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肽营养理论是当前蛋白质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小肽可以在动物消化道完整吸收,已被相当多的试验所证实,并逐渐被动物营养学家认识和接受,而且根据肽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可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在体内发挥特定生理作用。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利用肉鸡为对象,采用回肠末端食糜法进行日粮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率对比研究,了解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情况,以探讨相对于游离氨基酸,小肽促进肉鸡的生长是否因为在体内具有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2.
小肽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降解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后来发现,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从此,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开始了广泛的研究。众多研究表明,小肽具有促进氨基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小肽的生理特征与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后被吸收。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并且其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对小肽生理特征及营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动物采食的蛋白质经消化道内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有试验发现,使用纯氨基酸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研究表明,降解产生的肽也能被吸收,与游离氨基酸相比,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吸收率高等优势[1]。二者在体内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互不干扰,这  相似文献   

5.
小肽营养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降解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后来发现,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从此.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开始了广泛的研究。水产养殖的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小肽可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提高成活率、矿物元素利用率、饲料转化率。本文针对小肽的吸收与代谢机制、影响小肽吸收和释放的因素以及小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动物源小肽在生长猪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动物营养学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理想蛋白质和可利用氨基酸等蛋白质营养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来研究发现.动物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晓驷  冯静波 《猪业科学》2004,21(3):49-51,48
1前言随着动物营养科学在蛋白质与氨基酸领域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蛋白短肽作为一种生命活性物质的诸多功能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完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活性蛋白短肽在动物营养与动物领域中会表现出更大的作用,将改变对饲料蛋白质质量的评价体系。1.1小肽的营养吸收现代营养研究表明: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终产物为游离氨基酸和肽,而由数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可以以完整的形式被吸收利用,而非以前人们所认为的以游离氨基酸形式被吸收。小肽逆浓度梯度,依据H 浓度或Ca2 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Na …  相似文献   

8.
动物肽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蛋白质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 ,发挥生产性能的重要营养物质 ,人们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机制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过去一直认为动物采食的蛋白质 ,在消化道内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后来的一些试验发现 ,使用氨基酸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 ,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又经大量的研究发现 ,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某些肽和游离氨基酸一样也能够被吸收 ,而且与游离氨基酸相比 ,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吸收率大等优势。动物能吸收的肽 ,主要是由 1 0个以下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寡肽 ,尤其是小肽…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经典蛋白质营养理论即氨基酸营养理论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被动物直接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但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发现,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日粮饲喂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Agao等(1953)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地吸收转运双甘肽。Neway等(1960)的研究为小肽能被完整吸收提供了证据。Hara等(1984)在小肠黏膜上发现了小肽载体。Garder(1984)研究也表明,大量小肽能直接被吸收,进入体循环。Webba(1989)研究表明,蛋白…  相似文献   

10.
在乳猪教槽料中应用不同类型小肽对乳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蛋白质代谢深入研究,人们对蛋白质营养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研究表明,肽在动物体内有着独立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机制,肽可被动物胃肠道完整的吸收转运,被动物组织所利用(Hara等,1984);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不仅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竞争(Silk等1980),当蛋白  相似文献   

11.
小肽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经典营养学认为 ,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 ,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 ,理想蛋白质、可利用氨基酸等系列蛋白质营养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发现 ,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也不完全遵循“木桶理论” ,而且即使喂给动物按理想氨基酸模型配制的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日粮 ,也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成绩。因而 ,有些学者提出了完整蛋白质或其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的…  相似文献   

12.
1前言近10多年的研究发现,蛋白质除了以氨基酸的形式被消化和吸收以外,小肽以一种特殊的吸收途径在动物体内发挥特殊的生理作用,某些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 BAP),他们在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并与肠道内特殊的受体结合参与消化和内分泌的调节。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传统的营养学概念提出了挑战,并成为营养学研究领域的新的热点。2单胃动物对肽的吸收机制游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存在中性、碱性、酸性氨基酸和亚氨基酸4种主动转运系统。与游离氨基酸不同,小肽有不同的转运形式。(1)具有PH依赖性的氢离子和钠离子转运系统,不消耗ATP(Kato,198…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小肽吸收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肽类后被吸收。试验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这一点与单胃动物以氨基酸吸收为主不同,原因是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近年来,对寡肽(Oligo-Peptide,OP)特别是小肽(Small—Peptide,SP)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降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肽.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除了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某些有生理活性的肽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后,还具有阿片肽活性、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凝血、促进DNA合成等作用.文章综述了小肽的营养与生理作用机制及其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小肽是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过程中的重要物质,研究证实小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猪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蛋白质代谢一直是猪的营养研究中的重点之一。传统理论认为动物采食蛋白质饲料之后会在机体内蛋白酶和胰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一小部分肽,而这些肽段也会在肽消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为游离氨基酸,机体直接吸收利用这些游离氨基酸。但是,1960年Newey等的一项试验证明甘氨酸二肽可以被完整吸收,后续的一些研究也证实猪肠道内对蛋白质的利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肠黏膜细胞还可以吸收以2~3个氨基  相似文献   

16.
小肽的吸收机制与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small peptide,简称SP),主要指二肽和三肽,由于受Dogma"蛋白质必须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理论的影响,对它在动物体内的生理意义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的试验研究证明,小肽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肽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降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肽。自 2 0世纪 6 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 ,肽尤其是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肽除了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 ,某些有生理活性的肽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后 ,还具有阿片肽活性、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凝血、促进DNA合成等作用 ;影响肽吸收转运的因素主要有日粮的营养水平、蛋白质品质、动物采食量、肽分子结构等。本文就肽的吸收机制、对动物的营养和生理作用及影响其吸收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肽的营养及其酶法生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肽营养研究概况。1.1 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1.1.1 单胃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日粮中的蛋白质经动物消化道内一系列酶的作用。最终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关于小肽的转运机理,可能有以下3种形式:①具有pH依赖性的氢离子和钠离子转运体系,不消耗ATP:⑦依赖氢离子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③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终产物大部分是肽类而非游离氨基酸,肽类能被动物完整地吸收并以二、三肽形式进入血液循环被动物体用来合成畜产品〔1〕。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相比,肽类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2〕。肽类作为氨基酸供体,在吸收方面存在优势。除此之外,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能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甚至影响动物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已知的活性肽有抗菌、免疫、促生长、抗氧化、激素肽等。活性肽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开发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氨基酸是构成肽的基本基团。氨基酸残基超过50个的通常称为蛋白质,低于50个的称为肽;肽中氨基酸残基低于10个的称为寡肽,含2或3个氨基酸残基的为小肽。饲料中的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酶的作用下并非全部降解为游离氨基酸(FAA)而被吸收。生成的部分小肽能够完整地通过肠黏膜细胞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后被机体组织代谢利用。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肽载体基因已被克隆表达,并已证明体内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