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伊犁地区10个新疆野苹果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群体叶形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群体叶形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新疆野苹果叶片长/叶宽(L1/A1)的变异系数为11.99%,在所有的性状中最稳定。所有性状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为XY1群体(17.18%),最小的为XY2群体(14.09%)。群体内个体间的广义重复力平均值为0.8877;群体间广义重复力平均值为0.7536,叶片长/叶柄长(L1/L2)、叶柄长(L2)的群体间广义重复力较小,分别为0.3022和0.5800,说明这2个性状在群体间的表现不稳定,易受环境的影响。10个群体根据叶形指标聚类分为4类,聚类结果和地域相吻合,说明叶形受环境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贡献率较高的前3个性状分别为叶尖角α、叶基角γ、叶长L1,说明这几个性状参数在新疆野苹果的表型分类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野苹果表型分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新疆野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7个天然居群180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新疆苹果的杂交育种及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多态性条带,各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84%~92.25%;居群水平上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新源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7个居群中最大;种级水平上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1 6,居群内为0.468 9;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15%和85%,说明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相似文献
3.
新疆野苹果多酚物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30个单株的成熟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多酚物质的组成、含量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30个单株多酚物质含量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36.12%以上,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鉴定出原花青素、没食子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素、表儿茶素、香草醛、阿魏酸、苯甲酸、根皮苷、槲皮素、肉桂酸、根皮素等13种多酚物质,其中原花青素、表儿茶素、根皮苷和绿原酸是野苹果的主要多酚组分,总酚及主要多酚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品种红星。 相似文献
4.
5.
蜡梅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蜡梅[Chim onanthus praecox (L.) Link ] 分布区内选取5个天然群体, 采用筛选出的7对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 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23.4% , 多态位点比率( PPL ) 为83.41% ,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 为0121~0125 (均值为0.22) ,Shannonps信息指数( I) 为0.34, 群体分化系数(Gst) 为0.17, 群体间总的基因流的估算值Nm为2.40。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方差分量的贡献率占79.89% , 而群体间方差分量的贡献率占20.11% , 区域间占32.39% , 区域内67.61%。Nei's (72) 群体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 Mantel分析相关系数为0.89。基于试验分析结果, 蜡梅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为在优先保护现有群体的基础上, 加强筛选和保存群体内的变异样本。 相似文献
6.
7.
梅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梅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利用SRAP标记对梅135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7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2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6个,多态位点比率87.5%。每个引物组合扩增位点数在4 ~ 12个之间,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位点数为7.3;通过NTSYS软件计算得到的样品间SM相似系数介于0.556 ~ 0.958,平均值为0.733,显示梅资源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聚类分析将135份样品分为7组,聚类分析结果与梅种的形态分类系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新疆野苹果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建立合适的用于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为材料,利用人工授粉方法构建了分离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作图亲本多态性、杂种纯度和群体内部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的遗传差异较大;排除了15株不确定的个体,确定110株作为新疆野苹果遗传图谱构建的作图群体;株系间无重复现象;64对SSR引物组合在作图亲本间共检测到23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91个位点在P<0.01水平上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占多态性位点总数的82.30%。【结论】选取该群体作为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对49份寒地苹果资源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GenAlEx 6.501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1.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通过DNA扩增共检测出278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13.85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649,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065,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69和0.79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楸子群体与中国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61,楸子群体与西洋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411,属于中度分化。基于UPGMA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80处49份材料可以分成2个类群,第Ⅰ类包括18份资源,全部是中国苹果群体;第Ⅱ类包括31份资源,其中楸子群体10份,中国苹果群体16份,西洋苹果群体5份。在遗传距离0.81处,第Ⅰ类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两个亚类,分别包含5份和13份资源。群体结构分组与聚类分析有相似的结果,发现遗传距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并不完全相关,各群体间存在基因渗透。 相似文献
10.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伊犁河谷14个野生杏种群,212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43条,其中12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5.31%。伊犁河谷野生杏仍然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2411,I=0.3708,PPB=85.31%),吐尔根乡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伊犁河谷野生杏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76.42%)和较低水平的种群间遗传变异,种群间存在温和稳健的基因流(Nm=1.3680)。UPGMA系统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伊犁河谷野生杏可划分为以霍城样本为主的类群Ⅰ,以巩留和伊宁样本为主的类群Ⅱ和以新源样本为主的类群Ⅲ,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2634,P0.05)。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咸丰、湖南平江、安徽亳州等8个白术主产地的52份不同株型(紧凑型、中间型、松散型)白术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SRAP分子标记法,研究了其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白术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4对SRAP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184个位点,多态性百分率为88.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313,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3629,基因流(Nm)为1.2137。52份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272~0.9728,平均值为0.7985。紧凑型和松散型白术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为接近,且整体低于中间型,松散型与紧凑型白术遗传差异最大,而与中间型遗传差异最小。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52份白术种质划分为九大类,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紧凑型主要聚在第一和第三大类,而松散型和中间型分散在各大类中。52份白术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中间型和松散型种质遗传多样性较紧凑型丰富,可通过进一步研究筛选白术理想株型,为白术良种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SRAP技术对各种形态具有代表性的46个结球大白菜骨干自交系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7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应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328条重复性好、清晰可辨的条带,大小在200~2500bp之间,其中283条为多态性带(86.28%)。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840,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是1.4170,遗传相异性系数分布在0.050~0.7553之间,平均0.5508,标准差为9.47×10-2。利用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可将试材分成五大类群,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有一定差异。第一、二、三类群为高桩材料,第四类群仅包括VB06-18,第五类群囊括绝大多数的矮桩材料。第五类群又明显分成两个亚群,春材料集中分布在一亚群之中。结果显示:结球大白菜自交系遗传背景复杂,类群内相似性程度较高。今后需加大国外资源引进力度,深入挖掘原始地方品种,才能使大白菜育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该试验研究结果对大白菜的杂交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SRAP和EST-SSR分析香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EST-SSR标记技术对中国9省10个香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3对SRAP标记共扩增出16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06个多态性位点;4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2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个多态位点;所选香椿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EST-SSR,Na = 2.3506,He = 0.4632)及Shannon’s信息指数(SRAP,I = 0.6140;EST-SSR,I = 0.6752)较高,表明中国香椿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SRAP,Gst = 0.3124;EST-SSR,Fst = 0.2462)表明所研究的香椿资源分化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10个香椿居群可分成3类,其中衡水、泰安和太和居群为一类,成都、昆明、武汉和汝阳居群为一类,德州和泉州居群聚为一类,南京居群的结果因两类引物略有不同;香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实际的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表型和SRAP 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5 个表型性状和SRAP 标记分析56 个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型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21 个性状表现出品种内一致性高及品种间特异性强;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
有花序直径、花序类型和瓣型等花部性状,其次是叶部和茎杆性状,说明所选用的切花菊品种在分类时
应以花部性状为主,叶部和茎杆性状为辅;表型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 聚类,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
为平瓣类、匙瓣类、桂瓣类、匙瓣-平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14 对
SRAP 引物组合扩增56 个切花菊品种的DNA,共扩增出454 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3 条,占扩增带数的
93.17%,多态性含量PIC 值在0.72 ~ 0.89 之间,平均为0.82,说明切花菊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 标记的UPGMA 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 ~ 0.97 之间,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为平瓣类-匙瓣、桂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Mantel
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2,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体现试验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