分子印迹在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依据我国农业部文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牧发[2002]235号)内规定的药物,对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食品药物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8.
牛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牛的育种改良一直是科研人员工作的重点。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大量DNA水平上的分子遗传标记及其检测技术的出现,为牛育种高效而精确地选择目标基因型开辟了新道路,也使传统的育种工作跨上了新台阶。根据遗传标记进行选种可识别具有优良基因的种牛,从而提高选择强度,缩短世代间隔,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具有高选择性与亲和性的环丙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以环丙沙星(CIP)为模板,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单体,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LC-WPBE方法和6-31G(d,p)基组,模拟CIP与TFMAA分子印迹自组装体系的构型,研究了不同印迹比例时二者形成复合物的成键情况、反应的结合能,并进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探讨CIP与TFMAA相互作用的强弱、原理及分子印迹的溶剂效应.计算结果表明,CIP哌嗪环上的N、喹啉羧酸上的O和H分别与TFMAA上的羧基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分子结构相互补的有序状态复合物,CIP与TFMAA印迹比例为1∶6;其复合物的结合能最低,共形成八个氢键.最佳印迹比例时复合物在溶剂二氯甲烷中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CIP和TFMAA形成的稳定复合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强度较小,可制备具有较高选择性和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于1991年首次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的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  相似文献   

11.
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几种分子模式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些年机体病原相关模式受体及其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天性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作者通过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DAI(DNA-dependent activator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DAI)等模式识别分子的细胞定位、分子结构及其识别病毒核酸途径的介绍,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宿主机体如何全方位识别和消除入侵病毒的分子免疫防御途径,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是一项具备特异识别功能的新兴技术。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应用,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进行综述。对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另外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MHCⅠ基因工程疫苗的基础材料,构建了鸡MHCⅠ分子重组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进而制备鸡MHCⅠ分子的多克隆抗体。应用PCR方法,克隆鸡MHCⅠα和β2m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ETMHCⅠα和pET-MHCⅠβ2m,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进行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纯化后,接种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稀释后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鸡MHCⅠα和β2m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2.1ku和33.0ku;制备的鼠抗鸡MHCⅠα和β2m链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抗体特异性较强,可进一步用于鸡MHCⅠ分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膜具有高选择性、预定识别性且价格低廉等优点,在食品检测、药品分析和检验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电聚合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膜制备简单,与电极附着紧密且厚度可控,弥补了已有识别元件的不足,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文章阐述了分子印迹电聚合膜功能单体的选择,对常用和新型功能单体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头孢噻肟具有选择结合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制备的块状聚合物研磨过筛后,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了头孢噻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合性质。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头孢噻肟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相应的非模板聚合物相比,表现出很高的结合容量。底物选择性实验表明:与其他结构相似的药物相比,头孢噻肟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头孢噻肟显示了很强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分子印迹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子印迹技术由于具有特异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近十几年来研究较多。文章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用于兽药残留分离、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用于兽药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动物身份识别技术是人们管理动物、研究动物生态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身份识别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文章从有侵入性和无侵入性两方面对动物身份识别技术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侵入性动物身份识别技术,该技术包括烙印法、纹身法、耳痕法、喷涂法和传统耳标法、电子耳标法和生物识别技术(包括视网膜或虹膜识别、唇鼻纹识别、面部识别及DNA识别),并对无侵入性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传统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两种)数据集的获取及不同应用场景(包括固定场景、开放场景、单一物种和多物种)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动物身份识别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旨在为动物身份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及其相关分子佐剂的研究进展。PRRs是一类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并可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分子。PRRs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RIG—I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和髓系细胞触发受体等。与PRRs直接相关的分子佐剂主要包括TLR激动剂、NLR激动剂、RIG—I和MDA5激动剂及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激动剂等。  相似文献   

19.
<正>分子育种技术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遗传学为依据,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家畜品种进行的改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胚胎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分子育种技术加快了动物育种速度,改良了动物品种。1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1.1在产毛(绒)性状上的应用羊产毛(绒)性状评定指标主要包括剪毛量、毛(绒)的品质、净毛率等。IGF-1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羊毛囊形成和发育,增加纤维直径,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IGF-1的转基因绵羊和转基因绒山羊,IGF-1转基因绵羊F1代的净毛量比非转基因绵羊高6.2%,IGF-1转基因绒山羊能够显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在医用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以家蚕5龄幼虫、蛹的蜕皮物以及蝉蜕为材料制备壳聚糖,并测定样品的结构、理化性质和抑菌活性。3种材料制备壳聚糖的红外光谱与壳聚糖标准品基本相似,只存在个别峰值、峰位的差异,表明3种壳聚糖样品的基本结构相同。3种壳聚糖的粘度和分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粘度达到90.4 m Pa·s,家蚕5龄幼虫蜕皮物(简称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粘度则低至11.7 m Pa·s,蚕蛹蜕皮物(简称蛹蜕)和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104、1.2×104,均小于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0×105);蝉蜕和蛹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接近,均高于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3种壳聚糖抑菌的最适p H在4.5~6.5,依据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以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蝉蜕和蛹蜕制备的壳聚糖。测试结果提示,家蚕5龄幼虫和蛹的蜕皮物以及蝉蜕等均是开发昆虫壳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