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总结了西充县枇杷花果管理实用技术,包括枇杷花芽促控技术、保花保果技术、疏花疏果技术等,以期为该县枇杷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枇杷是甘露镇主要的栽培作物,该文从园区选择、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水肥管理、修建和疏花疏果以及套袋采收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枇杷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获得高产优质枇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品种与园地选择、适时定植、深翻土壤与增施有机肥、矮干整形与树冠控制、及时疏花疏果与套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枇杷栽培的新技术,以期指导永嘉县枇杷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贵妃枇杷生产上采用不疏果的栽培措施,若以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宜选择粗度大于0.9 cm、长度大于20 cm、叶片数为15~19的枝条;以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则宜选择粗度大于0.7cm、长度大于30 cm、叶片数大于20的枝条.探讨不疏果条件下白肉枇杷贵妃的果实品质,认为运用贵妃的优良性状,辅以选用优良结果母枝,贵妃枇杷不采用疏果技术而生产优质果的栽培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枇杷疏果套袋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进行了2年枇杷疏果套袋试验,2002年套袋面积较少,2003年试验面积为0.8hm^2。2年的试验表明,枇杷疏果套袋后,果大、质优、外观漂亮,经济效益高,在枇杷产区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白砂枇杷不同栽培条件生长结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砂枇杷通过露地套袋、简易大棚、露地不套袋不疏果3种方法的栽培对比试验,表明简易大棚设施栽培果实的综合品质比露地套袋、露地不套袋的果实品质优良、成熟期早、效益极为显著,其次为露地套袋栽培,效益最差的为露地不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7.
致富点金     
<正> 套袋的枇杷身价翻三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下蒋岙村科学种枇杷,进行疏果套袋,色泽鲜艳亮丽,售价比未套袋的高出3倍多。下蒋岙村村民于1983年在海拔200多米高的畚斗坤山上开垦了10多公顷荒山,栽种了1万多棵枇杷苗。经过2个冬春的努力,他们把品种全部改良成“洛阳青”,每年请果树专家前来辅导管理技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疏花、疏果、整枝、施肥、高接换种、防治病虫害等,培育的枇杷量多质好。近  相似文献   

8.
介绍大五星枇杷在施秉县的引种表现,阐述其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整地、定植、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土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品种与园地选择、适时定植、深翻土壤与增施有机肥、矮干整形与树冠控制、及时疏花疏果与套袋、痛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枇耙栽培的新技术。以期指导永善县枇杷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0.
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疏果处理对草莓“枥乙女”果实单果重、各种糖含量、蔗糖代谢酶(转化酶、蔗糖合酶和蔗糖磷酸合酶)和己糖代谢酶(己糖激酶和果糖激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提高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糖含量。疏果处理降低了成熟果实蔗糖合酶、转化酶、己糖激酶和果糖激酶的活力,而对蔗糖磷酸合酶的活力略有上升。疏果处理减少了蔗糖和己糖的代谢消耗、有利于草莓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绿仔脚”白梨枇杷是枇杷中的精品。生产上栽培的白梨枇杷品种属小果种,但肉质白而细嫩、品质优,成熟期迟(成熟期5月中旬),销售价格比同期其他品种高2元.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涵江区自沙镇坪盘农科技试验基地种植规模较大,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枇杷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逐渐下降,枇杷产业受到影响。本文从枇杷的施肥、修剪、疏花穗、疏果套袋、铺盖反光膜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枇杷种植管理技术,供广大果农在枇杷生产中参考应用,以期促进枇杷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白沙枇杷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沙枇杷以优良的品质而被冠为枇杷中的精品,江苏省是我国白沙枇杷主产区之一。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江苏地区白沙枇杷丰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良种,合理建园与定植;科学矮化整形,培养早丰产树冠;按需平衡施肥,合理排灌水分;生草与覆盖相结合,有效管理土壤;合理修剪,促进矮化丰产;精细疏花疏果,保障果实质量;适时合理套袋,提高果实商品性;多方措施,有效防冻;无公害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与保鲜,以期为促进江苏省白沙枇杷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及扩大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保证批杷果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枇杷管理工序,降低成本,是目前果园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应用枇杷锯干矮化法、塑料薄膜袋发酵渗透施肥法、改良免耕法和一次性疏花疏果法后,能够大大地节约成本,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为枇杷优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花果管理对北缘地区枇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年生的长崎早生枇杷为试验材料,研究北缘地区疏花、疏果、套袋对枇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164.5%);枇杷疏果应以每穗留果3~5个为宜,疏果后可使枇杷单果重和商品果率极显著提高,使锈斑果率和裂果率极显著降低;套袋能避免枇杷果实日灼的发生,使锈斑果率由47.2%降低到0.9%,商品果率从31.3%提高到95.2%,同时可提高枇杷果的可食率及总酸含量,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3~14年生田中枇杷为材料,研究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使座果率提高10.2%;枇杷疏果以每穗留3~5个果为宜,疏果后可使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g和27.3%,锈斑果率、日灼果率和裂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2.4%,0.6%和9.7%;疏果后套袋可完全避免日灼的发生,锈斑果率由35.2%降低到0.9%,商品果率从57.8%提高到96.3%;同时可提高枇杷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和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17.
吴伟民 《农家致富》2004,(22):33-33
枇杷属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栽培。同时,枇杷的树冠整齐美丽,枝叶茂盛,终年常青,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因此,枇杷也常被用作公园或道路景观树和庭院栽培。目前,枇杷品种按果肉颜色分为红沙枇杷和白沙枇杷两种类型。我省及上海、浙江等地是我国白沙枇杷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8.
枇杷在湖北栽培不多,主要分布在武汉、宜昌等地城区,作为观光果。枇杷较耐寒,可以抵抗-18℃的低温。在武汉地区枇杷通常10月下旬始花,次年1月中旬前后终花,2月下旬开始坐果,花蕾期可忍受-8℃左右的低温,幼果低于-3~-4℃就遭冻害。1月底2月初,湖北枇杷多处于花末期,有较强的抗寒力,高于-8℃的气温对枇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临海市开展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试验研究,对温湿度、物候期、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等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大棚设施栽培可以减轻枇杷第一、二批花的受冻,使枇杷成熟期提早;大棚枇杷肉质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同时对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枇杷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具有清肺止咳等功效,同时亦是市场颇受青睐的水果产品之一。近几年来,各地推广种植枇杷面积大,在进入挂果期,果实很小,产量不高,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性状,各地积极寻找原因,发现主要是花果多,造成营养不良所产生的结果。为了找出防治对策,在果园中试验,采取同一块田中抽相同树龄10株,取5株疏花疏果,每小枝条留5~7果,另5株不疏花疏果,在施肥等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一致下,试验结果表明,疏花疏果不落果,可提早3~5天成熟,产量8~10果可达500克,市场畅销,每公斤在8~10元,平均单株产量25公斤。未疏花疏果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